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论汉语离合词的离析动因

发布时间:2018-05-21 19:27

  本文选题:汉语离合词 + 离析动因 ; 参考:《求索》2012年10期


【摘要】:本文根据离合词内部构成成分间的语法关系,将离合词AB分为动宾式、动补式以及并列式三种类型,并逐一探讨了以上三种类型离合词发生离析的内在动因。我们认为,韵律构词仅仅从形式上将A、B粘合起来,但并不足以取消句法规则对离合词AB内部的作用。此外,离合词AB发生离析,还跟语言单位间的类化作用有关。
[Abstract]:Based on the gramma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mponents of the disjunctive words, this paper divides AB into three types: verb-object type, verb-complement type and juxtaposition type, and probes into the internal causes of segregation of the above three types of disjunctive words one by one. We think that prosodic word-formation only binds AZB in form, but it is not enough to cancel the syntactic rule on the internal function of the disjunctive word AB. In addition, the segregation of the word AB is related to the classfication between linguistic units.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汪国胜;王俊;;从轻动词角度看现代汉语离合词[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李绍群;;联合式动词的动宾化现象及其动因[J];求索;2011年04期

3 高宁;;构式语法理论下“V格式”构式义及其关系探析[J];求索;2011年09期

4 冯胜利;;轻动词移位与古今汉语的动宾关系[J];语言科学;2005年01期

5 黄正德;;从“他的老师当得好”谈起[J];语言科学;2008年03期

6 李宗江;;去词汇化:“结婚”和“洗澡”由词返语[J];语言研究;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翠竹;;也谈汉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2 李建平;胡珍珍;;基于解释的汉语语法语义应用研究的新进展——解正明博士《汉语语法语义应用研究》述评[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杨永忠;;Vi+NP句法异位的语用动机[J];汉语学报;2007年01期

4 史金生;邝艳;;“他的老师当得好”句式的形成机制[J];汉语学习;2010年05期

5 庄会彬;刘振前;;“的”的韵律语法研究[J];汉语学习;2012年03期

6 金晶;;“V了+有+数量短语+(NP)”中“有”的用法特点[J];汉语学习;2012年03期

7 汪国胜;王俊;;从轻动词角度看现代汉语离合词[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郝静;贺麟茜;;准定语“N1+的+N2+V+得+R”句式的构式语法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刘振前;庄会彬;;“他的老师当得好”及相关句式——汉语伪定语的产生机制问题辨正[J];当代外语研究;2011年07期

10 田源;;标句词与句子三个敏感位置[J];兰州学刊;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禀诚;;“我A我B(我C/我D)”标题格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许希明;;英语使动句的汉译变体[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巍峰;主题与主题标记结构的语序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翼;复合动词和及物结构[D];南京大学;2011年

3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志富;现代汉语领属性偏正结构及其相关句法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仇伟;英语乏词义结构的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王姝;紧缩及其句法语义后果[D];吉林大学;2012年

7 高莲花;生成句法框架内的蒙古语动词及其句法结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左双菊;位移动词“来/去”带宾能力的历时、共时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高航;现代汉语名动互转的认知语法考察[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10 吴纪梅;汉语常用单音动词带宾情况的历时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裘洁;基于语料库的形式动词研究及其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启示[D];浙江大学;2011年

2 万辉;现代汉语中含有准定语的“N1+的+N2”结构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3 苟曲波;现代汉语句法和语义不对称现象考察[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沈中平;时间词“X前/后”词汇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邬菊艳;英汉类词缀探究[D];宁波大学;2010年

6 薛凯传;动宾加宾形式及其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7 蔡甜;“可是”“但是”“只是”的词汇化[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8 陈薇;一种现场描写方式[D];吉林大学;2008年

9 朱新军;语法化中的重新分析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崔佑双;以AAB式为主体的双音节“离合动词”重叠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饶勤;离合词的结构特点和语用分析──兼论中高级对外汉语离合词的教学[J];汉语学习;1997年01期

2 黄锦章;轻动词假设和汉语句法研究[J];汉语学习;2004年06期

3 崔四行;;离合词与核心重音[J];汉语学习;2008年05期

4 朱秀兰;李巧兰;;从轻动词理论角度看汉语方言中的“使感结构”[J];兰州学刊;2007年08期

5 李彦凤;;“什么”的否定对象考察[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6 寿永明;疑问代词的否定用法[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施健;王华;;轻动词假设及其应用价值[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朱行帆;轻动词和汉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J];现代外语;2005年03期

9 温宾利;程杰;;论轻动词v的纯句法本质[J];现代外语;2007年02期

10 吴道勤,李忠初;“离合词”的语法性质及其界定原则[J];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海丽;;留学生使用离合词的情况调查及分析[J];社会科学家;2005年S2期

2 高书贵;;有关对外汉语教材如何处理离合词的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1993年02期

3 王海峰;王铁利;;建立在语料库基础上的汉语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以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为例[J];汉字文化;2009年02期

4 石爱兵;;九十年代后离合词研究综述[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6期

5 刘红妮;;“生X的气”等相关格式的产生与来源[J];大理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6 钟运伟;;关于留学生“离合词教学”的一些思考[J];语文学刊;2010年19期

7 王海峰;姚敏;;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J];语文研究;2010年03期

8 贾晶;;英语国家留学生离合词习得对策[J];青年文学家;2011年13期

9 陈慧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写作错误研究综述[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10 沙吾丽·库尔班别克;浅谈离合词教学[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鲁斯玛;蒙古学生习得汉语离合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杨柳;留学生汉语离合词习得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3 张t任,

本文编号:19204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9204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7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