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缺失到浮现——《野草在歌唱》1950年代首译本与1990年代修订本中的性别
本文选题:翻译 + 性别 ; 参考:《中国比较文学》2012年01期
【摘要】:本文从性别视角出发,关注历史语境中的性别话语对翻译的影响,全面对比考察了《野草在歌唱》1950年代首译本和1990年代修订本。研究发现,受当时政治意识形态占据主导、性别话语边缘化的影响,首译本突出小说的反种族主义主题,凸显作品中的黑奴摩西,将女主人公玛丽作为白人殖民者代表加以批判,忽视了作品中的性别因素。而1999年的修订本则在女性主义话语得到相当发展的语境中,将小说还原为玛丽的故事,突出了作品反映的妇女问题,创造了一个内涵更为丰富的《野草在歌唱》译本。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nder,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fluence of gender discourse in historical context on translation, and makes a comprehensiv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first translation of Wild Grass in the 1950s and the 1990s revision. The study finds tha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dominant political ideology and the marginalization of gender discourse, the first translation highlights the anti-racism theme of the novel and the Negro Moses in the novel. Mary, the heroine, is criticized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white colonists, neglecting the gender factor in her works. In the context of the development of feminist discourse, the 1999 revision restores the novel to the story of Mary, highlights the women's problems reflected in the works, and creates a richer version of Wild Grass singing.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基金】:2010年上海外国语大学优青教师科研专项基金(YQ10LHY01) 上海外国语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团队培育计划 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1YJCZ081)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561.074;H0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骏涛;;中国女性主义:成长之旅[J];职大学报;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金鹏;;王实味与延安鲁迅风杂文[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2 支克坚;鲁迅和胡适[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3 薛朝晖,王莉;毛泽东、周扬、成仿吾文论的湖湘文化品格[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4 苏忱;多丽丝·莱辛的女性观点新探[J];江淮论坛;2005年05期
5 夏琼;;追寻无意识的踪迹——多丽丝·莱辛《野草在歌唱》人物心理探析[J];兰州学刊;2005年06期
6 郭若平;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艺观形成的思想资源——以“文艺大众化”和“民族形式”的论争为中心[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年05期
7 宋荣;论《到十九号房间》的叙事角和叙事者[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8 李世新;;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论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的创作特色[J];青海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9 韩小敏;探索中的现代知识女性[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10 吴欢章;毛泽东诗词与中国新诗的发展[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赵晓光;;毛泽东文艺思想体系论纲[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2 尚延龄;尚缨;;关于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两个重要观点——读《毛泽东文艺论集》新识[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3 韦志国;宋少净;;不竭的时代精神——试论毛泽东文艺思想对建设先进文化的启示[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4 秦忠翼;;论邓小平对马列文论的突破与发展[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5 王少青;;毛泽东诗歌创作理论与实践[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6 李衍柱;;相反相成 推陈出新:传统与现代互动的基本规律[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7 高浦棠;;从《讲话》的修改看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与时俱进[A];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莉;马克思主义与后殖民理论视域[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彭宏杰;先进文化与党的建设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本朝;中国当代文学体制研究(1949-1976年)[D];武汉大学;2005年
4 张丽军;想象农民[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硕果;论上海的社会主义电影文化(1949-1966)[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杨俊;批判电影《武训传》运动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7 许洪帅;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发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卢玉玲;文学翻译与世界文学地图的重塑[D];复旦大学;2007年
9 刘波;20世纪上半叶中国民间文艺学基本话语的嬗变[D];复旦大学;2007年
10 李印东;武术释义[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亚芬;[D];中南大学;2002年
2 罗兰容;论毛泽东文化哲学[D];湘潭大学;2003年
3 闫晓英;论新民主主义文化精神[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叶炳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取向[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幺建鹏;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与中国先进文化[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黄延敏;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传统文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欧卫军;新时期文学价值观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好利;文明断层时代的女性生存书写[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宋晓敏;瞿秋白文化思想与中国先进文化建设[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文纪;近现代中国悲剧观探微[D];中南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立明;瞿秋白与俄苏文学及其它[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2 王秀银;《蝇王》两个中译本的比较研究[J];湖北三峡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3 胡瑾;忠实性与可读性的统一——《勿失良辰》译著评析[J];娄底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4 王宏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21世纪我国俄罗斯文学工作者的任务的思考[J];俄罗斯文艺;2002年05期
5 温玉斌;;浅析诗歌陌生化美学特质的翻译价值问题——兼评《如梦令》译文的得失[J];邢台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段Y呕,
本文编号:18666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866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