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问代词“什么”在现代汉语感叹句中的否定用法
本文选题:疑问代词 + 现代汉语 ; 参考:《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08期
【摘要】:疑问代词"什么"在现代汉语感叹句中的否定用法有两种:一是用反问句形式表示否定意义,具体格式有"V/A+什么"、"V+什么+P"、"X+什么+X";二是"什么+P(名词)"、"什么+VP"句式表否定意义。研究表明,感叹句中"什么"用来表示否定意义的不是否定句,而是通过一些特定的肯定式结构来表示否定的意义。这种用法是"什么"在感叹句中的主要用法之一。感叹句中反问句形式的大量出现也表明"什么"由最初的表疑问向感叹转移的轨迹。
[Abstract]:There are two negative uses of the interrogative pronoun "what" in exclamatory sentences in modern Chinese: first, the negative meaning is expressed in the form of rhetorical questions. The concrete forms include "what V / A", "V what P", "X what X", the second is "what P (noun)", "what VP" sentence structure shows negative meaning.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meaning of negation in exclamatory sentences is expressed not by negative sentences, but by certain positive structures. This usage is one of the main uses of "what" in exclamatory sentences. The appearance of rhetorical questions in exclamatory sentences also indicates the shift of "what" from initial question to exclamation.
【作者单位】: 安阳工学院文法学院;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卢素琴;疑问代词“什么”的特殊用法分析[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寿永明;疑问代词的否定用法[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朱锡明;口语中的“X什么”与“X什么X”句式[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朱姝;;浅析现代汉语口语中的“X什么X”句式[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2 柳春燕;郑宗;;习用化的“V什么(X)”及其疑问功能的偏离[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郭婷婷;现代汉语疑问句的信息结构与功能类型[D];武汉大学;2005年
2 张尹琼;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D];复旦大学;2005年
3 张俊阁;明清山东方言代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盛银花;安陆方言语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鹿钦佞;疑问代词“什么”非疑问用法的历时考察[D];延边大学;2005年
2 肖任飞;非疑问用法的“什么”及其相关格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睿研;“什么”的否定用法及其使用条件[D];吉林大学;2006年
4 陈天序;基于集合概念的汉语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5 周文婷;留学生对“什么”非疑问用法的习得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6 焦慧莹;“X就X”格式的句法、语义及语用考察[D];暨南大学;2007年
7 刘潇蔚;语言点解释与汉语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郑雷;疑问代词的否定用法考察[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9 白雁;现代汉语代词重叠现象之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邱莉芹,邓根芹,顾元华;浅谈“哪里”的否定用法[J];常熟高专学报;2000年05期
2 李勇忠;构式义、转喻与句式压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徐盛桓;常规关系与句式结构研究——以汉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句式为例[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4 胡裕树 ,范晓;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璇;;疑问代词“什么”向感叹标记的发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2 唐燕玲;石毓智;;语法结构与功能衍生——形成英汉疑问代词衍生用法异同的原因[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年04期
3 袁嘉;;外国学生习得汉语任指范畴的难易度探析[J];汉语学习;2011年04期
4 夏维;张莹;;汉语史上“麽”作假设标记历时小考[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6期
5 王震;;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评析[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赵妍;;现代汉语形容词特征探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加晓昕;;现代汉语单音色彩词的类别探讨[J];天府新论;2011年05期
8 王宇衡;;论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9 耿国锋;;新闻专业“现代汉语”教改的探索[J];教育探索;2011年06期
10 孙福婷;;“找”字的语法化考察[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现瑶;付莉;;《人民日报》50年来文章标题的语言变化[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2 李志江;;谈现代汉语通用字部首的定位[A];中国辞书论集2000[C];2000年
3 徐德宽;;现代汉语双宾构造中两个宾语的题元角色[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应学凤;;现代汉语单音节反义词音义象似性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振宇;陈振宁;;怎样计算现代汉语句子的时间信息[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徐赳赳;;现代汉语篇章中启后性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7 王萌;俞士汶;段慧明;孙薇薇;;基于语料统计的现代汉语量名搭配研究[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龚千炎;;现代汉语的时间系统[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9 《词典》编写组;徐德宽;杨同用;张会;刘兰民;;《现代汉语常用实词搭配词典》编撰中的几个问题[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尹世超;;现代汉语标题语言句法研究的价值与方法[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耕耘 见习记者 韩晓玲;现代汉语发展的第二次高峰[N];湖北日报;2000年
2 章红雨;《现代汉语小语典》配多媒体光盘扩容[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3 北京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 刁晏斌;引入现代汉语史的观念[N];社会科学报;2007年
4 李国华;也说“楼××”类ABB式新词[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5 许嘉璐;为什么要把二十四史译成现代汉语[N];光明日报;2004年
6 张稷;瘦身版“现汉”新装上阵[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7 牡丹江师范学院中文系 张颖;现代汉语课程:着力提高学生语言素质和能力[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记者 廖翊;李锐:“用方块字深刻地表达自己”[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9 金寅;现代汉语中辅音能否自成音节及其他[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10 北京大学教授 苏培成;促进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N];中国教育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燕玲;现代汉语小句内疑问代词同现情况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尹海良;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颜红菊;现代汉语复合词语义结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文欣;现代汉语责训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5 马春华;现代汉语欧化结构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6 安美娜;现代汉语高频语素复合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孙凡;现代汉语结果体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刘街生;现代汉语同位组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9 张尹琼;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D];复旦大学;2005年
10 吴春红;现代汉语位事范畴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伟剑;疑问代词“怎么”“怎样”“怎么样”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何雯;《三言》疑问代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周霞;《黄河东流去》疑问代词探析[D];山东大学;2011年
4 张肖如;疑问代词“怎么”与“为什么”对比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金香兰;表非疑问的疑问代词“哪”和“(?)”的对比[D];延边大学;2012年
6 徐文敏;疑问代词的感叹用法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7 乌兰;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中双音节形容词三分法分类教学理论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8 高俊霞;现代汉语方式宾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伍靖;现代汉语中的英语借词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10 齐丽娟;现代汉语泛义动词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486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948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