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曼语动词题元结构及在句子中的映射
本文选题:题元结构 + 题元角色 ; 参考:《民族语文》2012年04期
【摘要】:本文讨论格曼语动词题元角色的映射机制。认为从话语形式看,动词的题元角色尽管与句子的结构位置并不一一对应,但却存在严整有序的深层对应。文章立足于这种深层对应并充分考虑语用因素的影响,对动词题元角色的映射机制进行描写分析,进而对表层的无序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mapping mechanism of the role of verbs in Germanic language. It is concluded that, in terms of discourse form, although the role of the verb is not one-to-one corresponding to the structural position of the sentence, there is a deep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verb and the sentence. Based on this deep correspondence and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pragmatic factors, this paper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 mapping mechanism of verb role, and then gives a reasonable explanation to the phenomenon of disorder on the surface.
【作者单位】: 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分类号】:H21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永德;汉语句子理解进程中句法整合与语义解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2 彭家法;形式语义学的历史渊源和理论框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彭家法;;照应的一般模式及其语用解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杨晖;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大学外语教学[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5 彭宣维;音系组织的语篇特征[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6 张俊;论性质突出的文体作用[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7 姜华;王超;;英语与汉语的形合和意合的差异性探究[J];昌吉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吴世银;英语歧义谈[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刘岗;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纠错的思考[J];长沙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10 韩景泉;Chomsky生成语法中的语义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徐德宽;;现代汉语双宾构造中两个宾语的题元角色[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郭曙纶;陆汝占;陈玉泉;高峰;;论动词的逻辑论元[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郑定欧;;从“电子词典”谈起[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沈阳;顾阳;;汉语合成复合词的词库和句法界面特征[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东晶;俄汉代词指示语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熊仲儒;现代汉语中的致使句式[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3 高明乐;题元角色的句法实现[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4 徐默凡;现代汉语工具范畴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朱彦;汉语复合词语义构词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7 宋春阳;面向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名+名”逻辑语义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8 丁加勇;隆回湘语动词句式及其配价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葆华;动词的语义及论元配置[D];复旦大学;2003年
10 潘文;现代汉语存现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洁;英汉翻译与汉语欧化现象[D];外交学院;2001年
2 韩习武;机器翻译中语义因素的理论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王晓亮;汉语一价动词的认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陈虎;英汉存现句的最简探索研究[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1年
5 王天佑;关于VA了动补结构[D];延边大学;2001年
6 李志军;先秦汉语双宾语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白瑞雪;“动词+在+地点名词”结构中的重新分析现象[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8 李曙光;POSS-ING结构的句法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9 张R,
本文编号:20357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035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