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张衡赋语词祖述与文化倾向

发布时间:2018-06-22 20:49

  本文选题:张衡 +  ; 参考:《吉林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张衡身处东汉中叶,经历了东汉王朝社会政治与思想文化的双重转变,自身文化倾向也带有明显的过渡性质。 张衡存世作品中,,以赋作为最多,现有十二首赋作(含残篇)传世,贯穿张衡一生。这些作品中既有作于青年时期以京都为题材的大赋之作《二京赋》,也有作于晚年时期的骚怨言志之作《思玄赋》以及清丽超脱的抒情之作《归田赋》,上承汉大赋之宏篇,下启魏晋小赋之情思,是承载其思想与情志的重要载体。汉赋以铺陈著称,为造其势述其情,作者必会援用大量前代语词。语词是作品中除单字之外最为基础的构成元素,作者学养与思想皆可从其语词的援用情况中细细考察。张衡自幼善文,又在太学深造,加之身兼太史令之职十余载,使其熟识经史典籍之要义,通晓诸子百家之著述,赋中语词更以宏富著称,为研究其文化倾向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本文将通过对张衡完整存世的八首赋作:《温泉赋》、《七辩》、《二京赋》、《南都赋》、《思玄赋》、《髑髅赋》、《冢赋》、《归田赋》中的语词援用情况的考述,分析其语词援用特色,并尝试探讨其文化倾向。
[Abstract]:Zhang Heng, who was in the middle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experienced the double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politics and ideology and culture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Among Zhang Heng's existential works, Fu is the most. There are twelve Fu works (including remnant works) handed down, which runs through Zhang Heng's life. Among these works are not only "Erjing Fu", which was written in youth with Kyoto as the subject matter, but also "Sixuan Fu", a disgruntled work written in later years, and Qingli's lyrical work, "returning to the Field", which is followed by a great piece of Han Da Fu. It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to carry his thoughts and feelings. Han Fu is famous for its prettiousness. In order to express its feelings, the author will use a large number of words of the previous generation. Words are the most basic elements in the works except single words. Both the author's study and his thoughts can be carefully investigated from the use of his words. Zhang Heng has been a good writer since childhood, and has been studying in Taixue for more than ten years, so that he is familiar with the meaning of the classics and classics, knows all the works of various schools of thought, and the Chinese words are also famous for being rich and powerful, which provides abundant materials for the study of his cultural tendency.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will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se of words in Zhang Heng's eight poems of complete existence: "Hot Spring Fu", "Seven arguments", "Erjing Fu", "Nandu Fu", < Si Xuan Fu >, < skull Fu >, < Tsuka Fu >, < Guidan Fu >, and "Guidan Fu". And try to explore its cultural tendency.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207.22;H13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3 王伟;简论传统史学的历史功用观及其人文主义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4 闵顺琴,卢和乐;《诗集传》词语训释商榷[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5 卜师霞;;《诗经·载驰》诗意考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6 张晓英;;“钱刀”与《白头吟》创作时代蠡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7 石志鸟;;论章台柳意象的历史渊源——杨柳经典意象考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8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9 吴贤哲;;七言古诗起源与产生问题考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10 朱秀敏;;浅论扬雄散文的艺术特色[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怀锋;陈磊;;《管子》政令体现“生态”治国理念[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张连伟;;《国语·齐语》与《管子·小匡》辨析[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3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4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5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肖世孟;;先秦“青”色考[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张虹;;“五脏相音”理论在耳鸣诊治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8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丁媛;张如青;汤晓龙;;论出土简帛文献中的病因思想[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龚武;;管子形势道哲学的阅读及其诉说——管子哲学研究相关性问题探讨[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淑文;《尚书》德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雷丹;中国佛教与道教人生哲学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范云峰;先秦时期青铜铸造标准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范文娟;嵩山古建筑群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541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0541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3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