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基于引元结构分析“V着”汉语存现句的句法语义属性

发布时间:2018-05-12 06:16

  本文选题:汉语存现句 + 非作格动词+“着”存现句 ; 参考:《华文教学与研究》2012年02期


【摘要】:汉语中含有非作格动词和及物动词的"V+着"存现句都仅仅表达事物的存在状态这类单一认知行为。但文章认为,这两类存现句在如何实现存在状态方面有着本质不同,而这种差异可归因于汉语语素"着"具有的两种语义属性:持续性体态义和附着性实质义。文章基于引元结构理论的分析显示,非作格动词存现句具有高位引元结构,而及物动词存现句具有低位引元结构。基于引元结构理论的分析适切地实现了两类存现句在语义蕴含、构词形态和句法推导三方面的完美匹配,因此是兑现最简理念的更优化分析。
[Abstract]:In Chinese, the "V+" existential sentence, which contains non lattice verbs and transitive verbs, only expresses the single cognitive behavior of the existence state of things. However, the article holds that the two types of existential sentences are essentially different in how to realize the state of existence, and this difference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two semantic attributes of the Chinese Morpheme "being": the persistent postur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lement structure theory, the article shows that the existential sentence of the non lattice verb has a high high quotation structure and the transitive verb has the structure of low quoted ele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lement structure theory, the perfect match of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two types of existential sentences in the semantic implication, word formation and syntactic derivation is suitable. As a result, it is a more optimized analysis of the simplest ideas.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词典学研究中心;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项目“长距离句法结构的句法语义分析及其二语习得研究”(GD10YWW04)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杨素英;从非宾格动词现象看语义与句法结构之间的关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2 唐玉柱;存现动词的非宾格性假设[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唐玉柱;存现句中的there[J];现代外语;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玉柱;存现动词的非宾格性假设[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薛玲玲;VR复合词中R的语义指向性[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秦洪武;汉语“动词+时量短语”结构的情状类型和界性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2年02期

4 陆丙甫;;不同学派的“核心”概念之比较[J];当代语言学;2006年04期

5 张云清;There-be存在句的结构与翻译[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唐玉柱;存现动词的双内论元假设[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7 杨惠丽;孙艳;付永庆;;汉英存现句比较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唐玉柱;等距与汉语存现句的主语宾语问题[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袁秀凤;;非宾格动词理论研究浅析[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罗瑞球;存在句的语义与结构特征[J];娄底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徐杰;;被动句式与非宾格句式的一致与差异[A];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葆华;动词的语义及论元配置[D];复旦大学;2003年

2 郭姝慧;现代汉语致使句式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3 李杰;不及物动词带主事宾语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宛新政;现代汉语致使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何文忠;中动结构的认知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6 彭锦维;现代汉语受事前置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7 薛常明;英语母语者对汉语非宾格动词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检验“非宾格陷阱假设”[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8 薛常明;英语母语者对汉语非宾格动词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9 金海月;朝汉致使范畴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刁世兰;受事成分的句法投射[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燕文;汉语存在句及其英译[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2 刘成章;“使”字句的句法语义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馨郁;动结式句法语义及部分相关句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Liu Li;[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0年

5 俞建耀;二语习得过程中英语非宾格动词被动泛化的综合解释[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6 张R,

本文编号:18774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8774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2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