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先秦复辞辞格的审美特点

发布时间:2018-05-29 00:28

  本文选题:先秦 + 复辞 ; 参考:《社会科学家》2012年09期


【摘要】:复辞这种辞格有自身独特的审美特点。在先秦作品中,主要体现为诗经整齐、匀称的形式与诗经中复辞的语形整齐美(对称美),诗经儒家温柔敦厚、情理中和的内容与诗经中复辞的节奏和谐美(中和美),诸子散文复辞的理性精神美。楚辞复辞的参差美,历史散文复辞的语形繁复美。
[Abstract]:It has its own uniqu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In the works of the Pre-Qin Dynasty, they are mainly embodied in the neat and symmetrical form of the Book of songs and the neat beauty in the form of the complex words in the Book of songs (symmetrical beauty, gentle and honest Confucianism in the Book of songs). The content of the harmony of reason and the rhythm and harmony of the complex words in the Book of songs. The mixed beauty of the complex ci of Chu and the complicated form of the historical prose.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上海金融学院人文艺术系;
【基金】:编号为10BYY067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子项目科研成果
【分类号】:H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晓娟;;《诗经》音乐结构探微[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晶;“异史氏”的“心灵史”——论《聊斋志异》中的压抑与幻想[J];蒲松龄研究;2004年01期

2 吴永波;;工笔人物画的写意性[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贾宁;;体味空间意境——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研究[J];安徽建筑;2006年06期

4 尹家琦;;试比较宋代南北方的造园艺术[J];安徽建筑;2008年06期

5 杨芳,顾晓静,王启兵;关于加强高校美育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潘潇漾;;从巨嶂高壁到松溪洲渚——地域因素影响下的李唐山水画[J];书画世界;2010年01期

7 涂国喜;;论工笔画的写意性[J];书画世界;2010年03期

8 叶丽美;;传统工笔画色彩式微初探[J];书画世界;2012年03期

9 李燕;童坤;;从内心的孤寂到人格的超俗——阮籍诗文特色的形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3期

10 朱立国;;从“羊人为美”看李泽厚的图像美学尝试——读《美的历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于建设;;红山文化十讲[A];第五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杜少虎;;写天地之形 绘万物之情——洛阳汉墓壁画用笔用色探析[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唐毅;;从“神仙”到“凡人”——对汉画像石艺术中“女性形象”变迁的解读[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丁静蕾;叶莺;;从“分离”到“融合”——浅析风景园林与中轴线在中国古代都城营建中的关系变迁[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周娴;侯涛;;设计在理性与感性之间——感悟园林艺术的空间结构[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庆斌;钧瓷色彩的特征与分类体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唐丽;湖南南天竹遗传多样性及园林利用评价体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4 胡俊红;中国家具设计的民族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5 张志刚;语文教育文化传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道麟;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袁野;汉画像石造型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8 王娟;汉代画像石的审美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饶建华;东山魁夷绘画美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杨亭;土家族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娄飞;河南山林式佛教寺庙园林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桥锋;素朴之美——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亚丽;苗绣艺术及其工艺在高级时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09年

6 杨铭;先秦儒道游观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顾秀阳;毕飞宇小说创作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茹辉;黄仲则纪游诗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黄华;灾难新闻“英雄”原型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石志勇;甲骨文金文文象关系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永凯;辞格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03期

2 王占福;古代汉语修辞语境论[J];保定师专学报;1999年01期

3 粟龙梅;;电视栏目名称的修辞艺术[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1期

4 王占福;古代汉语修辞方法论[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5 王天敏;“别称”与比喻[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6 年玉萍;论华丽的语言风格[J];安康师专学报;2002年02期

7 周锦国;“S比N还N”结构式的修辞学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3年02期

8 王兆国;;《世说新语》中的特殊辞格[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任绍文;;拟人及其层面化研究[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10 彭有明;;从修辞学的角度谈类比推理的可靠性[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江海漫;;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偶辞格切入的可行性——读王希杰《修辞学通论》有感[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2 张炎荪;张宏梁;;一种新的汉语辞格:留一[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吴姗姗;;关于《诗经·小雅·正月》“正月”的训诂问题[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4 宋红;;古诗之吟唱[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5 王粤汉;;关于大字典的用例问题[A];中国辞书论集2001[C];2001年

6 周祖庠;;媭黄克定先生《从诗经到中原音楙》——之一[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陈岳琴;;吟诵在儿童经典诵读中的应用[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8 尹烨;;《诗经》代词用法浅析[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9 陈以鸿;;纪念唐文治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 茹经先生读文法管窥[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10 艾妮;;谏劝中委婉格运用的“源”与“流”初探[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天津中医药大学 罗根海;力戒望文生义[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2 张仲景国医学院 沙恒玉 沙涛;“先生”古义探究[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3 黄红军;“燕京”、“燕山”的“燕”到底应当怎么念[N];北京日报;2006年

4 尹旭恩;天水方言考(下)[N];天水日报;2006年

5 李竹深;说褊[N];闽南日报;2008年

6 李伟国;“人定胜天”语义的演变[N];文汇报;2008年

7 王玉池;《千字文》译注[N];中国艺术报;2004年

8 尹旭恩;天水方言考(上)[N];天水日报;2006年

9 陈荣岚;汉语方言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N];文艺报;2004年

10 熊建;字,你今天写了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华;《左传》修辞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肖书文;中日当代修辞学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贾璐;朱熹训诂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包诗林;于省吾《新证》训诂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5 史维国;先秦汉语方所表达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罗菲;修辞伦理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昆;论许渊冲的翻译美学思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毕秀洁;《诗经》“到达”义动词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李娜;手机短信使用辞格的情况考察[D];河北大学;2009年

4 荆亚玲;《诗经》同义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5 马春玉;《汉语大词典》所收上古十四部典籍重言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秦丽娟;幽默和张爱玲小说幽默语言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7 米幼萍;幽默类手机短信的偏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叶云杉;比喻研究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马晓红;汉维比喻辞格的对比与翻译[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10 张雯;语言符合任意性原则及其在辞格实证分析中的运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487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9487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d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