意义进化论理论溯源
本文选题:意义进化论 + 个体发生 ; 参考:《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年01期
【摘要】:本文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意义进化论与生命科学、Vygotsky心理学以及中国的阴阳学说间的理论渊源。研究表明,意义进化论中的个体发生和种系发生等术语最终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生命科学研究,但系统功能语言学更多是直接借鉴了Vygotsky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中的相应观点,此外还吸收了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用以说明语言系统层面的进化机制。因此,意义进化论不仅借鉴了西方的文化传统,而且吸收了东方的哲学思想,它的提出标志着系统功能语言学派语言哲学思想的丰富和完善。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theoretical origin of the theory of meaning evolution in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Vygotsky psychology in life sciences and the yin-yang theory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rms of oncogenesis and phylogeny in the theory of meaning evolution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life sciences of the 19th century, but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is more direct reference to the corresponding views of Vygotsky's social constructivism theory. In addition, the theory of yin and yang in ancient China is used to explain the evolutionary mechanism of language system. Therefore, the theory of meaning evolution not only draws lessons from the cultural tradition of the West, but also absorbs the philosophy of the East, which marks the enrichment and perfection of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 in the School of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作者单位】: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
【分类号】:H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严世清;论韩礼德的语言哲学思想[J];外语研究;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葛红;修辞隐喻、认知隐喻、语法隐喻的对比初探[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陈艳芳;乔姆斯基、韩礼德的儿童第一语言习得学说之比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3 严世清;语法隐喻理论的发展及其理论意义[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4 严世清;论语篇功能思想的元理论意义[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魏永红;外语任务型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新彬;儿童语言习得的“形式—功能互补”理论研究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静;论翻译中意义的流失[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贾军;科技语篇中的语法隐喻:对比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3 李玉国;英语科技语篇中的语法隐喻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林君;任务型教学法对第二语言口语水平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5 马敏霞;系统功能语言学和关联理论的互补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6 王红;英语名物化过程中的概念意义变化[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7 管小繁;语法隐喻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8 高宛芝;任务型语言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商务英语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岩;科技语篇中语法隐喻的功能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10 徐瑾;英汉新闻语篇语法隐喻现象对比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黄国文!510275;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40年发展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1期
2 朱永生!200433,严世清!215006;语法隐喻理论的理据和贡献[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保华;罗迪江;;论语言研究的涌现范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3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包克菲;古汉语词义个体两重性特征探析[D];内蒙古大学;2004年
2 袁鑫;识别小句“标记—价值”配置结构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647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864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