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的力量:作为一种文学审美要素的隐喻
本文选题:隐喻 + 张力 ; 参考:《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摘要】:在美学观念下,隐喻具有一种基本的两极结构。这种结构对文学意义的产生与诠释具有重要作用。文学文本在话语结构、形象组织和意义表达上,都要以隐喻的两极结构为基本结构,并依托这一结构进行文学观念的传达。而在隐喻的两极结构中,张力充当了意义表达的最直接动力,它使文学的审美结构变得更富价值和意义。理解文学审美结构的隐喻本质与张力构成,对理解文学自身的深层观念及其表达倾向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In the sense of aesthetics , metaphor has a basic two - pole structure . This struc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ener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literary meaning .
【作者单位】: 齐齐哈尔大学中文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071107)
【分类号】:H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晓红;从认知角度看“上”和“下”的方位性隐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贾玉娟;英汉概念隐喻的相似性与相悖性[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张庆盈,刘西锋;隐喻的认知结构与跨文化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郑小燕;;浅论语法隐喻[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5 肖蔚;隐喻的认知与思维方式及隐喻理解[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文旭;叶狂;;概念隐喻与外语教学[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段卓贤;隐喻思维在语言学习及运用中的功能[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3期
8 段卓贤;隐喻思维和语汇生成[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9 邓嵘,何吉;论事物命名的隐喻思维及其相对性[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6期
10 赵雨;《诗经》:中国写作原论[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胡佳;;普通法汉词典新增文化义项的参考原则与模式[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2 王巨川;;中国新诗的后现代视野[A];现当代诗歌:中韩学者对话会论文集[C];2007年
3 蒲松龄;;隐喻构建基本要素及其与隐喻理解效果的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陈家旭;;英汉语隐喻认知对比的哲学基础[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毛新耕;;英汉“情侣”隐喻的思维共性与个性[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雪春;现代汉语等同范畴的语义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郭锦玲;意蕴不同的经典[D];暨南大学;2001年
3 金鹏;符号化政治——并以文革时期符号象征秩序为例[D];复旦大学;2003年
4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5 刘佐艳;语义的模糊性与民族文化[D];黑龙江大学;2003年
6 陈家旭;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侯国金;语用标记等效原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8 丁海东;儿童精神:一种人文的表达[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波;审美情境与美感[D];复旦大学;2005年
10 王勤玲;幽默言语的认知语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虹然;空间隐喻的英汉对比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乔琼;日常语言的典型效应及其认知理据[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张娜;科技英语中隐喻的使用[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蒋道华;英汉隐喻操作认识分析[D];安徽大学;2004年
5 万舫;希腊罗马神话在俄语中的反映[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6 欧阳红霞;论隐喻及其翻译[D];广西大学;2001年
7 程杰;论隐喻范畴化[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何向花;时间在英汉词汇中的隐喻表征[D];浙江大学;2002年
9 刘晓静;汉语隐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10 范淑云;汉语中与人体部位相关语词的隐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玉清;;动物隐喻的认知初探[J];青年文学家;2011年16期
2 孟焱;;汉英“快乐”习语隐喻的认知比较[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张红;王智音;;隐喻及转喻的关联阐释[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李在辉;苏联波;;隐喻的模糊性及其认知心理[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5 王娟;;隐喻理解的心理语言学分析[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年05期
6 韩大伟;王娜;;基于认知神经理论和实验手段的隐喻研究进路[J];外语电化教学;2011年03期
7 刘银姣;;“有A有B”结构的多维考察[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8 谢竞贤;;多模态视角下的隐喻——兼评Charles Forceville的隐喻研究[J];外语学刊;2011年05期
9 张继文;;历时性与共时性——汉日隐喻认知的对比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年03期
10 陈元;;隐喻相异性的理论分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董双平;;Metaphorical Analysis of Cultural Images of Animal and Plant Words in Chinese and English[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庄丽媚;;当代语言哲学的隐喻研究及其意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郭英珍;;隐喻的语用文化对比与翻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申淼;李福印;;Prince Died,What about Snow White——Metaphorical Analysi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王俊;;简论空间概念隐喻[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汪云;崔娟娟;;认知隐喻及其判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7 王文斌;;同隐喻性·异隐喻性·主体性·主体间性·隐喻间性·主体自洽——对隐喻认知构建与解读的思考[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黄洁;;空间隐喻的本质特征[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9 刘扬锦;;语言的共性研究——英汉语“上”、“下”方位隐喻所反映的语言共性[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赵亮;空间词汇系统的认知语义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2 王小潞;汉语隐喻认知的神经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张作功;语义级差[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苏畅;汉语名词性隐喻的计算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王霜梅;汉语定中结构的认知隐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文杰;戴维森的隐喻意义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赵娜;从认知学角度看俄汉语空间环境词汇的隐喻意义[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李兆丰;影视广告中的隐喻[D];郑州大学;2008年
4 周兰;概念整合理论及其在隐喻分析中的应用[D];暨南大学;2009年
5 韩俊平;论隐喻的识别[D];郑州大学;2004年
6 黄霞;论汉民族文化对汉语色彩词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04年
7 孔莹;动物词汇的隐喻意义构建[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刘珊珊;文化语境下的隐喻意义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9 郭启平;认知视角下学习词典小品副词的优化处理[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10 常楠;网络流行语中的隐喻现象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367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936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