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中指令行为的语用选择
本文选题:亲子沟通 + 语用选择 ; 参考:《浙江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摘要】:家长对孩子的指令行为是在亲子沟通中一种极为常见的交流形式。本文以耶夫.维索尔伦(Jef Verschueren)的语用顺应论为理论视角,结合3-6岁幼儿的亲子沟通状况问卷调查数据以及亲子对话的具体实例,分析指令行为中的语用选择现象。研究发现,家长在实施指令行为过程中存在着语用选择偏好,他们倾向于选择一种论证式的指令行为。在具体推理机制上,该类指令行为通过附加信息,以否定后件与条件强化两种方式,使释话人的认知语境得以扩展,进而强化说话人的交际意图,最终促进有效沟通。
[Abstract]:Parental command behavior is a very common form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 adaptation theory of Jef Verschueren,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phenomenon of pragmatic choice in instruction behavi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 among children aged 3-6 and examples of parent-child dialogue. It is found that parents have a preference for pragmatic choice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directive behavior, and they tend to choose a kind of demonstrative instruction behavior. In the specific reasoning mechanism, this kind of instruction behavior can expand the cognitive context of the speaker, strengthen the speaker's communicative intention, and finally promot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by add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to negate the postscript and the conditional reinforcement.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逻辑视域的认知研究”(11&ZD088)资助
【分类号】:H1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宜民;;语用视角下的征婚广告[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王昌玲;;意象扭曲的语用顺应论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张璐;;从语用角度试析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规范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4 戴学媛;;基于顺应论的说服言语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5 林传伟;;解释话语的选择机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6 王菡;;综观视野下的语用综观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7 马国彦;;花园路径现象修辞学初探[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8 张慧;;《赤壁》译名误区的思考[J];长城;2009年06期
9 佟福奇;;指示的交际功能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佟福奇;;试析语用学研究的核心问题[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曹承弼;;语境分类及其作用的初步探索(英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孙芳琴;;中西修辞语用中的饮食文化探析[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孙素建;;顺应理论框架下的日语反语研究[A];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江苏分会2012年刊[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兵;汉英维护言语行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崔智英;电视访谈的语体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金莉娜;韩(朝)汉语篇结构标记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4 薛朝凤;法制新闻话语叙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姚鸿琨;词汇语用学之阻遏现象新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佟福奇;条件关系范畴的语言表达[D];吉林大学;2012年
7 于海飞;话轮转换中的话语标记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程朝阳;法庭调解语言的语用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甘玲;中国古代诗学和语言学[D];四川大学;2007年
10 张少云;话语误解动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琦;从顺应论浅析专有名词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进;文化语境顺应视角下刘姥姥话语英译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段静;奥巴马演说词反复的顺应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宁菁;语境视野中的礼仪文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陈启庆;《庄子》修辞策略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琴;从模因论的角度看广告口号的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康慧芳;基于交际语境顺应理论框架下英语委婉语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王晓媛;《红楼梦》人物话语的语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9 王振红;顺应论视角下对英若诚戏剧译作《推销员之死》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马卓;选择与顺应[D];河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房超,方晓义;父母-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2 方晓义,林丹华,孙莉,房超;亲子沟通类型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1期
3 王争艳,刘红云,雷雳,张雷;家庭亲子沟通与儿童发展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02年02期
4 雷雳,王争艳,刘红云,张雷;初中生的亲子沟通及其与家庭环境系统和社会适应关系的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2年01期
5 杜淑娟;亲子关系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J];集宁师专学报;2005年01期
6 王海莲;;走向关怀与理解——基于青少年期亲子沟通现状的思考[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7 王争艳,雷雳,刘红云;亲子沟通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影响:兼及普通学校和工读学校的比较[J];心理科学;2004年05期
8 彭湃,彭爽;“每每”与“往往”、“常常”[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刘莹;;浅谈青少年亲子沟通[J];中国体卫艺教育论坛;2008年11期
10 张晓霞;马禄娟;;关于青春期少年与父母沟通现状调查的报告[J];黑龙江史志;2009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卉;;用文字架起亲子沟通的心桥[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冯建琴;叶素莲;张旭丽;;简述亲子沟通的重要性及良好沟通的要素[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彭莎莉;;从社会心理角度看《谁在说》节目的创新性[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雷雳;王争艳;刘红云;张雷;;初中生的亲子沟通及其相关因素的路径分析[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5 王争艳;雷雳;刘红云;;不同类型学校的亲子沟通对其学业、心理健康及同伴关系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6 刘桂;;“爸爸、妈妈和我的故事”详案示范[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北京卷)[C];2010年
7 安蕾;;武汉市高中生亲子沟通特点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丁娟;崔丽娟;;社区青少年家庭亲子关系及教育对策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潘子彦;伍新春;;亲子关系与父母教养态度、情绪智力及亲子沟通方式的关系探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陈文凤;;五种亲子沟通话题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柏玲;挤一挤亲子沟通中的“水分”[N];文汇报;2009年
2 沈阳杨子心理咨询中心心理专家 白波;亲子沟通要抓住孩子的心[N];沈阳日报;2010年
3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 杨永龙;如何消除亲子沟通障碍[N];保健时报;2010年
4 蔡敏;为亲子沟通支招[N];中国妇女报;2002年
5 邱建果;亲子沟通的性教育[N];新闻出版报;2000年
6 赵霞;好父母要学会倾听[N];光明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郭弘 实习生 王夏媛;仅有爱是不够的[N];重庆日报;2004年
8 杨惠玲;亲子沟通,要从心开始[N];石家庄日报;2008年
9 任荃;亲子沟通≠评判式教育[N];文汇报;2005年
10 申屠文婕;沟通梗阻:父母话题缺乏新意[N];中国妇女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建刚;语用选择与等效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廖冬梅;新疆民汉双语现象与新疆社会发展之关系[D];新疆大学;2006年
3 陆芳;青春期自主性和联结性的发展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玲玲;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与家庭、同伴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述永;家长关怀与少年成长[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王美萍;亲子关系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联系:遗传与环境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苗苗;贫困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健康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瑞莲;农村小学生亲子沟通现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何晓婷;幼儿家庭亲子沟通现状的调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3 朱晓宇;初中生学业亲子沟通的特点及其与学业成就的关系[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蔡海霞;沟通零距离—亲子沟通平行小组方案设计与实践探索[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惠吉霞;农村幼儿家庭亲子沟通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6 胡金燕;沟通分析对初中生亲子沟通的干预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7 刘强;大学生气质类型、家庭教养方式与亲子沟通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向芳;亲子沟通与初中生自我教育的双向互动[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9 张瑞生;初中生亲子沟通、学业自我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10 郭东艳;初中生问题行为与亲子沟通的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636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963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