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铃木朗语法价值的历时考察

发布时间:2018-05-12 00:06

  本文选题:铃木朗 + 语法 ; 参考:《外语学刊》2012年04期


【摘要】:铃木朗是日本江户时代的著名语法学家,以3部代表作《活语断续谱》、《言语四种论》和《雅语音声考》奠定其在日语语法界的地位。他继承和发展了本居宣长和富士谷成章的学说,并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开辟了日语语法研究的新时代,在江户时代日语语法研究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后来的日语语法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从索绪尔的历时维度出发,考察这一语法理论的学术价值。
[Abstract]:Suzuki Lang is a famous linguist in the Edo era of Japan. He has established his position in Japanese grammar with three masterpieces, the discontinuity of living language, the four theories of speech, and the textual Research of Ya Phonology. He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the theories of Xuan Chang and Fuji Gu Chengzhang, and organically combined the two theories, opened a new era of Japanese grammar research, and played a role in the study of Japanese grammar in the Edo era. It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later study of Japanese grammar. Starting from Saussure's diachronic dimension,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academic value of this grammatical theory.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
【分类号】:H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洪儒;;索绪尔语言学的语言本体论预设——语言主观意义论题的提出[J];外语学刊;2010年06期

2 李洪儒;;中国语言哲学的发展之路——语言哲学理论建构之一[J];外语学刊;2011年06期

3 刘耀武;关于日语词类的划分原则[J];黑龙江大学学报(外语版);1978年0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源;彭长桂;;话语分析:开拓管理研究新视野[J];管理世界;2012年10期

2 赵滨宁;;翻译与存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年04期

3 赵滨宁;;从英汉语言的差异追溯系词的语言本体观[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4 李建红;;尼采的语言本体论预设[J];外语学刊;2011年03期

5 单妮娜;;俄语诗歌中专名泛用的同义手段及其构成模式[J];外语学刊;2011年05期

6 刘星河;;从“社会言语”到“内部言语”——维果茨基论皮亚杰自我中心言语学说的方法论取向[J];外语学刊;2011年05期

7 李文新;;索绪尔的语言本体论刍议[J];外语学刊;2012年02期

8 郭佳;;论维特根斯坦意义理论中的“逻辑证实”[J];外语学刊;2012年04期

9 杨晓斌;;论维特根斯坦意义理论中的“经验证实”[J];外语学刊;2012年04期

10 叶洪;;批判教学法视野中的英语写作教学改革——以中南大学2010级英语专业写作教改为例[J];外语学刊;2012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琳;俄语外来词的本土化及其深层解读[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王秀芬;主观化的功能解读[D];黑龙江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梁瑞清;;语言地图说——西方语言哲学新问题研究系列之五[J];外语学刊;2008年03期

2 高云球;;试论语言本体论的哲学基础[J];外语学刊;2008年05期

3 黄华;;语言是了解人的最重要途径——从认知视角分析诗篇《思想之狐》之一[J];外语学刊;2009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中力;;论语法研究的趋势[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2 杨泽敏;杨金戈;;现代前沿语法理论和现代汉语语法研究[J];语文学刊;2008年16期

3 何丽萍;;《生成语法研究》评介——真理的不懈追求,语言本质的真实[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4 蓝卡佳;;“三个平面”语法理论的交叉研究与中学语文教学[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5 张雪涛;;近年来的国内现代汉语语法研究[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章章;;使汉字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工具——“字本位”理论与教学法探讨[J];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10期

7 付慧琳;戴卫平;;结构语法、生成语法、功能语法之“语法研究”[J];职大学报;2010年04期

8 张海涛;;不同理论指导下的汉语词类划分标准[J];语言与翻译;2007年04期

9 宛新政;;《语法理论纲要》出版[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3期

10 张鸿义;说“Ni”和“把”兼论维语语法研究的“个性”问题[J];语言与翻译;198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世凯;;语义功能语法的结构主义阐释[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2 靳光瑾;;词汇-语法理论在汉语研究中的适用性[A];全国第八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2005)论文集[C];2005年

3 赵章界;白硕;;短语结构制导的范畴表达式演算[A];NCIRCS2004第一届全国信息检索与内容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王振来;;语义功能语法的应用价值研究[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5 沈家煊;;人工智能中的“联结主义”和语法理论[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沈家煊;;人工智能中的“联结主义”和语法理论[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刘玉梅;;诗歌语篇的认知语法分析——以 William Blake 的“London”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8 祁艳;;“自V”结构中“自”的浅谈[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陈保亚;;词和词组的分布特征分析——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10 高蕊;;从认知角度谈“来”字的语法化——从上古到现代的历时考察[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庆株;语法理论意识走向自觉[N];中华读书报;2004年

2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王家范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顾红亮 复旦大学中文教授 申小龙;追慕学术先贤治学风范[N];社会科学报;2005年

3 胡明扬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之大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方一新;汪维辉著《<齐民要术>词汇语法研究》评介[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5 史金生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现代汉语描写语法》:百年汉语语法成果的全面总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郑逸文;吕叔湘:读书人须读三类书[N];中国人事报;2006年

7 张巨龄;新词酷语的流行和汉语研究的反思[N];光明日报;2005年

8 李青苗;读《吕叔湘选集》赏大家风范[N];中华读书报;2002年

9 张青;基于汉字的汉语信息语法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8年

10 记者 韩勉 通讯员 丁玲辉;西藏大学7个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立项[N];西藏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英杰;《孙子兵法》语法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2 彭兰玉;衡阳方言语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马晓红;陈望道对中国语法修辞研究的历史贡献[D];复旦大学;2005年

4 丁崇明;昆明方言语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张健军;现代汉语转折范畴的认知语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阮桂君;宁波方言语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龙丹;魏晋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李焱;《醒世姻缘传》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9 王永超;元明时期汉语代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刘荣;面向教育领域的固定短语提取方法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晁玉光;“无A无B”格式的历时考察[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会兰;“从”类介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增慧;朱德熙语法研究综论[D];云南大学;2012年

4 殷琦;“有一种A叫B”构式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5 柯航;“把……给VP”句式的历时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梦娜;“从来”与“从来”句的历时考察[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7 朱胜平;特斯尼耶尔从属语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8 徐海英;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语义的转向[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任婕;“X以”的多角度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熊昌华;《龙岗秦简》语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762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8762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1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