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传教士翻译史钩沉:《中国译学大辞典》的考察——兼论辞典相关条目的完善
本文选题:中国译学大辞典 + 传教士 ; 参考:《辞书研究》2012年04期
【摘要】:《中国译学大辞典》相关条目勾勒出来华传教士翻译史图景,描述了这一特殊主体的翻译活动对中国社会和语言文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揭示出他们在中国翻译史上所呈现的主体复杂性、译事阶段性、译介传媒多层面和外汉翻译双向性等特点。在辞典条目分析基础上,文章最后对传教士翻译活动的代表人物、术语翻译、《圣经》汉译、早期翻译教学等条目提出了修改完善建议。
[Abstract]:The relevant items of the Dictionary of Chinese Translation Studies outline the historical picture of the translation of missionaries in China, and describe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f this special subject's translation activities on Chinese society and language culture. It reveals their main feature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translation, such as the complexity of the subject, the stage of translation, the multi-level translation media and the bidirectional nature of foreign Chinese transl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dictionary items, the article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representative characters of the translation activities of missionaries, the translation of terms, the translation of the Bible into Chinese, and the teaching of early translation.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传教士翻译场域中的汉语变迁及影响(1807—1911)”(项目编号:12YJC740132)资助成果之一 浙江农林大学青年教师创新团队资助项目(2009RC09)
【分类号】:H0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飘平;;承前启后 高瞻远瞩——评《中国译学大辞典》[J];上海翻译;2010年03期
2 方梦之;;《中国译学大辞典》编辑出版始末[J];上海翻译;2010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莹;;翻译学科世纪末的转向——评斯奈尔-霍恩比的新书《翻译研究的转向——新范式还是新视角》[J];中国翻译;2007年06期
2 朱瑜;;中国传统译论的哲学思辨[J];中国翻译;2008年01期
3 肖维青;梅德明;;系统研究翻译专业建设的力作——《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评介[J];中国翻译;2008年05期
4 ;回顾、反思与前瞻——翻译学学科理论系统构建高层论坛综述[J];中国翻译;200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难秋,徐萍,张帆;中国科学翻译史各时期的特点、成果及简评[J];中国翻译;1999年03期
2 梁真惠,陈卫国;明末清初和清末民初西学翻译对比研究初探[J];昌吉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邓章应;;传教士所创民族文字概说[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吴娟;;科学发展观与中国译学理论发展的融合——中国古代至1983年翻译理论调查研究[J];新西部(下半月);2007年11期
5 许钧;朱玉彬;;中国翻译史研究及其方法初探——兼评五卷本《中国翻译通史》[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06期
6 熊兵;;探寻西方翻译史的发展轨迹——《翻译史读本——理论与实践》评述[J];中国翻译;2008年05期
7 常丽丽;;翻译史上的译者——译者主体性的彰显之路[J];考试周刊;2011年16期
8 王克非;日本明治时代翻译史概论——日本翻译研究述评之三[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年02期
9 谭爽;谈中国独具特色的翻译理论体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10 文军;胡庆洪;;中国翻译史研究:回眸与前瞻[J];上海翻译;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恩冕;;应当重视翻译史的教学与研究[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四期)[C];1997年
2 刘祥清;;中国翻译地位的历史演进[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章宏伟;;从满文创制到满文出版的滥觞——清代满文出版研究之一[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吴姗姗;;《福州方言拼音字典》音系研究[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黄琼英;;鲁迅语言观与翻译策略关系初探[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傅惠生;;《翻译学导论》框架思考与设计[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陈绛;;评《中国的现代化》的名词翻译——兼及若干译本的译名问题[A];近代中国(第二辑)[C];1991年
8 吕佳擂;任东升;;如何确定翻译家的国别归属[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廖七一;;翻译研究学科发展概况(2006)[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景端;;译书与译德[A];福建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9届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姚小平;传教士语言学的功过得失[N];中华读书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杨桂青;汉学:世界在和我们对话[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陈力卫;语词的漂移:近代以来中日之间的知识互动与共有[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4 蔚蓝;中国翻译历史的寻绎和综括[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李景端;翻译行业的“百科全书”[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郑贝妮邋王婧姝;民族文字走上标准化道路[N];中国民族报;2007年
7 李逸安;意大利的汉语缘[N];人民日报;2001年
8 唐瑾;《中国翻译通史》演绎翻译三千年[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9 陈宝泉;汉语拼音:两千年孕育,三百年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8年
10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王向远;改变东方古典文学相对萧条局面[N];社会科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红玉;浮出翻译史地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肖应云;明清西方传教士的汉语学习与文化交流(1582-1795)[D];暨南大学;2010年
3 徐睿渊;厦门方言一百多年来语音系统和词汇系统的演变[D];厦门大学;2008年
4 易经;试论翻译学体系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杨全红;钱锺书翻译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傅敬民;文化资本视阈下的《圣经》汉译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7 董海樱;西人汉语研究述论——16-19世纪初期[D];浙江大学;2005年
8 王红霞;傅兰雅的西书中译事业[D];复旦大学;2006年
9 姜恩枝;西洋传教士资料所见近代上海方言的语音演变[D];复旦大学;2011年
10 贺爱军;译者主体性的社会话语分析[D];苏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述军;《圣经》汉译及汉译《圣经》在中国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孙伟杰;“威妥玛式”拼音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张伟卓;多元系统理论视角下的中国近代文学翻译史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4 冯欣;俄罗斯翻译理论史及其影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魏清巍;论译者伦理[D];大连外国语学院;2007年
6 索朗;汉藏数学翻译初探[D];西藏大学;2009年
7 盛一隽;从目的论看清代重大事件中口译员的作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卢华国;翻译研究的内部历史和外部历史[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汉语学习与传播史价值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柏寒夕;20世纪初德国在华传教士赫德明《汉语语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792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879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