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和非汉语结合研究是深化我国语言研究的必由之路
本文选题:结合研究 + 汉语研究 ; 参考:《中国语文》2012年05期
【摘要】:正汉语和非汉语结合研究,是指通过不同语言的反观、映照,加深对汉藏语的认识。这属于跨语言对比研究。由于汉语在人类语言中的显赫地位,所以跨语言对比在中国主要是指汉语和非汉语对比。汉语和非汉语结合研究,是深化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可行的语言研究方法,
[Abstract]:The research on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non-Chinese is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and Tibetan through the reflection and reflection of different languages. This is a cross-lingual contrastive study. Due to the prominent position of Chinese in human language, cross-linguistic contrast in China mainly refers to the contrast between Chinese and non-Chinese.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non-Chinese is an important and feasible way to deepen language research.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
【分类号】:H10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梅祖麟;;上古汉语动词浊清别义的来源——再论原始汉藏语~*s-前缀的使动化构词功用[J];民族语文;2008年03期
2 潘悟云;;藏文的■-与■-[J];民族语文;2008年04期
3 石德富;;黔东苗语帮系三等汉借字的形式[J];民族语文;2008年04期
4 吴福祥;;东南亚语言“居住”义语素的多功能模式及语法化路径[J];民族语文;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戴庆厦;;古汉语研究与少数民族语言[J];古汉语研究;2008年04期
2 石德富;;苗瑶语“母亲”源流考[J];民族语文;2010年04期
3 金奉民;;致使结构的语义角色[J];汉语学习;2011年05期
4 李春风;齐旺;;近十年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对比研究概况[J];民族翻译;2011年03期
5 王双成;;古藏语-r-的音变问题[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石德富;;苗瑶语“妻”、“夫”源流考[J];语言科学;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孟凯;现代汉语“X+N_(役事)”致使复合词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2 余成林;汉藏语系语言存在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叶晓锋;汉语方言语音的类型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王小穹;疑问代词语义范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文妍;柳江壮语语法调查与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崇兴;;湖北宜都方言助词“在”的用法和来源[J];方言;1996年01期
2 汪国胜;湖北方言的“在”和“在里”[J];方言;1999年02期
3 伊原大策,柴世森;表示进行时态的“在”[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4 罗自群;;襄樊方言的“在”字句[J];汉语学报;2005年01期
5 陈爽;;汉语方言句末助词“在”的类型学考察及历时探源[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陈其光;;苗瑶语入声的发展[J];民族语文;1979年01期
7 黄布凡;;古藏语动词的形态[J];民族语文;1981年03期
8 戴庆厦;;阿昌语的清鼻音[J];民族语文;1985年02期
9 王春德;;古苗语声母mbr在黔东方言的演变[J];民族语文;1992年01期
10 孙宏开;论藏缅语动词的使动语法范畴[J];民族语文;1998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褚俊海;桂南平话与白话的介词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2 李彬;左江土白话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3 朱艳娥;广西崇左江州蔗园话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素华 ,蒋颖;"首届汉藏语专题(量词)"研讨会在京召开[J];民族语文;2004年06期
2 李小茹;先秦两汉文献在汉藏语历史比较中的作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3 田福;评《汉藏语概论》[J];语文研究;1994年03期
4 ;第二十九届国际汉藏语及语言学会议简介[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02期
5 黄树先;古文献中的汉藏语前缀~*a-[J];民族语文;1997年06期
6 田静;第35届汉藏语暨语言学国际会议在美国召开[J];汉语学习;2002年06期
7 田静;第35届汉藏语暨语言学国际会议在美国召开[J];语言研究;2002年04期
8 田静;第35届汉藏语暨语言学国际会议[J];方言;2003年01期
9 胡素华;汉藏语研究中心召开“动词体和貌问题学术研讨会”[J];民族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10 王小盾;汉藏语猴祖神话的谱系[J];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熙;;现代华人社会中称说“汉语”方式多样性的再考察[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2 戴庆厦;;汉藏语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3 朱庆之;;语言接触和语言变异——佛教汉语研究的新视角[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4 ;编后记[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鲁川;;立足汉语实际的信息语言学——确立汉语基元单位和构建角色序列模式[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6 孙宏开;;丝绸之路上的语言接触和文化扩散[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7 ;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摘要汇编 北京市语言学会[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吕f^;;“把”字句的一种特殊隐含意义[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魏志成;;汉语句型系统的解构与重构提要[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陆招英;;语系假设与闽方言侗台语底层词初探[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谢晓明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回眸2010汉语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尚新;汉语研究应以“字”为本[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王研;潘文国:中文的机遇首先在于正视自我[N];辽宁日报;2008年
4 张巨龄;新词酷语的流行和汉语研究的反思[N];光明日报;2005年
5 崔清新 易凌;大量新词收入权威词典[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6 冒浩文 林启词;少数民族语言亟待保护[N];中国民族报;2005年
7 黄行 赵明鸣;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在型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8 邢福义;国学精魂与现代语学[N];光明日报;2006年
9 杨乃乔;西方的汉字偏见与东方的汉字精神[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程光龙;汉语在“地球村”持续升温[N];中国老年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艳;汉藏语四音格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董海樱;西人汉语研究述论——16-19世纪初期[D];浙江大学;2005年
3 范丽君;汉藏语因果类复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马彪;汉语状态词缀及其类型学特征[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蒋颖;汉藏语系名量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闻静;汉藏语系“的”字结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国一姝;基于通假字的上古声母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骏;字本位与认知法的对外汉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进;语言类型学的词汇语义研究维度[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胡晓东;瑶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海珍;变换分析与汉语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赵敏;汉语语法的本位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3 朱丽丽;基于可及性理论的汉语名词回指分析[D];重庆大学;2007年
4 张长会;汉语研究“现代化”及其与西方关系初探[D];天津大学;2005年
5 孙顺;汉藏同源词音义对应问题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6 郝蓓;汉语“它”与英语“it”的对比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7 杨上元;汉语发展大趋势:造字复体化与造词复合化[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8 乐耀;现代汉语语篇话题探微[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杨静;预设在汉语研究中的应用及其特征提取[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普蓉;峨山纳苏彝汉语语音变异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364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036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