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都……”和“连……也……”的句法、语义及语用差异
本文选题:“连”字句 + “都” ; 参考:《汉语学习》2012年03期
【摘要】:在句法上,"连"字可以附着在多种功能类别和结构关系的句法成分之上。在句式上,"连"字句可分为:并列式与归并式、插入式与互补式、总说式与对比式。"都"式和"也"式的两类"连"字句在用法上已经趋同综合,两者的差别更多体现在语用上,而非句法上,具体表现为:突出特例与凸显对比、重在表情与重在释因、侧重总括与侧重类同、写虚为主与写实为主、专属限制与常规搭配、语义分级与语用分级。
[Abstract]:Syntactically, the word "join" can be attached to the syntactic components of various functional categories and structural relationships. In sentence structure, "Lian" sentence can be divided into: parallel and merge, plug-in and complementary, general and contrastive. " The two types of "Lian" sentences of "du" type and "also" type have converged and integrated in usag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is more in pragmatics than in syntax. The concrete manifestations are: highlighting and contrasting special cases, emphasizing expression and reinterpreting reasons. It emphasizes on generality and similarity, writing hypocrisy and realism, exclusive restriction and conventional collocation, semantic classification and pragmatic classification.
【作者单位】: 右江民族医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近30年来汉语虚词的发展变化及其演化趋势研究”(项目编号:07BYY048) 上海市重点学科三期“汉语言文字学”(项目编号:S30402)的资助
【分类号】:H146;H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万明;关于“连x也/都y”格式的几个问题[J];鄂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2 肖奚强;“连”字歧义句补议[J];汉语学习;1992年01期
3 蔡永强;;“连”字句探源[J];汉语学习;2006年03期
4 韩玉国;“连”字句中“都”与“也”的语义差别[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张滟;;“X(连)A都/也Y,更不用说/别说B”框架下的“连”字结构语义—句法界面研究——反观汉语句法类型与语义类型的联系[J];外语教学;2010年02期
6 安丰存;;介词融合——双宾语结构的形态句法成因[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沈莉娜;赵红;;“连……也/都”框式结构的歧义分析[J];语文学刊;2009年15期
8 刘丹青;徐烈炯;;焦点与背景、话题及汉语“连”字句[J];中国语文;1998年04期
9 崔永华;“连……也/都……”句式试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年04期
10 刘丹青;作为典型构式句的非典型“连”字句[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蔡永强;“连……都/也……”结构的认知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谷亚丽;;“连”字句式预设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2 周慧霞;;英汉双宾语结构的事件结构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3 赖玮;李丹;;试论“不论(是)……和”在单句中的功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4 佟和龙;;最简方案框架下“连”字句的句法推导[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5 雍茜;;构式“VP+在+L”与动词的语义整合[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王媛;;从“方向”的角度对现代汉语单音节动作动词分类[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罗主宾;;现代汉语“以A为B”句的语用分析[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顾鸣镝;;关于构式承继及其理据的可探究性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朱军;;多项列举式后“等”的多维考察[J];北方论丛;2006年06期
10 王霞;;动词重现话题化紧缩句“V也VP”[J];北方论丛;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董秀芳;;句法构式与词汇化[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2 吕晓玲;;闽南方言南安话的类结构助词“得”、“说”、“伊”、“通”[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宏帆;;“把”字句的习得研究及其教学——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陈星;;介词短语“在+处所”结构的分布类型及其语义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娜;王玲娟;;从巴蜀菜名的独特视角品析中国文化底蕴[A];2010年重庆市语言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王专;;成语语义非自然式衍变原因浅探[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周敏莉;;新邵湘语的语气助词“去哩”[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雷;黎语志强话参考语法[D];南开大学;2010年
4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舒江波;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复句关系词自动标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金圈;汉语单音方位词与单音动词的偏正性组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田洁;现代汉语回声拷贝式“A就A”结构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尹悦;中韩目的复句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刘喜瑞;“非X不可”句式的相关变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魏春妮;“一样”结构的语义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罗主宾;现代汉语“以A为B”句探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刁艳红;汉语句法语义歧义研究综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汪红英;论让步连接成分“固然”[D];南昌大学;2010年
9 李佳慧;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强调句式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苗艳艳;非时地名词作状语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伯江,方梅;汉语口语的主位结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2 侯万春;语言学中的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3 Marie-Claude Paris;罗慎仪;;汉语普通话中的“连……也/都”[J];国外语言学;1981年03期
4 程雨民;;格赖斯的“会话含义”与有关的讨论[J];国外语言学;1983年01期
5 袁毓林;句子的焦点结构及其对语义解释的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3年04期
6 袁毓林;;“都”的加合性语义功能及其分配性效应[J];当代语言学;2005年04期
7 宋玉柱;“连”字是介词吗?[J];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8 张拱贵;语法格式和语汇格式——《现代汉语“格式”初探》序[J];汉语学习;1985年05期
9 肖奚强;“连”字歧义句补议[J];汉语学习;1992年01期
10 鲁晓琨;副词“也”的深层语义分析[J];汉语学习;199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仝国斌;句法框架中非同义词语的中和现象——从“都”和“也”的中和谈起[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王玉丽;;周遍性主语与副词“都/也”的关系[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11期
3 高顺全;;“都”、“也”、“又”主观化用法的异同[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曹秀玲;再议“连……都/也……”句式[J];语文研究;2005年01期
5 崔应贤;关于“相当”“永远”“也”的词性标注问题[J];语文建设;1997年09期
6 程序;《醉翁亭记》“也”字衍义[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2年03期
7 刘耀华;谈副词“也”与“又”在事理逻辑上的差异[J];汉字文化;1998年01期
8 张庆余;“也”表示强调时的句重音位置[J];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汉文版*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9 邓根芹,焦秀凤;副词“也”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拷贝型副词研究之二[J];常熟高专学报;2004年05期
10 罗骥;北宋句尾语气词“也”研究[J];古汉语研究;199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骆薇;;新闻报道的批评性语篇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陶媛;;政治演说与新闻的关联和及物性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吴秀英;;对《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关于5.12四川地震后灾区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报道的比较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复威;杨鹏;;姚雪垠希望身后发表的谈话[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0.5)[C];2000年
5 张玉军;;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核心思想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白深荣;这“都”那“镇”,,何以致用?[N];中华建筑报;2005年
2 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路云亭;优雅应当成为人类的日常情态[N];深圳特区报;2011年
3 磐安县国税局 毛晓东;从严管理与情态管理[N];金华日报;2010年
4 李松;《九成宫碑》取法研究[N];中国艺术报;2005年
5 知名杂文家 刘洪波;“根叔”不该是大学里的另类[N];广州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凉山少数民族五月王习俗[N];凉山日报(汉);2005年
7 何薇;邱华国:改革是为了理想的追随[N];中国教育报;2010年
8 ;联觉,音乐治疗的心理基础[N];中国医药报;2002年
9 培荣文;张良仁的历史人物画[N];解放军报;2002年
10 商报记者 吴厚斌;博洛尼以十年亏损做赌力推“九朝会”[N];北京商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青杰;现代汉语传信范畴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2 李文浩;基于突显观的构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孙Y冒
本文编号:19104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910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