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单音节副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单音节形容词虚化而来的。在这些形容词副词化而来的单音节词中,有不少具有重叠形式。本文以具有重叠形式的由形容词副词化而来的单音节词为研究对象,从共时的角度分析基式与重叠式的差异,从历时的角度考察其虚化历程与路径以及其副词化与重叠形式产生的先后关系,以寻求单音节形容词副词化的动因和规律。 本文首先划定单音节形容词副词化的范围及重叠形式的范围,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确定出50个同时标注为形容词和副词的单音节词,并基于《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和《现代汉语虚词例释》,摘录出其中有重叠形式的词共14个。接着从句法(后附语缀“地”、句法分布、音节搭配),语义(义项等同、义项减少、义项增添、语义偏移、语义分化),语用(语体色彩、主观量表达、焦点突显)三个角度对比分析这14个副词基式与重叠式的差异。根据考察范围内的14个词,选取其中两个:一是先单音节形容词副词化再重叠的“偏——偏偏”,二是先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再副词化的“明——明明”,对这两个由两条不同路径重叠而来的副词进行历时考察,分析其虚化历程与路径以及其副词化与重叠形式产生的先后关系。最后从句法、语义、语用、认知角度分析其副词化的动因机制,并从汉语双音化趋势,,形容词量性特征和人类的认知规律的角度来分析其重叠的动因。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46
文章目录
Abstract
中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汉语语法化研究
1.2.2 与单音节形容词语法化有关的研究
1.2.3 关于副词重叠的研究
1.3 单音节形容词副词化及重叠形式的定量分析
1.3.1 单音节形容词副词化的界定
1.3.2 单音节副词重叠的界定
1.3.3 操作原则及说明
1.3.3.1 考察范围
1.3.3.2 统计方法及说明
1.4 本文的研究理论、方法及语料来源
第二章 单音节形容词副词化重叠式与基式对比研究
2.0 引言
2.1 句法功能
2.1.1 后附语缀“地”
2.1.2 句法分布情况
2.1.3 音节搭配
2.2 语义比较
2.2.1 义项等同
2.2.2 义项减少
2.2.3 义项增添
2.2.4 语义偏移
2.2.5 语义分化
2.3 语用差异
2.3.1 语体风格不同
2.3.2 主观量差异
2.3.3 焦点突显
2.4 小结
第三章 单音节形容词“偏”与“明”的副词化及重叠的历时研究
3.0 引言
3.1 “偏”与“偏偏”的虚化研究
3.1.1 状态副词“偏1”的产生
3.1.2 程度副词“偏2”的产生
3.1.3 范围副词“偏3”的产生
3.1.4 语气副词“偏4”的产生
3.1.5 语气副词“偏偏”的产生
3.2 “明”与“明明”的虚化研究
3.2.1 副词“明”的产生
3.2.2 副词“明明”的产生
3.3 小结
第四章 单音节形容词副词化的动因与机制
4.0 引言
4.1 单音节形容词副词化动因与机制
4.1.1 句法方面
4.1.1.1 句法位置
4.1.1.2 对举同化
4.1.2 语义方面
4.1.2.1 语义泛化
4.1.2.2 语义分化
4.1.2.3 语义俯瞰
4.1.3 语用方面
4.1.3.1 语境吸收
4.1.3.2 主观移情
4.1.4 认知方面
4.1.4.1 隐喻
4.1.4.2 重新分析
4.2 单音节形容词副词化的副词重叠动因探究
4.2.1 双音化趋势
4.2.2 形容词的量性特征
4.2.3 隐喻认知规律
4.3 小结
第五章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湃,彭爽;“每每”与“往往”、“常常”[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孙朝奋;《虚化论》评介[J];国外语言学;1994年04期
3 彭睿;;框架、常项和层次——非结构语法化机制再探[J];当代语言学;2011年04期
4 李宗江;语法化的逆过程:汉语量词的实义化[J];古汉语研究;2004年04期
5 赵新;连、连连、一连"的语义和句法分析[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6 熊湘华;浅议现代汉语单音节副词的重叠形式[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7 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白”、“白白”[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8 李明敏;;论明清时期副词“白”的进一步虚化[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肖金香;;副词“白”的语法化及动因初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10 张谊生;;略谈汉语语法化研究中的若干疑难现象[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闵捷;副词“生”与“生生”的多角度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武玉芳;现代汉语形容词的量性特征[D];山西大学;2003年
3 刘毅非;“老”的语法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赵芳;现代汉语副词重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5 胡玉智;语气副词“偏”与“偏偏”的多角度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孙承法;单音节程度副词的语法化与修辞化[D];山东大学;2009年
7 姚远;限制类副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
19929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992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