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A着呢”语串的构成差异及其演化历程

发布时间:2018-05-10 06:09

  本文选题:A着呢 + 偏大量 ; 参考:《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摘要】:"A着呢"语串序列存在"A着/呢"、"A/着呢"两类不同深层形态。两类形态在A的选择限制上既有共通性,又有差异性。"A着/呢"、"A/着呢"分别源于"A着/哩"、"A/着哩"。"A/着哩"则由强行错配的"A着/哩"形式受主观化机制和"着哩"词汇化的影响演变而来。
[Abstract]:There are two kinds of deep-seated forms of A-play / A-Zhe-er. The two kinds of forms have the common character in the choice limitation of A, There are also differences. "A / M" and "A / M" are derived from "A / M" and "A / M", respectively. "A / M" evolves from the forced mismatch of "A / M" by the influence of subjective mechanism and lexicalization.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语言所;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安徽师范大学培育基金项目(2011rcpy001)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彦杰;;“着呢”句式中形容词性成分的使用情况考察[J];世界汉语教学;2010年02期

2 吴福祥;近年来语法化研究的进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1期

3 沈家煊;;“有界”与“无界”[J];中国语文;1995年05期

4 张国宪;;现代汉语形容词的体及形态化历程[J];中国语文;1998年06期

5 李文山;;句末助词“着呢”补谈[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05期

6 翟燕;;“着哩”的语法化[J];语言科学;2005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家鑫;汉语“着呢”的句法语义特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红艳;开启之功 创新之力——略论汉语语法学的草创与革新[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2 刘开骅;;选择问句疑问语气词脱落的历时轨迹与内在动因[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王洁;;合肥话派生式“子”缀词初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葛婷;;协同副词“一起”与“一齐”可替换度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樊友新;;从“被就业”看“被”的语用功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袁卫华;;《五灯会元》中带语气副词的测度问句[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7 陈勇;名词谓语句研究综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8 高玲玲;张明;;语法化动因的再认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9 孟晓慧;;“非常”谈[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甘智林;“V+一下”格式的歧义现象[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家煊;;“名动词”的反思:问题和对策[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2 陈昌来;;特殊动词的句法语义属性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周红红;;外来词的界定[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董贤玲;;否定副词“不”“没(有)”与句末“了”同现关系的若干考察[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5 祝东平;高彦怡;;副词“就”的释义[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邓兆红;;英汉指示代词“的”与“that”的语法化对比[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伟;周卫红;;试论语法化理论在对比语言学中的应用——以英汉语篇中替代类型之对比研究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庞文斌;张国煊;曹恬;;基于规则和统计的汉语浅层句法分析的研究[A];全国第八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2005)论文集[C];2005年

9 刘鹏元;;询问式搜索请求的模式分析[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李现云;王丹;;英语“have+VP”与汉语“有+VP”对比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曹芳宇;唐五代量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艺彬;俄语三价动词的语义配价与句法模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姗姗;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石娜;从形合意合角度比较《傲慢与偏见》两译本[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田洁;现代汉语回声拷贝式“A就A”结构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张丽萍;“不要太”结构的语法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丁熠;“契合”类语气副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尚来彬;;“正”、“在”、“着”、“呢”连用共现与活动动词及其短语的搭配[J];滨州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沈立新;“V_1着+V_2”结构句式“连动”属性的质疑[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孙朝奋;《虚化论》评介[J];国外语言学;1994年04期

4 陈立民;也说“就”和“才”[J];当代语言学;2005年01期

5 沈家煊;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当代语言学;1998年03期

6 王树瑛;;再谈疑问语气词“呢”的来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7 马希文;;北京方言里的“着”[J];方言;1987年01期

8 蒋绍愚;抽象原则和临摹原则在汉语语法史中的体现[J];古汉语研究;1999年04期

9 杨晓琴;;敦煌变文中的语气词在武威方言中的体现[J];甘肃高师学报;2009年01期

10 齐沪扬;表示静态位置的“着”字句的语义和语用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泉;单音形容词原型性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2 彭利贞;现代汉语情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赵家新;现代汉语心理形容词语义网络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文雅丽;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乔丽彩;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黄弋桓;现代汉语部分叹词的句法位置及意义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3 符新卷;饶阳方言中的“哩”[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为;句末语气词“呢”的功能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秀芳;;“X说”的词汇化[J];语言科学;2003年02期

2 陈杰一;吴颖;;“也好”的多功能性及重新分析[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方一新;雷冬平;;近代汉语“看来”的词汇化和主观化[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于进海;;从语法化会议看学界对语法化研究的关注点[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李艳;;移就的词汇化形式与语义演变[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6 刘红妮;;“忽而”的词汇化及其叠用格式的构式化[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赵军;;“最”类极性程度副词的形成和发展[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胡倩;;基于语料库的“一准”词汇化和语法化考探[J];凯里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董秀芳;;来源于完整小句的话语标记“我告诉你”[J];语言科学;2010年03期

10 王福萍;;“舍得”的成词过程浅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秀芳;;句法构式与词汇化[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2 周国辉;;实用虚化 虚用实化——语法化与词汇化的辩证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徐李洁;;英语IF条件句主观化模式的建构[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王世凯;;动宾式时量动词“为期”的生成[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5 应学凤;;“不大”词汇化试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向征;曾红玲;刘思耘;;汉语不同结构惯用语的听觉词汇化研究[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汪如东;;浅析“不差钱”[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8 邵志洪;;英汉拟人法使用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芳;;“上去”的虚化进程及其成因[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10 黄昌静;;英汉双及物构式引申机制对比[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长根 蒋忠友;说文化[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2 邹建章;认真对待主观题[N];人民法院报;2005年

3 刘新于 飞魏峰;战役要素:日渐增强的“主观性”[N];中国国防报;2005年

4 吴福祥整理;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语言学篇)[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5 董克伟;“制度反奢”应提上政府日程[N];中国改革报;2007年

6 师向阳;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设计需完善[N];中国企业报;2006年

7 作者为“央视银河”司法考试学校校长 高森鑫;成绩出炉看司考[N];检察日报;2007年

8 记者 柴选;西部当代摄影邀请展举办“创新之路”论坛[N];中国摄影报;2009年

9 李云雷;《兄弟》为什么这么差?[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10 王志;电视“面对面”访谈中的人际交往场[N];中华新闻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玉荣;基于历时学习者语料库的中国英语专业学生词汇与句法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韩春兰;英汉运动事件语义编码认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张维莎;公共政治话语中以术语为手段的掩饰委婉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张成进;现代汉语双音介词的词汇化与语法化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5 王品;人称系统中词汇与语法的互补[D];复旦大学;2011年

6 张斌;现代汉语附缀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7 李秋杨;汉英思考类动词语义的多角度考察[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套格敦白乙拉;蒙古语语法成分的语法化过程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9 刘静;汉韩运动事件表达的认知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10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贵兵;“V不C”结构的词汇化研究[D];汕头大学;2010年

2 张明友;“V不得”的词汇化研究[D];汕头大学;2010年

3 李晗韫;“说不得”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4 邱沉香;“X说”的词汇化和语法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灵敏;否定结构的词汇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南;“否定语素+X”类副词的词汇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7 董玲玲;“V不得”的词汇化及其例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秀芬;主观化的功能解读[D];黑龙江大学;2012年

9 王韦皓;“据说”的词汇化问题和相关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范宁;“何X”的词汇化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681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8681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1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