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形态学国内外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9 16:45

  本文选题:形态学 + 对比研究 ; 参考:《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年01期


【摘要】:为促进形态学研究在国内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对形态学传统话题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两个方面的分析,对比了国内外形态学的研究现状与特点。本文认为国内形态学研究滞后于国外发展,研究内容缺少系统性。未来形态学发展要更注重研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注重实证研究和跨学科研究。
[Abstract]:In order 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morphological research in China,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orphological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by analyzing the traditional topic of morphology and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domestic morphological research lags behind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countries, and the research content is lack of systematicness. In the future, morphological development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the research content, empirical research and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作者单位】: 大连外国语学院应用英语学院;
【分类号】:H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桂枝;俄语多义词转义过程的认知语义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2 刘芳;俄语多义形容词的词义派生现象初探[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程工;论构词规则的有限能产性[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蔡振光,董燕萍;从表外词语介入看汉语复合词的心理表征[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邱根成;李福生;;语音变化对日语音读汉字构词的影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邬菊艳;王文斌;;论估推和类比在英语构词析取中的作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陈新仁;;英语反义词缀派生的语用制约[J];外语研究;2008年01期

8 于桂玲,方懋;从句法角度看日语“V+V”型复合动词的意义结构模式[J];外语学刊;2002年04期

9 傅兴尚;俄语形态信息的自动化处理——形态自动分析及其算法[J];外语学刊;2003年03期

10 姜丽娟;反义前缀动词的语义形态[J];外语学刊;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双凤;心理词汇研究与二语词汇能力发展表征[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沈莉珍;;中缀:从屈折到派生[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樊永仙;智慧清;;输入交互模式对学习者词汇习得影响的实验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孔亚楠;;词的语义理据及其转喻阐释——“××门”引发的思考[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郑已东;;论英语中的类比构词[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6 邢志瑶;;词汇的理据理论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翟海群;;高职学生英语词汇习得水平调查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张艺;任培红;;Attention一词的搭配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刘凌;;词块与英语专业学生写作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方芳;;内隐学习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哲;现代俄语词汇的多义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5年

2 应真箭;二语词汇学习软件中的词聚合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万会;中国学习者二语词汇习得认知心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白丽芳;英汉元语言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孔燕平;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词汇习得能力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6 颜红菊;现代汉语复合词语义结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福根;古代汉语詈语小史[D];浙江大学;2007年

8 曾建彬;下义关系的认知语义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周启强;英汉构词法的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梁丽;基本层次范畴及其在英语教学研究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玲玲;张明;;语法化动因的再认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2 吴丽华;略论俄语词类转化的本质和原因[J];长春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张琦;;影响心理词典提取的因素与英语词汇学习[J];当代经理人;2006年21期

4 贺川生;乔姆斯基语言天赋思想的皮尔士哲学根源:溯因逻辑[J];当代语言学;2004年02期

5 王灿龙;词汇化二例——兼谈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关系[J];当代语言学;2005年03期

6 王薇;孙毅;;现代英汉名词动用对比分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7 程工;论构词规则的有限能产性[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8 王寅,严辰松;语法化的特征、动因和机制——认知语言学视野中的语法化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严辰松;;构式语法论要[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沈孟璎;汉语新的词缀化倾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骏;;英汉词汇中“鱼”的国俗语义对比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2 赵晓丽;;汉、英、法语中双及物结构的对比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21期

3 曹阳;冯柱;;俄汉词层面的语用信息对比[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刘世晓;;漂洋过海之“道”——《道德经》两个译本片段比较[J];陇东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杨伊;张贝;;英汉人称代词使用对比研究——基于长篇小说的分析[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1年Z5期

6 李建新;;哈萨克语自身代词“Фz”与汉语人称代词“自己”对比研究[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唐建南;戴卫平;;Langacker认知语法与Goldberg构式语法[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8 李霞;陆海峡;;英汉语对比综述[J];经济视角(中旬);2011年01期

9 宣恒大;;现代汉语隐现句研究的趋势[J];学术界;2011年07期

10 李梦遥;张逸辰;;两岸三地英语本科阶段课程设置比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姣;申彪;崔小芝;程霄;卫科科;叶彬;张海涛;张森林;朱华南;;家犬心脏左心室的形态学观测[A];第二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黄一鸣;王方平;;西施舌的形态学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四次代表大会暨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3 王维亚;;小鼠肠道M细胞的功能形态学研究[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2年

4 钟华红;陈静嫦;吴河坪;麦光焕;;肉毒杆菌毒素A对骨骼肌远期作用的形态学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欧阳珊;姜昊;卢毅明;邓宗觉;吴小平;;淡水蚌类钩介幼虫寄生变态的形态学研究[A];贝类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摘要[C];2003年

6 台立峰;王雯慧;扎西英派;许小红;高强;祁珊珊;关飞;何晚红;杨yN程;;双峰驼眼睑结膜结合淋巴组织的免疫形态学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汪洋;王克强;沈馨亚;葛均波;;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形态学研究[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8 史敏;王彩云;李彦会;;急性白血病假Chediak—Higashi颗粒及形态学研究[A];第四届全国临床检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杨晓霞;王彦生;辛畅泰;富成志;安贵林;;肌桥桥接脊髓缺损的形态学研究[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10 李振伟;谷长勤;胡薛英;程国富;周诗其;;鲫鱼消化道形态及组织学观察[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韦公远;饲料新产品开发研究趋势[N];中国畜牧报;2002年

2 天津中医药大学实验针灸学研究中心 郭义邋王广军;经络形态学研究告诉了我们什么[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3 张明;东南亚地质矿产对比研究取得成果[N];中国矿业报;2007年

4 王仲会;国际黄金体系的对比研究[N];期货日报;2004年

5 马琳;华南与朝鲜半岛南部地矿对比研究展开[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6 王仲会;国际黄金体系的对比研究[N];期货日报;2004年

7 曾禾;中日合作开展地质研究[N];中国矿业报;2006年

8 王仲会;国际黄金体系的对比研究[N];期货日报;2004年

9 特约记者 曹菲;中日联手研究区域成矿作用[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10 杨述春;宏观对比 微观把握 点面结合 诠释课改[N];中国教育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大龙;《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齐德利;中国丹霞地貌多尺度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4 蔡少莲;中美拒绝策略对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5 朝格吉乐玛;“时”概念的蒙汉语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柳广东;三种经济绒螯蟹的遗传学和形态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7 阿依克孜·卡德尔;现代汉语与现代维吾尔语名词对比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8 寇福明;汉英谚语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焦连成;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传统对比[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小利;黄土高原和亚热带丘陵区典型生态景观单元土壤有机碳对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高;汉英词汇衔接对比研究及对翻译实践和教学的指导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杨代虎;中美地理课程标准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徐艳丽;汉英非基本颜色词中的隐喻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郑书丽;基于语料库英汉财经报道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倪鹏;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写作中话语标记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赵瑞雪;新闻英语与法律英语文体的对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甘娟;旅馆名称的中英文对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罗洁;“风”的概念隐喻的中英文对比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9 阮氏秋香;汉越成语对比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翟代清;中国八大古都旅游业发展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108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9108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2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