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话语与翻译的迷途
本文选题:后殖民主义 + 话语 ; 参考:《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摘要】:全球化在促进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和民族性的对峙。翻译作为东西方沟通的中立的桥梁,因而也罩上了沉重的政治和权利色彩。面对全球化浪潮和后殖民理论的冲击,译者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不要陷入文论失语论和后殖民理论的迷途。翻译的首要任务是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翻译,推出越来越多的精品;坚守翻译应该忠实的标准,在最大程度上隐形于原作和译作之外;而不是越过译者的职责,先入为主替译入语读者做出价值和审美上民族性的判断;也不是在强调重回经典和传统的热浪中,盲目投入,在不得传统和经典要义的情况下去译介。
[Abstract]:Globalization not only promotes the integration of world economy, but also brings global and national confrontation. As a neutral bridge between East and West, translation has a heavy political and power color. In the face of the wave of globalization and the impact of post-colonial theory, translators should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and not fall into the misguided path of literary aphasia theory and post-colonial theory. The first task of translation is to do one's own translation well and to produce more and more fine works; to adhere to the standard that translation should be faithful to, and to be as invisible as possible from the original and the translated text; and not to overstep the translator's duties. It is not an emphasis on returning to the heat wave of classics and traditions, blindly putting in, and translating and introducing without traditional and classical essentials.
【作者单位】: 山东临沂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0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夫生;后殖民批评中的理论盲点[J];长沙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2 林广泽;忧思“文化全球化”[J];当代文坛;2002年04期
3 赵科印;论中国文论“失语”的无奈与历史合理性[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4 魏家海;全球化与民族化:译者文化身份的定位[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5 熊元良;文论“失语症”:历史的错位与理论的迷误[J];中国比较文学;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学权,王家明;文学翻译与“东方形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2 蔡德贵;必须重视宗教和宗教哲学研究[J];北方论丛;2001年05期
3 楚江亭;后殖民主义研究与我国教育发展战略选择[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孙晶;文化帝国主义与文化霸权思想考察[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孙蓉蓉;后殖民理论与第三世界国家建筑[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6 张岚;胡平正;;伽利玛:一个深受东方主义影响的西方男人——兼谈黄哲伦对东方主义的颠覆[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郭方云;怪物魔镜中的自我——《弗兰肯斯坦》造物神话的女性主义解读[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于琦;东方主义之后——论赛义德消除文化霸权的话语革命策略[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王倩;殖民话语生产的元文本——对希腊古典神话的另一种解读[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10 谢柯;;中译外在当代语境下的使命[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景海峰;;全球化背景下的儒家伦理反思[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五辑)——2006国际儒学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卫景宜;西方语境的中国故事——论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中国文化书写[D];暨南大学;2001年
2 彭兆荣;仪式谱系:文学人类学的一个视野[D];四川大学;2002年
3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4 程波;先锋及其语境: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胡泓;从他者到他们[D];河南大学;2003年
6 韦清琦;走向一种绿色经典:新时期文学的生态学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7 朱巧云;跨文化视野中的叶嘉莹诗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8 严志军;莱昂内尔·特里林的文化批评[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10 陆薇;渗透中的解构与重构:后殖民理论视野中的华裔美国文学[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燕;论女性主义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欧阳惠云;译者:翻译行为的主体[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易小斌;后殖民理论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文论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陈源;20世纪90年代文化批评刍议[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曹赛先;翻译对文化的迁移作用[D];湖南大学;2001年
6 刘心莲;理解抑或误解[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董亦佳;马克思主义的滋养与后现代文艺的更生[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8 于鲸;后现代主义的回响:《百年孤独》与’1985寻根小说[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9 唐盈;文化研究与中国当代电影的文化解读[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10 邱健;后现代语境中的历史化理论[D];苏州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盛宁;世纪末·“全球化”·文化操守[J];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01期
2 曹顺庆,吴兴明;替换中的失落——从文化转型看古文论转换的学理背景[J];文学评论;1999年04期
3 朱立元;走自己的路──对于迈向21世纪的中国文论建设问题的思考[J];文学评论;2000年03期
4 张南峰;特性与共性──论中国翻译学与翻译学的关系[J];中国翻译;2000年02期
5 辜正坤;当代翻译学建构理路略论──《文学翻译学》序[J];中国翻译;2001年01期
6 徐丹;文化融合中的语言翻译问题[J];中国翻译;199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天平,段静;文化霸权下的近代中国翻译[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殷学侃;邓李肇;;权力话语及其对翻译活动的制约[J];内江科技;2007年04期
3 张广法;;中文电影片名英译的后殖民语视角[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4 胡菊花;;从后殖民主义理论视角看中国当代翻译研究的“失语症”[J];科技信息;2009年06期
5 王婷婷;;后殖民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J];文教资料;2009年16期
6 张凯颖;蔡忠元;;后殖民主义视角下归译与异译的统一性——由汉语欧化引起的思考[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邵珊珊;;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翻译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8 王平;;试论译者主体性的文化性格——以《浮生六记》为例[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5期
9 夏彩霞;;阿尔杜塞的意识形态理论与翻译的文化转向[J];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04期
10 彭湘;;斯皮瓦克和她的翻译理论[J];电影文学;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方梦之;;从译学术语看翻译研究的走向[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牛新生;中国传统译论:扬弃抑或传承?[N];文艺报;2006年
2 郭英剑;应注重构建西方文论研究中的对话角色[N];文艺报;2010年
3 杨一帆;韦努蒂解构主义的异化翻译策略及在中西语境下的两种文化立场[N];中华读书报;2010年
4 罗选民;翻译与中国的现代性[N];中华读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朱献珑;译学范式转换视域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骆贤凤;后现代语境下的译者伦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晴;解构主义视阈下劳伦斯·韦努蒂异化翻译策略的分析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2 胡江宁;翻译与权力—后殖民视角下的翻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甘莉;后殖民主义视阈下的阻抗式翻译[D];中南大学;2006年
4 杨司桂;后殖民主义和女性主义在翻译中的对话[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5 孙昊;翻译的权力话语分析[D];福州大学;2006年
6 罗丽芸;从旅行理论视角看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旅行[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武婷;从后殖民主义视角论翻译与外部因素的关系[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8 靳瑞萍;论后殖民主义与翻译[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9 张丽萍;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有意误译[D];湖南工业大学;2011年
10 钱菊兰;从文化失衡的角度对《红楼梦》两译本进行对比分析[D];苏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114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911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