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母语为英语者对中文光杆名词的习得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17 09:37

  本文选题:光杆名词 + 定指 ; 参考:《世界汉语教学》2012年02期


【摘要】:中文的光杆名词同英文相比,不但可以不受限制地出现在主宾语等论元位置上,而且自身根据句法位置的不同也有定指和不定指两种功能。本文对母语为英语的学生习得中文光杆名词的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多项选择问卷的测试,发现学生对光杆名词的习得是与其中文水平的提高同步的;另外,光杆名词的不定指功能由于有"一+量词+名词"形式的混淆,对学生的挑战要大于光杆名词的定指功能。文章还发现,学习者习得过程中存在正确形式与错误形式并存的阶段。文章最后对这些发现提出了讨论。
[Abstract]:Compared with English, the bare pole nouns in Chinese can not only appear in the position of argument such as subject and object without restriction, but also have two function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syntactic position.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acquisition of Chinese bare pole nouns by native English students, and finds that the acquisition of bare pole nouns is in keeping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Chinese proficiency. Because of the confusion in the form of "one quantifier noun", the indeterminate function of bare pole noun is more challenging to students than the definitional function of smooth pole noun.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correct form and the wrong form coexist in the process of learners' acquisition. Finally, the paper discusses these findings.
【作者单位】: 美国孟菲斯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
【分类号】:H1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石毓智;论汉语的结构意义和词汇标记之关系——有定和无定范畴对汉语句法结构的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2年01期

2 唐翠菊;“是”字句宾语中“(一)个”的隐现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02期

3 李晓琪;母语为英语者习得“再”、“又”的考察[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玉洁;;联系项居中原则与N1 VN2(NP)结构[J];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02期

2 刘正光;;宾语隐形时的语义与语用特征[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01期

3 王珏;体词的陈述性与非个体性[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许余龙;从回指确认的角度看汉语叙述体篇章中的主题标示[J];当代语言学;2005年02期

5 石毓智;量词、指示代词和结构助词的关系[J];方言;2002年02期

6 刁世兰;;光杆NP的指称性质及其句法分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祝东平;;“取得、消耗”类动词带双宾语的语用分析[J];汉语学报;2007年01期

8 储泽祥;“十五”期间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J];汉语学习;2005年01期

9 龙涛;名词类指、个指的语息表达与名词次范畴(一)——名词类指信息与类别义名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莫爱屏;推理照应的语义研究[J];外语研究;200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卫平;英汉驴子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2 颜红菊;现代汉语复合词语义结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黄莹;对表征中国社会的话语的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4 王广成;汉语无定名词短语的语义特征:指称和量化[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5 刘振平;单音形容词作状语和补语的对比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6 胡孝斌;现代汉语双叠四字格AABB式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7 刘安春;“一个”的用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李锦姬;现代汉语补语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延俊荣;给予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李劲荣;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的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慧;汉语“[(一)(量)]名”结构及其英语对应形式的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2 陈爽;近代汉语中指示代词“这/那”组合形式的历时演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仓晓敏;汉语名词性成分的无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覃东生;宾阳话语法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5 刘海燕;崇明方言的指示词系统和指示范畴[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景元;“VO_1要VO_2”句式的多角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操礼新;英汉简单完成句对比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8 任蓉;英汉“遍及性/非遍及性”语义表达对比[D];延边大学;2003年

9 郭娟;中学生英语中介语特征—英语定语从句习得的实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丽宁;亚洲地区汉语学习者“是”字句习得情况调查与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石毓智;论汉语的结构意义和词汇标记之关系——有定和无定范畴对汉语句法结构的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2年01期

2 张伯江,李珍明;“是NP”和“是(一)个NP”[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谭傲霜;;从“一个”的隐现谈汉语语法体系[A];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3年

2 王建勤;;“不”和“没”否定结构的习得过程[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潇;;对外汉语教学中名词性成分指称的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牛现冬;;试论汉语定指形式[J];文学教育(下);2011年06期

3 陈丛耘;李彤;;谈“他”与“她”的语言性别差异[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鹤云;;光杆名词回指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美霞;;认知功能视野下的汉语存现句研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孙旭东;;现代汉语四种隐现句式的篇章制约因素[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4 王安琛;;试论“V—V”结构[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安琛;;重叠式动补短语的句法语义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继超;高月丽;;“被”“把”同现句与“被”字句比较研究[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熊岭;现代汉语指称范畴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金莉娜;韩(朝)汉语篇结构标记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3 卢鑫莹;现代汉语光杆名词语义的认知语法研究:情境植入视角[D];河南大学;2012年

4 刘黎岗;重庆话口语中话题的结构与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聂仁发;现代汉语语篇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李挺;语篇视角下的汉语存现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姝s,

本文编号:20305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0305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c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