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四川方音的形成
本文选题:方言 + 四川 ; 参考:《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摘要】:通过人类学、民族学、人口学、语言学等方面的知识对现代四川方言语音的形成进行初步分析和研究,认为四川方言语音系统的形成与元代以后的移民运动有密切关系,与迁入的时间层次有关。
[Abstract]:Based on the knowledge of anthropology, ethnology, demography and linguistics, this p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analysis and study on the phonetic formation of modern Sichuan dialect, and concludes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e phonetic system of Sichuan dialec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igration movement after Yuan Dynasty. It is related to the time level of immigration.
【作者单位】: 四川文理学院初教系;
【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四川方言从汉代到明代的演变研究”(10SA091)
【分类号】:H17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彭金祥;两汉西蜀方言的韵部音值[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彭金祥;;魏晋到隋唐西蜀方言韵部的演变[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彭金祥;;从《蜀语》看明代西蜀方音[J];宜宾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仁义;;桓温伐成汉考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段重庆;;唐代西南地区水利工程建设[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3 张东华,刘伟;荆州之争与吴蜀关系新探[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张凯;;浅论明朝嘉靖年间的永保土兵与抗倭战争[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胡安徽;;唐代稻作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稻米;2006年01期
6 朱陶;;四川方言区教师口语中的方言因素辨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7 赵炳清;;郭允蹈《蜀鉴》略论[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曾超;;先秦时期枳地巴人军争录[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李攀;;魏晋成人教育教材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启示——以儒家经典教材为例[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10 彭金祥;;川西入声方言本字考[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瑜;唐代代北军人群体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杜芝明;宋朝边疆地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李红岩;魏晋南北朝困厄文人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孙越川;四川西南官话语音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宋春;宋代茶俗与行业经济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6 万曼璐;《华阳国志》的文献和语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陈业新;灾害与两汉社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李辉;北朝时期的自然灾害及国家与民间救灾措施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任云英;近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1840-1949)[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梁明武;明清时期木材商品经济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单单;杨慎词曲用韵考[D];吉林大学;2011年
2 白彦;近60年来《方言》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黄利娜;唐末五代江西经济开发[D];辽宁大学;2011年
4 李苗苗;督邮与两汉地方吏治[D];郑州大学;2011年
5 张潇潇;《花间集》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罗业恺;《华阳国志》~K年考校疑义辩证[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7 吴菡;基于城乡一体化视角的郫县县域城乡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8 李晓东;《西蜀方言》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9 高中华;黄运水灾与晚清山东社会[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10 文岚;试论近代中国旅游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D];湘潭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彭金祥;黎昌友;;宋代四川方言的韵部略论[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新第;;方言、音韵与普通话平、翘舌声母字的分辨[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张桂权;方言研究成果在汉语音韵教学中的应用[J];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张金圈;;山东无棣方言与普通话声母、韵母比较[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11期
4 杨波;四川官话入声现象的历史文化透视囿——论合江方言的形成与发展[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5 梁忠东;;广西玉林话考察[J];学术论坛;2010年03期
6 张银华;谈谈怎样学习音韵学[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7 李如龙;长汀县内方言的同异[J];龙岩师专学报;1986年02期
8 杨永忠;;方言与移民的互动关系[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9 罗敬之;一缕乡音 千缕乡情[J];方言;1998年04期
10 汪如东;从入声调的表达特点看方言修辞研究的重要性[J];咸宁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建莉;;内蒙古凉城方言中的古语词选释[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汪启明;;中上古蜀语与相邻方言的接触[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王莉;崔效义;李敬阳;冯祖yN;;方言性伪装语音的声学特征研究[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张PrPr;;湘语祁阳方言中塞音声学性质的几个观察[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江道昒;;我县方言与推广普通话[A];福建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李荣宝;陈素梅;李光泽;王幼琨;;方言对儿童标准语语音意识发展的影响[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张程;曹文;;阜新方言单字调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邱尚仁;;南城方言特殊语汇的两大特征[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于辉;;平遥方言三字组连读变调的优选论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金美;姜娟;;哈尔滨市方言中的选择问句[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曾星翔;巴中方言与湖广填川[N];巴中日报;2009年
2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中国语言文字网 中国教育报文化社会部;在我国方言还需要“保卫”吗?[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林 浩;魅力方言,你该“说”向何方[N];济南日报;2004年
4 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 袁贵仁;关于如何处理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方言、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以及与外国语言文字的关系[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王乐;“海派清口”难引孩子共鸣[N];文汇报;2009年
6 肖克凡;消逝的方言[N];天津日报;2004年
7 ;方言时尚与地方色相[N];中国文化报;2003年
8 特约记者 邵全臻;普通话与方言能否和平共处[N];社会科学报;2005年
9 文静;有多少方言正在消失[N];中华新闻报;2007年
10 记者 苏雁;苏州确定6位方言发音人[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胜;处州方言的地理语言学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2 谢奇勇;湘南永州土话音韵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崔淑慧;山西北区方言语音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4 吴为民;汉语性别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Pawel Matulewicz(帕维尔·玛突来维切);吴语瓯江方言韵母演变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6 陈立中;湖南客家方言音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汪如东;汉语方言的语音差异对修辞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3年
8 汤翠兰;广东新会司前话的音韵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9 彭泽润;衡山南岳方言的地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邱尚仁;方言特殊语汇与民族传统文化[D];厦门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波;合安方言音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陈建伟;临沂(相公)方言语法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3 周建国;唐洋方言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4 萧九根;八都方言研究[D];广西大学;2001年
5 王霜;大长山方言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昌霞;射阳方言语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姜莉芳;居都仡佬语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8 宫钦第;莱阳方言音韵的历史层次[D];苏州大学;2005年
9 王晓斌;阜宁方言调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黄碧云;双峰方言“把”字句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0407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040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