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评测使用论证”框架对语言课程建设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8-05-24 07:00

  本文选题:Bachman + “评测使用论证” ; 参考:《现代教育技术》2012年04期


【摘要】:语言课程建设的理论历来把"评估"视为其必要环节之一,重视"评估"对整个过程的影响。Graves从社会教育情境视角提出了语言课程建设是由"计划"、"开展"和"评估"三个相互影响的环节组成的动态模式。这克服了之前"自上而下的专家模式"的不足,但是三个环节的动态循环、相互决定又给实际的课程建设和教学开展带来困难,难以保证教学开展的连贯性;各个环节的分工模糊、职能混乱;在课程建设的实践中可操作性不强。Bachman的"评测使用论证"框架(AUA)旨在指导语言"评测"的开发及其使用的合理性。鉴于语言课程建设和语言测试的理论都关注"评估"、"评测"效果的有益性和对课程建设的意义,文章在分析语言课程建设理论不足的基础上探讨AUA框架对于语言课程建设的启示。
[Abstract]:The theory of languag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has always regarded "evaluation" as one of its necessary lin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educational situation, Graves puts forward that languag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s a dynamic model composed of "plan",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This overcomes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former "top-down expert model", but the dynamic cycle of the three links brings difficulties to the actual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development, and it is difficult to ensure the continuity of the teaching development. In the practice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the framework of "evaluation and use demonstration" proposed by Bachman aims at guiding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evaluation" and its rationality. Since the theories of languag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language testing are concerned with "evaluation", the usefulness of "evaluation" and its significance to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deficiency of languag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theo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nlightenment of AUA framework to languag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淮南师范学院外语系;上海外国语大学;
【基金】: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词汇语法理论与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语法教材编写研究——以‘词汇化句子’为例”(12YJC740017) 2012年度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词汇语法一体性研究——对比英语母语及学习者语料库中三类‘词汇化句子’”(SK2012B439)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H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贾贻东;;Lyle F.Bachman语言测试理论述评[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柳明明;;《语言评测实践:现实世界中语言评测的开发及使用论证》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邓杰;论语言测试效度的辩论方法[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晓亮;BEC初级考试构想效度的因子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小庆;美国1999年版与1985年版《教育与心理测试标准》的对比分析[J];中国考试;2004年04期

2 韩宝成!100089;语言测试:理论、实践与发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1期

3 邓杰;朱小舟;;网上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英语视听说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例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0年02期

4 潘之欣;语言测试中的多项选择题型[J];外语界;2001年04期

5 李清华;论交际测试中的“真实性”[J];外语界;2001年06期

6 金艳,郭杰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非面试型口语考试效度研究[J];外语界;2002年05期

7 徐强,于飞;修改后的“国际英语考试”(IELTS)和培训设想[J];外语界;1995年03期

8 戴曼纯;多项选择题的设计原则与干扰模式[J];外语界;1996年02期

9 金艳,吴江;以“内省”法检验CET阅读理解测试的效度[J];外语界;1998年02期

10 鞠玉梅;信息结构研究的功能语言学视角[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孔文;英语专业四级考试(TEM4)阅读任务效度多角度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郝美玲;交际策略在交际能力中的作用[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2 赵建会;评分方法、评分标准制定者和学生样本对作文分数的影响[D];山西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9281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9281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8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