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言知识模式之汉语交际能力评量研究
本文选题:交际能力 + 语言知识模式 ; 参考:《华文教学与研究》2014年03期
【摘要】: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融入文化和语用知识的汉语交际能力测验。试题编制主要是参考CEFR语言交际的能力指标,同时涵盖43道个别和整合任务型的试题。本研究在测验的建置上,主要贡献有三:1)考虑华人文化知识和生活习惯等汉语使用时的情境和交际任务;2)考虑汉语交际时个别和整合型的任务;3)同时测量汉语交际能力及其三种领域(语言、社会语言和语用)能力。实证资料分析发现,女性华裔学生的汉语总体交际能力显著高于男性。其次由于侨居地接触汉语机会的高低不同,华裔学生在汉语语言能力上有显著的国别差异,但是在汉语社会语言和语用能力上则均没有显著的差异。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stablish a Chinese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est incorporating cultural and pragmatic knowledge.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refer to the ability index of CEFR language communication, and to cover 43 individual and integrated task based questions. The main contribution of this study is three: 1)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st, which concerns Chinese use of cultural knowledge and living habits. The situ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ask of the time; 2) considering the individual and integrated tasks in Chinese communication; 3) measuring Chinese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and its three fields (language, social language and pragmatics) at the same time. Empirical data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overal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of Chinese Chinese student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men. Secondly, the Chinese opportunities are exposed to Chinese by overseas Chinese.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hinese language proficiency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students, bu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hinese social language and pragmatic competence.
【作者单位】: 新生医护管理专科学校;台湾师范大学;台中教育大学;
【分类号】:H19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暄博;蔡雅;郭伯臣;赵日彰;;以CEFR为基础之华语文初级能力测验研发与应用[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凤鸣;华语文能力测验(TOCFL)听力测验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13年
2 陈彤;新汉语水平考试与华语文能力测验对比分析[D];扬州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名方;修辞学:言语表达学[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0年04期
2 邱采真;试论互动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作用[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李占喜;;国内外翻译过程研究:回顾与述评[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4 白乐桑;张丽;;《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新理念对汉语教学的启示与推动——处于抉择关头的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03期
5 高德坤;转述[J];语文世界(高中版);2002年04期
6 李燕;贾放;;“互动假说”与语言课堂教学互动策略及效用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S1期
7 刘春燕;;语言产出任务对提高学习者书面中介语流利度、准确度和复杂度效果的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刘葵;中学语文“转述”能力的培养[J];中国民族教育;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玲;“交际与语言知识并重”模式对中国外语教学的启示[J];许昌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黄强军;;语文课程语言知识内容的建构[J];语文建设;2009年10期
3 ;第四期问题征答 答案选登[J];汉语学习;1988年06期
4 陈仕清;中学英语教学刍议[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5 钱希洁;;英语复习课要关注的3个转变[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09年04期
6 李向勤;张力;;运用语篇语言知识获取信息的教学方法(英文)[J];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2003年04期
7 黄俊彦,胡裕波;以语言知识指导外语教学[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2期
8 黄凌燕;;语言知识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影响[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年11期
9 李福明;王凤鸣;;在实践运用中输入新的语言知识——Sunny and Cool教学设计[J];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10年06期
10 郝建君,张秀清;浅析学习语言知识与培养语言能力的关系[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文闽玲;;重视语言知识 培养言语技能——《实用英语》综合课教学初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张洁;;影响大学英语听力理解的语言知识[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宋柔;;自然语言处理中语言知识的基础性地位[A];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方应谦;曹守见;王鲁;;基于语言知识的汉字识别新方法[A];全国第十四届计算机科学及其在仪器仪表中的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5 侯瑞君;;外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6 倪俊霞;;怎样才能更好地学习俄罗斯的民族文化[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芳;;Unit 4 Lesson 30:Fast Food[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一届教学设计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黄昌宁;高剑峰;李沐;;对自动分词的反思[A];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王淑君;;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一届教学设计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洪小芹;;任务型课堂教学的设计与思考[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华师一附中英语特级教师、英语备课组长 吴云;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运用能力[N];宜昌日报;2005年
2 晏祥龙;审判语言要艺术[N];江苏经济报;2006年
3 李迩;绿坝的出路在哪里?[N];深圳商报;2010年
4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朱邵晨;英语阅读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探索和实践[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5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徐慧琳;2004年高考语文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复习建议[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 清华大学教授 崔刚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吴红云;注重英语学习的内在规律[N];光明日报;2008年
7 东营市利津县第二实验学校 张金凤;新课堂,给学生撑起一片天空[N];学知报;2011年
8 林琛香;浅议交际化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N];汕头日报;2005年
9 刘新中(中山大学中文系);多姿多彩的方言文化[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10 王红;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N];济宁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艳;短语结构语法与依存语法的心理现实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王玉云;初中英语教材知识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丰国欣;第二语言认知协同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袁磊;“农远工程”背景下的小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华;外语教学课程的形成性评估:系统化评估流程的建立和有效性探索[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6 宋雪松;英语句子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汤强;7-9年级学生数学符号语言的理解与表示[D];西南大学;2009年
8 华维芬;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材任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李良炎;基于词联接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10 范连义;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视角下的语言学习[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琪;中学语文语言知识的调查与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2 梁琰;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金海玉;中小学英语教材中语言知识体系的衔接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4 韩璐;一项关于外语学习者对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认识的个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5 陈卫娟;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张伟;论英语双基教学[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于斌;论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D];吉林大学;2007年
8 尹小飞;浅论知识在翻译活动中的作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9 孙学明;初中学生语文偏误的统计学调查与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玉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文言文语言知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614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061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