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汉语兼语句的诠释:认知图式理论与原型观

发布时间:2018-05-26 19:07

  本文选题:兼语句 + 认知图式理论 ; 参考:《语文建设》2012年22期


【摘要】:兼语句的格式可以抽象为N1+V1+N2+V2。本文基于"完形"理论和原型观,分析兼语句的各种不同语义结构类型。兼语句表达的是完整的语义结构;反映了人类经验结构中的因果关系的过程图式;使令兼语句是兼语句的原型代表
[Abstract]:The format of the concurrent statement can be abstracted as N1 V1 N2 V2. Based on gestalt theory and archetypal view, this paper analyzes various semantic structure types of concurrent sentences. The concurrent statement expresses a complete semantic structure; it reflects the process schema of causality in the structure of human experience; so that it is the archetyp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concurrent statement
【作者单位】: 重庆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研究项目“汉英词序的认知功能对比研究”(11YJC740068)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汉英句法现象的认知研究”(项目鳊号:2010SKZ1015)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游汝杰;现代汉语兼语句的句法和语义特征[J];汉语学习;2002年06期

2 杨大然;;兼语句的语义分类及其空语类的句法分布[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吕冀平;;两个平面,两种性质:词组和句子的分析[J];学习与探索;1979年04期

4 年玉萍;谈谈兼语句[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邓渝;;兼语句研究[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张静;“连动式”和“兼语式”应该取消[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伍萍,蒋元猷;小议题元准则在一些汉语句中的运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吴芳芳;;《人民日报》一周语料兼语句调查与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3 张素侠;满在江;;小句理论与汉语动词性论元补语小句分析[J];北方论丛;2007年02期

4 魏瑶;;兼语句中兼语倾向有定的成因分析[J];才智;2009年18期

5 彭育波;;连动句的认知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崔冰洁;;汉语兼语式生成机制的双详述位整合模型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9期

7 傅成宏;;现代汉语兼语结构研究综述[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刘娟;;几种特殊汉语句式之句法结构分析——从汉英句法对比角度[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朱冬生;;“连动式”中的“不定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4期

10 马立春;;连动式研究综述[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香玲;汉语兼语式的语义重合与话语功能的认知语法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王姝;紧缩及其句法语义后果[D];吉林大学;2012年

3 牛顺心;汉语中致使范畴的结构类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宛新政;现代汉语致使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彭育波;“V1着V2”结构多角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韩玉国;范畴语法与汉语非连续结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7 陈曼君;惠安方言动词谓语句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8 魏兆惠;周秦两汉连动式的发展变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鞠彩萍;《祖堂集》谓语动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10 周建姣;东汉砖文虚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佳;浅析《训世评话》中的兼语句[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范玉;《韩非子》兼语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伟业;《战国策》连动结构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袁竹筠;汉语兼语句与英语复合宾语句的对比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马文佳;外国留学生兼语句习得研究及偏误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6 卢桂芝;汉语“给”与泰语“(?)”的对比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邱秀梅;王力复杂谓语历史语法研究述评[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曾;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现代汉语兼语句习得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9 彭平;空功能语类的句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马彩燕;最简方案下的现代汉语兼语句句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成志刚;吕叔湘、王力、高名凯早期句型理论比较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2 范晓,朱晓亚;三价动作动词形成的基干句模[J];汉语学习;1998年06期

3 游汝杰;现代汉语兼语句的句法和语义特征[J];汉语学习;2002年06期

4 张旺熹;汉语介词衍生的语义机制[J];汉语学习;2004年01期

5 辛菊,卫齐;汉语基本句型及其思维形式[J];汕头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6 胡建华;英、汉语空语类的分类、分布与所指比较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7 吕冀平;;两个平面,两种性质:词组和句子的分析[J];学习与探索;1979年04期

8 刘永耕;使令度和使令类动词的再分类[J];语文研究;2000年02期

9 周明强;句子的停延和句法结构的关系[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03期

10 项开喜;汉语的双施力结构式[J];语言研究;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笛;王力“递系式”与黄伯荣、廖序东“兼语句”之比较[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董治国;古代汉语兼语句型新探[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6期

3 蒲喜明;;兼语句的复杂化及其分析[J];固原师专学报;1987年04期

4 张桂英;“有无”类兼语句与“有无”类连谓句区别[J];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01期

5 张玉金;论殷墟甲骨文中的兼语句[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年01期

6 李冬香;《马氏文通》对兼语句的分析述评[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年01期

7 周正颖,邱月;今文《尚书》兼语句研究[J];古汉语研究;2005年01期

8 任艳丽,迟永长;特殊“把”字兼语句及其析句方法[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刁晏斌;;兼语广例[J];思维与智慧;1993年05期

10 柳文华;兼语句与主谓短语作宾语句的辨析[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道功;;基于标注语料库的兼语句语义结构模式研究[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谢爱林;邹媛;刘红霞;熊礼淼;;“Ns+V+得+NP+VP”是兼语句吗[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丁研;李福印;;汉语情感词范畴:一项实证及对比研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杨万兵;赵燕;;PSC评分体系的原型理论阐释[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章宜华;黄建华;;充分必要条件与原型理论[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翁碧琼;;从认知角度认识一词多义现象[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凤娟;;从原型理论看及物性物质过程的非标记现在时态——对Halliday点的质疑[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黄蓓;;原型释义与经典释义的互补性[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朱翠芳;;从自组织神经网络看语言的认知域研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0 席留生;;汉语兼语句与英语SVOC结构的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赵亮;空间词汇系统的认知语义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2 周福娟;指称转喻:词汇语义的认知途径[D];苏州大学;2009年

3 苏艳;回望失落的精神家园:神话—原型视阈中的文学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4 刘文正;《太平经》动词及相关基本句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汤勤;《史记》与《战国策》语言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韩玉国;范畴语法与汉语非连续结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7 毛凡宇;语法隐喻的认知与功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传江;原型理论在词义分析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5年

2 文冬;语法隐喻的认知诠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苏静;基于原型理论的动词多义词认知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4 李泽娟;典型性对词义变化的影响及其认知理据[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5 何俊芳;语法隐喻的认知阐释[D];西北大学;2006年

6 罗小英;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金科芳;名词性同义反复的认知语言学解读[D];西南大学;2008年

8 肖克婷;原型理论和及物性[D];湖南大学;2008年

9 黄氏兰英;原型理论指导下的初级汉语词汇教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陆卫萍;汉语复合词语法结构关系与语义关系之关系论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385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9385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f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