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学术语篇研究的新趋势
本文选题:学术语篇 + 研究视野 ; 参考:《外语学刊》2012年01期
【摘要】:近来,学术语篇研究出现了"社会转向",在概念和方法论上都拓展了该领域的研究视野和理论框架。本文在以往学术语篇研究的基础上,从多个方面对国外学术语篇研究的新趋势进行梳理和总结,从而为国内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Abstract]:Recently, there has been a "social turn" in the study of academic discourse, which has expanded the field of vision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 in terms of concept and methodology.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academic discourse studie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new trends of academic discourse research in foreign countries from many aspects, thus providing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relevant studies in China.
【作者单位】: 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基金】:陕西省教育厅项目“新媒体语类与我国高校英语写作教学相关性研究”(11JK040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姜亚军;赵刚;;学术语篇的语言学研究:流派分野和方法整合[J];外语研究;2006年06期
2 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娜;;多模态话语分析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海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2 王梅;;国外道歉语研究综述[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彭漪;杨海燕;;多模态平面商业广告语篇的整体意义构建[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赵秀凤;苏会艳;;多模态隐喻性语篇意义的认知构建——多模态转喻和隐喻互动下的整合[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刘娟;;多模态话语分析与大学英语精读教学[J];才智;2011年08期
6 张琳;;以多模态话语分析为视角解读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7 黄萍;沈燕;;学术语类语篇模块标注的理论整合探索[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徐立红;黄宁夏;;多模态教育语篇的意义构建[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9 燕娜;;多模态语篇的符际间性与概念意义构建——以世界环境日宣传海报为例[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期
10 张琳;;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的多模态话语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赵广州;;从多模态话语理论角度来看交际教学法中的角色扮演[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潘鸣威;多模态视角下的口语交际能力:重构与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振;中国新现实主义电影中的权力呈现[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2 相玲玉;奥运会会徽互动意义的多模态话语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3 王丽萍;以影视为载体的多模态话语输入与口语输出相关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4 杨宪敏;“惟我”与“无我”[D];苏州大学;2010年
5 刘成科;视觉语法视角下的新闻语篇分析[D];复旦大学;2009年
6 程春松;英汉语言学学术书评的态度意义对比研究[D];宁波大学;2008年
7 沈燕;学术语类英语语篇模块标注的理论整合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8 冯珂;多模态语篇的概念意义[D];中山大学;2010年
9 彭向敏;公益广告互动意义的多模态研究[D];中山大学;2010年
10 郭恩华;篮球赛事网络英语新闻报道的多模态话语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朱永生;话语分析五十年:回顾与展望[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语言研究视野的拓展”国际研讨会[J];方言;2008年01期
2 宁春岩;生成语法的理论特征[J];外语教学;1987年04期
3 伍敬芳;;试论模糊限制语在学术语篇中的人际功能[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4 刘鸽;;学术语篇中情态模糊限制语及其评价意义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5 濮益周;;中专大语文教学观的理论基础及目标构建[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6 李华;;认知语言学管窥[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王朋;;浅议任务型语言评价[J];考试周刊;2008年40期
8 张宝琴;;任务型语言教学文献综述[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3期
9 周娟;;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阐述与实例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10 巫玮;对开展双语教育的思考[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晓逸;朱子仪;;短期对外汉语教学的新趋势及我们对教学特点的再认识[A];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3年
2 陈晴;;应用文语言变化发展的新趋势[A];贵州写作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文集[C];2002年
3 章宜华;黄建华;;当代词典释义研究的新趋势——意义理论在词典释义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辞书论集1999[C];1999年
4 郭锦桴;;用汉语教汉语的理论基础及其原则[A];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5 刘超英;;HSK(商务)的理论基础与试题设计思路[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6 朱子仪;;系统短期汉语教学与强化[A];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5年
7 王爱莉;;翻译即文化移入[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连登岗;;汉字基础理论研究亟待加强[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许余龙;;对比语言学研究的新趋势、新思考——第五届国际对比语言学大会述评[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王洪涛;;从此岸到彼岸的反拨与超越——当代西方翻译研究学派研究范式探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徐正考;汉字构形的深入之思[N];中国文化报;2008年
2 王宇龙 (作者单位 财政部科研所研究生部);“公共”源流略考[N];中国审计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振华;介入:言语互动中的一种评价视角[D];河南大学;2003年
2 骆传伟;专名的涵义与指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彭_g;魏斯格贝尔的“母语和母语教育”理论及其对汉语汉字研究与教学的启示[D];复旦大学;2010年
4 魏永红;外语任务型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宝红;清代笔记小说俗语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云健;传播与传承视角下基于模因理论的元音系统演化计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航赞;迈克尔·达米特的语义学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8 王苏娜;福多的心语假说[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袁俭伟;巴赫金言语体裁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佳音;[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李雪;中国学术语篇中立场标记语使用特征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李璐;[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李杨;多语教育的理论与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姚晓埂;《说文解字注》同源词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6 张国强;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论文引言的语类对比分析[D];东华大学;2011年
7 王玲;[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黄鹂;汉语中英语借词的新趋势及规范化[D];西南大学;2006年
9 于洋;心理学理论的发展与外语教学法流派的形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郁锐玲;电话口译质量初评[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960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896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