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世界主义与翻译的文化协调作用
本文选题:民族主义 + 世界主义 ; 参考:《中国翻译》2012年03期
【摘要】:在经过"文化转向"之后,翻译研究领域内出现了新的气象:翻译本身的领地得到大大的拓展,翻译的定义也发生了变化,我们今天所说的翻译,绝不仅仅指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实践,而更多地指的是通过语言等媒介将一种文化转换成另一种文化。此外,在当今的多媒体十分发达的时代,语言的媒介作用有所萎缩,翻译研究应该指向语符和图像,总之,翻译研究应当更多地考察翻译在不同的文化之间所发挥的协调作用。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的疆界变得愈益模糊,人们更关心一种具有普世意义的东西,在这方面世界主义再度浮出历史的地表。而翻译一方面可以把自己的民族文化推向世界,另一方面,翻译又可以将具有普世性的东西落实到特定的民族文化语境中,因此它在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之间扮演的文化协调者的角色将越来越重要。
[Abstract]:After the "cultural turn", a new phenomenon has emerged in the field of translation studies: the territory of translation itself has been greatly expanded, the definition of translation has also changed, what we call translation today, It is not only the practice of converting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but also the transformation of one culture into another through the media such as language. In addition, in the era of multimedia development, the role of language as a medium has declined. Translation studies should point to symbols and images. In short, translation studie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ordinated role that translation plays in different cultures. In today's era of globalization, the boundaries of nations become increasingly blurred, people are more concerned about something of universal significance, in which cosmopolitanism has once again emerged on the surface of history. On the one hand, translation can push one's own national culture to the world, on the other hand, translation can put something universal into a specific context of national culture. So its role as a cultural coordinator between nationalism and cosmopolitanism will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分类号】:H0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佳亚特里·斯皮瓦克;生安锋;;民族主义与想象[J];文艺研究;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东芳;王立英;;全球化语境下的译者文化身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2 陈良;;浅谈英汉翻译中重视文化差异的重要性[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张家荣;;运用文化图式理论掌握英语习语[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2期
4 曹万忠;;文化研究与翻译研究关系评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5 何宇茵;;北航学生中国文化词汇能力的调查研究[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0年02期
6 李昕;;改革开放三十年国产影片中的“中国形象”建构[J];电影文学;2009年08期
7 曾艳兵;;21世纪西方文学走向及其特征[J];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8 王宁;;文学研究疆界的扩展和经典的重构[J];外国文学;2007年06期
9 陈祥洁;龚晓斌;;中国文化特色词汇音译研究与中国文化传播的反思[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1年02期
10 李占辉;张瑜珊;;河北省翻译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飞天;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小玲;夏目漱石与近代日本的文化身份建构[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4 高志强;《小说月报》(1921-1931)翻译文学初探[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5 任一鸣;蒋彝作品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卢玉玲;文学翻译与世界文学地图的重塑[D];复旦大学;2007年
7 陈爱钗;近现代闽籍翻译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志杰;文言在外汉翻译中的适用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杨雪;多元调和:张爱玲翻译作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段峰;透明的眼睛:文化视野下的文学翻译主体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平;论重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雷娜;翻译中的意识形态分析以中国八十年代的翻译活动为例[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3 李立胜;跨文化交际视野下的南宁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蔡乾;博尔赫斯小说中的中国形象[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刘小叶;论文化翻译[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马若飞;张爱玲翻译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7 葛鉴瑶;跨文化翻译与翻译中的文化建构[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祝涵杰;文化诗学视野下的李安电影解读[D];苏州大学;2007年
9 李旷远;《红楼梦》中道家文化翻译的宏观因素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10 徐姗姗;从互文性角度看视觉文化对翻译的解构[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文丽;翻译研究的基本视角[J];理工高教研究;2001年02期
2 王立弟;综合性翻译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年02期
3 丁振祺;翻译研究的途径和方法[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4 杭菊;关于翻译政府和翻译研究若干论题的对话——王宁教授访谈录[J];中国翻译;2002年06期
5 张美芳;英国译学界的名人[J];中国翻译;2003年04期
6 李新国;论翻译中“忠实”的动摇和丰富——兼论忠实与创造的关系[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刘静;;翻译的政治谱系与翻译研究新视角——评费小平的《翻译的政治——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J];中国比较文学;2006年01期
8 欧阳建平,张建佳;翻译研究要重视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9 林克难;翻译研究期待百花齐放[J];上海翻译;2005年01期
10 李秀英;;《翻译研究的转向:新的范式还是视角的转换?》评介[J];中国外语;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映先;王平红;张小波;;优选论及其在翻译研究中的跨学科移植[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徐波;宗成庆;;前言[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永红;;翻译研究的女性视角[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罗选民;;文化传播与翻译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王斌;;翻译中的语义三维[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智能与翻译研究室简介[A];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成立二十五周年学术会议中文信息处理重大成果汇报展资料汇编[C];2006年
7 蒙兴灿;;后解构主义时代的翻译研究:从双峰对峙走向融合共生[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8 ;On Translating Similes and Metaphor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terature[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9 王仁强;;原型理论与翻译研究[A];国际译联第四届亚洲翻译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朱健平;;“标准读者”概念观照下目的语文本与源语文本的关系[A];国际译联第四届亚洲翻译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希玲;对翻译研究对象及方法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3年
2 上外高级翻译学院翻译研究所 谢天振;文化转向:当代西方翻译研究新走向[N];社会科学报;2007年
3 贺爱军;翻译理论与实践[N];文艺报;2005年
4 书评人 陶媛媛;想象的共同体:和语言有关的秘密往事[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5 许钧;译可译 非常译[N];文汇报;2006年
6 刘大先;语言、民族主义与有效的历史[N];中国民族报;2009年
7 林逸;百名译者、研究者与出版者倡议提高翻译质量[N];中华读书报;2006年
8 李芸;架构三千载文化交流桥梁[N];科学时报;2007年
9 王宁;翻译中的文化和文化研究中的翻译学转向[N];中华读书报;2003年
10 世文;坚持正确导向 促进翻译繁荣[N];文艺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湘军;从客体到主体[D];复旦大学;2006年
2 汤(竹君);中国翻译与翻译研究现状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范敏;篇章语言学视角下的译学词典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滕梅;1919年以来的中国翻译政策问题初探[D];复旦大学;2008年
5 蔡平;文化翻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罗承丽;操纵与构建: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译”思想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7 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胡牧;译本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交锋[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爱钗;近现代闽籍翻译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庞靖;因特网在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工具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王瑞虹;维吾尔熟语中的形象及其汉语表达浅析[D];新疆大学;2009年
3 唐宗;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礼貌等值[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4 童洪伟;翻译中的语篇顺应[D];南昌大学;2009年
5 王玉;翻译中的诗学[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刁毓;言外之力翻译中的译者顺应站位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7 戴菁;从翻译本质看译者主体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肖才望;玛丽·斯内尔·霍恩比译学思想启示:全球化语境下的译学范式转换[D];中南大学;2008年
9 王宗元;重塑“忠实”标准在翻译研究中的地位[D];天津外国语学院;2007年
10 周展红;女性主义框架下的翻译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0555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055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