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圣典初译时的比附策略

发布时间:2018-06-06 22:52

  本文选题:圣典翻译 + 比附 ; 参考:《外国语文》2012年02期


【摘要】:翻译是几大宗教普遍采用的宣教路径;而圣典的初译者们在寻词赋义时大都借用了诸多本土概念去比附他所传播的异质宗教。摩西五经的希腊文初译、佛经的汉文初译、古兰经的汉文初译里译者对一些核心要词的翻译处理都呈现着宗教初传外邦时译者对这种比附式翻译的使用。
[Abstract]:Translation is a common route adopted by several major religions, while the original translators of the Holy Canon often borrow many local concepts to compare the different religions they spread. The initial translation of the five Scriptures of Moses in Greek, the first translation of the Buddhist scriptures in Chinese and the first translation of the Koran show the use of this kind of transl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some key words.
【作者单位】: 四川外语学院英语学院;
【分类号】:H05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阳;;国内外清真寺社会功能研究现状[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6年05期

2 郭春霞;;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哲学学派解读[J];昌吉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肖光辉;;法律移植与伊斯兰法[J];法律文化研究;2005年00期

4 沙宗平;正教与正学——从《正教真诠》看王岱舆的教道观[J];回族研究;2004年01期

5 松本耿郎,姚继德;论马联元的《性理微言》及其万有单一论哲学[J];回族研究;2004年02期

6 杨晓春;;明末清初伊斯兰教学者马明龙的生平与著述[J];回族研究;2011年01期

7 姜歆;;明代穆斯林的法律地位——兼论法律因素对明代伊斯兰教传播与发展的影响[J];宁夏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8 杨晓春;论晚明江南穆斯林学者的文化纷争——从王岱舆《正教真诠》批评的《证主默解》说起[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王希;;巴基斯坦国父真纳政治思想初探[J];南亚研究;2011年04期

10 梁海峡;;浅析清朝对回疆阿訇的管理政策[J];青海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金宜久;;王岱舆研究中的几个问题[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杨英杰;;近代保定回族与饮食业探析[A];中国回商文化(第二辑)[C];2009年

3 吾斯曼江·亚库甫;;清代边疆历史学家视野中的清代边疆民族政策——以沙依然米的《伊米德史》为例[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雪梅;诸神的居所—西部中国的信仰社区[D];四川大学;2007年

2 王希;安萨里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3 王力;清代治理回疆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马小华;当前清真寺与回族乡村社会之间关系的实地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吾斯曼江·亚库甫;16至19世纪维吾尔族史学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玉红;明清时期伊斯兰教中国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周耀明;《天方诗经》赞圣思想研究[D];宁夏大学;2003年

3 刘鸣;伊斯兰教在元代中国的传播[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4 尹磊;阿拉伯征服后布哈拉的文化转型之研究(8—10世纪)[D];新疆大学;2007年

5 亮梅;《蒙古秘史》中的官号名称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6 赵静;回族清真饮食文化的民族学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7 张璐;奥尔罕·帕慕克作品中的“身份”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陈永根;清真寺建筑与清真寺功能的关联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于东;伊斯兰教在构建新疆和谐社会中的作用[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10 槐亚婷;王岱舆“三品”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鸿毅;佛经并不"执着"于"执著"[J];咬文嚼字;2005年01期

2 徐梦葵;释“方便”[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06期

3 陈顺智;汉语“四声”之形成与佛经“转读”无关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李维琦;隋以前佛经释词[J];古汉语研究;1992年02期

5 李明晓;“饿鬼”考源[J];辞书研究;2003年06期

6 王璞;佛经“乐”字辨音[J];汉字文化;2002年02期

7 周俊生;源于佛经的抽象名词[J];汉语学习;1987年06期

8 曾昭聪;中古佛经释词四则[J];语言研究;2003年03期

9 陈秀兰;对许理和教授《最早的佛经译文中的东汉口语成分》一文的几点补充[J];古汉语研究;1997年02期

10 付桂佳;中西第一次翻译高潮的对比[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黄润华;胡振华;;回鹘文[A];中国民族古文字[C];1982年

2 白滨;;西夏文[A];中国民族古文字[C];1982年

3 张庆熊;;“经典的翻译与诠释”国际会议开幕词[A];“经典的翻译与诠释”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4 霍旭初;;《杂宝藏经》与龟兹石窟壁画——兼论昙曜的译经[A];龟兹学研究(第一辑)[C];2006年

5 张峧;;从汉代量词看汉语量词的形成[A];第38届国际汉藏语会议论文提要[C];2005年

6 李辉;;《宿曜经》汉译版本之汉化痕迹考证[A];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史金波;;西夏文概述[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C];1980年

8 郭亚丽;;翻译与文化的融合[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9 张德鑫;;对外汉语教学50年——世纪之交的回眸与思考[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浙大;东汉魏晋疑伪佛经的语言学鉴别研究[N];社会科学报;2008年

2 宝贵贞;梅力更召:用蒙语诵经的学问寺[N];中国民族报;2008年

3 黄宝生;佛经翻译的启示[N];中华读书报;2003年

4 李芸;架构三千载文化交流桥梁[N];科学时报;2007年

5 惠宏;谈谈网络交际语中的拼音缩写现象[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6 宁夏记者站 马卷;西夏文字研究面临后继无人[N];中国旅游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郑贤章;《龙龛手镜》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赵明鸣;12-13世纪中亚《古兰经注释》语言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阿依达尔·米尔卡马力;从敦煌出土回鹘文佛教文献看汉语对回鹘文佛典语言的影响[D];新疆大学;2007年

4 龙丹;魏晋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龙国富;姚秦汉译佛经助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禹建华;《法苑珠林》异文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保明所;西双版纳傣语中的巴利语借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单良倩钰;马坚全译本《古兰经》词汇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春凤;东汉佛经与《论衡》介词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倪小兰;《无量寿经》同经异译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陈立华;《生经》异文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DIEW Mohamedou;从喻体比较看汉阿语言文化的异同[D];安徽大学;2006年

6 殷殷;从《中阿含经》看东晋佛经代词系统[D];山东大学;2006年

7 张明媚;《杂宝藏经》副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胡畔;《摩诃僧yG律》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9 苏天门;阿拉伯语比喻与汉语比喻对比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10 易咸英;《妙法莲华经》异文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884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9884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d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