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外语语感获得的神经心理机制及其培养策略

发布时间:2018-05-28 04:02

  本文选题:语感 + 记忆 ; 参考:《外语教学》2012年03期


【摘要】:学习外语就要有好的语感,外语语感的获得是外语教学的终极目的之一。本文尝试运用语言习得和言语活动的神经、心理机制对语感的形成和运行进行研究,并尝试探讨语感的本质特征。本研究对于高校外语教学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Abstract]: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requires a good sense of language, and the acquisition of a sense of foreign language is one of the ultimate purposes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This paper attempts to use the neural and 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peech activities to study the formation and operation of language sense and to explore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language sense. This study has good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作者单位】: 西安外国语大学俄语系;
【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外语语感获得的神经心理机制及其培养策略(项目编号:11JK039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朱建新;神经语言学与外语教学[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王培光;语言教学中的语感因素[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年03期

3 周健;第二语言教学应以培养语感为导向[J];语言与翻译;2003年01期

4 张征;对语感本质的再认识——与张景祥先生商榷[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周昌乐,唐孝威;对语言神经机制的新认识[J];心理科学;2001年04期

6 王雪梅;;英语语感的认知阐释——内涵、心理机制及应用[J];外语教学;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蕴轶;阅读活动中的认知与情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蒋德红;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综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周建华;关于儿童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4 朱万喜;儿童语言中的亲属称谓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吴玉梅;高校英语教师的作用及素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陈芙蓉;试探影响有效记忆的情感因素[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7 李喜芬;英语学习动机与成绩、策略的相关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8 郭士香;职业中专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报告(英文)[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9 侯彦宾,梁春生;情感因素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10 刘绯绯;关于外语教学目标的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洁麟;;心理语言学与“传”务求通新解——对电视“说”新闻的心理语言学解读[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洪焕梅;;英语教学中如何转化后进生[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3 曹承弼;;语境分类及其作用的初步探索(英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范敬民;;基于心理语言学的阅读模式分析[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郭婕;;影响英语学习的情感因素及其启示[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佟乐泉;;儿童的言语习得和语言学习[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7 陈菲;;幼儿认字教学测验评估报告[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8 方环海;郑元林;;语言机制与脑区功能的动态结构分布关系述论[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胡妍;;论话语理解的语义联想策略[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王培光;;教学语法与语法教材——试论新加坡《高级华文》的语法教材[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俞理明;汉语缩略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2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3 苏德;多维视野下的双语教学发展观[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陈海庆;语篇连贯:言语行为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吕良环;论外语自主学习能力之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闫立平;基于fMRI的穴位刺激与脑皮层功能兴奋区相关性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8 彭利元;论语境化的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陈万会;中国学习者二语词汇习得认知心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霜梅;汉语定中结构的认知隐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奇敏;在英语教学中有效利用网络资源[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朱彦;复合词的语义结构与词素义的提示机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郑桂玲;情感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4 林敏;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词汇记忆与观念、策略[D];暨南大学;2001年

5 马骏;第二语言习得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D];黑龙江大学;2001年

6 张艳;英语口语教学模式初探[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7 魏羽;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初步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8 狄飞;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的研究与实验[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9 余波;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刘刚;礼貌原则的普遍性和特殊性[D];湖南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雪梅;英语语感的内涵[J];滨州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2 郑华;“高效英语语感教学法”述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3期

3 汤富华;第二语言习得语感训练模式的假设[J];惠州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邓燕萍;语感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惠州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潘新和;语文课程“语感中心说”之浅见[J];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08期

6 王雪梅;从认知图示理论的角度谈英语语感的培养[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7 张征;试析英语语感的基本特征[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2年04期

8 周昌乐,唐孝威;关于意识及其机器实现问题的对话[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9年06期

9 张景祥;英语语感漫谈[J];外语教学;2000年01期

10 张征;对语感本质的再认识——与张景祥先生商榷[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金鑫;汉语的内隐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柏民;谈语感及其训练[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6期

2 宋宣;语感:语言的灵魂所在─—对语言本质的新思考[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3 钟卫红;浅谈语言教学中的语感培养[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刘年喜;从语感的心理机制探讨语感的生成及本质特征[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耿春红;试论普通话语感的培养和训练[J];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6 方小娟;小议语感的培养[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7 张向群;也谈“语感”——学习邢公畹先生语感论述札记[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8 徐云知;语感的影响因素分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9 吴晓林;语感的培养和作用[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10 刘年喜;从语感的心理机制探讨其生成及本质特征[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吴雪青;;普通话水平测试和语感[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彭云帆;;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差异中的语感作用[A];首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胡家英;;语感和语言习得[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4 黄彩玉;;动词“整”的语法、语义和语用思考[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淑霞;语感的形成和发展[D];河南大学;2004年

2 徐云知;近20年语感及语感教学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3 潘龙刚;语感、语言意识与语文教学论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李琳;语言学能倾向之机械识记能力的相关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吴十日;论普通话的隐性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雪洁;口译中的理解与记忆[D];四川大学;2005年

7 史中琦;基于DCC动态流通报纸语料库的流通度词表和使用度词表的对比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8 刘相伶;口译思维中的非言语行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于洋;从口译过程的角度研究口译技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彭然;口译中的预测现象和预测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451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9451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7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