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三音节聚合词语结构、语义特征及词汇化现状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18 03:22

  本文选题:三音节聚合词语 + 结构特征 ; 参考:《语言文字应用》2014年01期


【摘要】:针对三音节聚合词语的词汇化现状,本文收集到87个例词,总结出它们在结构、语义方面的一些典型特征。文章认为,结构上的"可拆性"容易导致其词形凝固困难;语义上的"累积/并合性"容易导致其语义凝固困难;韵律上的"等重性"也容易导致其朝着自由短语方向发展。这些原因都直接造成了大多数三音节聚合体的词汇化困难。文章最后认为,并列本身又是一种模因,可以源源不断地造出大量新的三音节聚合体。但绝大多数三音节聚合体始终难以突破词汇化瓶颈,真正完成词汇化的很少。
[Abstract]:In 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lexicalization of trisyllabic aggregate words, 87 examples of words are collected, and some typical features of them in terms of structure and semantics a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detachability" in structure can easily lead to the difficulty of solidifying its lexical form, the "accumulation / combination" in semantic meaning can easily lead to its semantic solidification difficulty, and the "isomorphism" in prosody also leads to the development of free phrase. All these causes directly lead to the difficulty of lexicalization of most three syllable aggregates. The conclusion is that juxtaposition itself is a kind of meme and can continuously produce a large number of new three-syllable aggregates. However, most of the three-syllable aggregates are always difficult to break through the bottleneck of lexicalization, and few of them really complete lexicalization.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H1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华林;;“四字骈语”的词汇化[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杨书俊;;国家语委词表三音节词语统计与分析[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王希杰;;显性语言和潜性语言[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董秀芳;动词性并列式复合词的历时发展特点与词化程度的等级[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吴为善;现代汉语三音节组合规律初探[J];汉语学习;1986年05期

6 卞成林;现代汉语三音节复合词结构分析[J];汉语学习;1998年04期

7 谢朝群;何自然;;语言模因说略[J];现代外语;2007年01期

8 王新宇;;三字格聚合词初探[J];语文学刊;2009年15期

9 王洪君;;汉语的韵律词与韵律短语[J];中国语文;2000年06期

10 冯胜利;;从韵律看汉语“词”“语”分流之大界[J];中国语文;200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红梅;汉语聚合词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小燕;普通话上声变调与轻声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郑小枚;“核心”的流行与边缘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3 蔡英杰;评《马氏文通》的接读代字[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4 鞠红;;模因论视域中的“低调陈述”修辞含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杨晓黎;;传承语素:汉语语素分析的新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王洁;;合肥话派生式“子”缀词初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7 曾昭聪;;论明清俗语辞书的编纂目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俞小和;;传播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王有卫;;语素文字说质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10 戴媛媛;;《说文解字》“心”部字与常用简化汉字对应分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尹晋华;;试析影响法律监督的现实问题[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姜素红;;环境公平价值体系探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3 陈建先;;政府公共决策的利益博弈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徐大建;;社会公平、和谐与经济效率[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5 安卫华;;积极应对入世,建设信用政府[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6 井敏;;服务型政府概念辨析[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7 王立志;;企业培训体系建设[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徐赳赳;;现代汉语篇章中启后性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9 郑伯承;;世界语与术语工作[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10 董秀芳;;句法构式与词汇化[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熙茹;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丁宇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法律探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迟君辉;国际流失文化财产返还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10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谢阶腾;我国大学学院运行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周军;洪迈笔记语言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满蕾;东北方言数字词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王斌;论品牌名称命名翻译[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张永斌;论我国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应云总;论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晓黎;由表及里,形具神生──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探论[J];安徽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2 赵爱敏;;“四字骈语”再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1期

3 林晓玲;;浅析汉语富有文化内涵的四字格成语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英译策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4 贾刚如;;浅谈词义引申的方式、脉络和规律[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5 周祖谟;汉语骈列的词语和四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6 安华林;;“四字骈语”的词汇化[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王天虹;;独特的汉语四字格形式发展探析[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谷建军;词汇中的文化蕴含[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9 徐蒙;姜婕;;《现代汉语词典》的时代性特征[J];编辑之友;2010年11期

10 应雨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与《现代汉语词典》立目之比较[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朱峰;;显性和潜性——语言学中的新概念——读《修辞学通论》[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艳;汉藏语四音格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胡琳;试论现代汉语中非固定短语的熟语化过程及其成因[D];四川大学;2005年

2 周欣;现代汉语并列N项式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3 张杰;《现代汉语词典》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成语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谢红桂;现代汉语三项并列名词性成分的顺序[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传军;类固定短语相关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晓;;被字句谓语动词的语义特征[J];长江学术;2006年02期

2 高山;谭红;;论“吃了一+‘量词’+骨头”结构中动词与后接名词的语义关系[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3 华滢;;形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形容词的选择关系[J];语文学刊;2009年19期

4 陈金香;;程度副词语义、句法、语用研究[J];集宁师专学报;2009年03期

5 施春宏;;名词的描述性语义特征与副名组合的可能性[J];中国语文;2001年03期

6 刘顺;语法和词汇关系的共时与历时透视[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周艳;;重庆方言动词重叠式的语义条件考察及语义特征[J];文教资料;2006年05期

8 戚东华;;现代汉语副词修饰名词现象的类型界定与差异分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麻昌贵;;“台上坐着主席团”的语义特征分析献疑[J];铜仁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王洁;;表量级递推的“N中的N”[J];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源;黄良喜;;再探讨汉语实词的句法类别不定——从词类原型的语义特征出发[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2 谢英;;关于“NP+不+X+谁+X”句式[A];福建省辞书学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4年

3 沙润霞;;从双宾动词的语义特征和双宾句的句法形式考察一类“动宾结构+宾语”句式[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毕玉德;程兰涛;;韩国语动词语义分类树的推导[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许小星;亢世勇;;补语语义指向的制约因素[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6 苏岚;;四种隐喻意义结构下的隐喻翻译[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8年翻译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汇编[C];2008年

7 付丽;;说“触电”[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刘楚群;;论现代汉语中非典型连动句式“V起来+AP”[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殷国光;华建光;;《庄子》动词配价研究[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10 吕f^;;“把”字句的一种特殊隐含意义[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邢福义;“救火”一词说古道今[N];光明日报;2007年

2 屈哨兵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一树新花,,四面观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吴娟娟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留学生与本族人汉语程度副词使用情况浅析[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梅;阿美语动词的语义特征及结构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石德富;台湾卑南语构词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3 樊中元;现代汉语一名多量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徐默凡;现代汉语工具范畴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罗思明;英汉动结式的认知功能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张景霓;毛南语动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颜红菊;现代汉语复合词语义结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楚芬;面向泰国汉语教学的现代汉语“了”的考察[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文雅丽;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10 刘文正;《太平经》动词及相关基本句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淑艳;现代汉语存在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2 屈正林;现代汉语的状补可换位成分[D];南昌大学;2005年

3 王淑良;安化羊角塘方言被动句的句法[D];湖南大学;2006年

4 王璐;二十一世纪英汉新词的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5 布仁图雅;关于五畜毛色名称[D];内蒙古大学;2009年

6 向柠;湖南武冈方言被动句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曾晓进;固定结构“不一定”的立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过国娇;《红楼梦》(前80回)量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惠静;及物性的典型效应[D];西南大学;2006年

10 李丽;《韩非子》介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338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0338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b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