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口译人才培养的“3P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5 20:26

  本文选题:工作过程 + 学习领域 ; 参考:《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年04期


【摘要】:本文基于"工作过程"和"学习领域"视角,提出并探讨了口译人才培养的"3P"模式。作者认为,口译实践的"工作过程"分为译前准备、现场表现和评估总结三个阶段;口译训练的"学习领域"包括职业训导、项目实训和顶岗实习三个层次。在此基础上,作者探讨了三个层次的具体训练模式,开拓与丰富了口译人才培养模式的"3P"内涵。
[Abstract]:Based on the perspectives of "working process" and "learning fiel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nd discusses the "3p" model of interpreting talent training. The author holds that the "work process" in interpreting practice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 on-the-spot performance and evaluation and summarization, and the "field of study" of interpretation training includes three levels: vocational training, project practice and on-the-job practice. On this basis, the author probes into three levels of specific training models and develops and enriches the connotation of "3p" in the mode of training interpreters.
【作者单位】: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国语学院;
【基金】: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翻译工作坊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GZYLX2011182) 第三期全国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改革课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商务口译课程标准”(项目编号:GZGZ7611-296) 第五批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中国高职商务口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ZGWYJYJJ2010A41)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5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建珠;;口译过程研究与“3P”口译教学模式[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6年02期

2 仲伟合;;口译课程设置与口译教学原则[J];中国翻译;2007年01期

3 姜大源;“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突破[J];职教论坛;2004年24期

4 姜大源;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莲年;语言的特殊性与口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 姚道如;;基于工作过程的《数控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开发[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谢暴;杜兰萍;刘艳华;;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具数控加工技术》课程学习情境设计[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孙红绪;王群益;白远国;;园林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及学习情境设计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3期

5 许庆美;刘进;;口译中讲话人意图的传递[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孙永君;边娜;;口译教学中的工作记忆训练策略探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张敏;颜文娥;;如何更好发挥释意派理论对口译的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8 张晓凌;;口译教学之我见[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宋文光;;“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经济类课程体系的开发[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郭艳玲;郭满库;;口译记忆的心理学基础及对教学的启示[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嘉忆;;汉译英口译材料的难度判断[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何秋睿;;从目的论视角谈记者招待会口译中的文化障碍的处理[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黄岩;;谈词块教学对提高英语口译的流利性和准确性的作用[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4 周林子;刘小雨;姚希;韩笑;张星辰;;北京市文科类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口译课教学现状调查[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5 吉灵娟;;功能翻译理论对翻译专业口译教学的启示[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林瑜芳;;略谈口译受训员平时应如何注意培养口译技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7 王继红;;同声传译的认知负荷模型[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丁浩;;口译中的“显化”[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杨雅璜;;浅谈电视同传的难点[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曹汀;;CS1之争:谁与争锋?——浅谈交替传译是否易于同声传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锦平;会议口译专业口译能力与外语能力的追踪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郭继东;中国EFL学习者中介语交际策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贾丹;反思法视角下的口译课堂教学教师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康志峰;口译中听、译两种焦虑模态的认知心理管窥[D];复旦大学;2011年

5 谌莉文;口译思维过程中的意义协商概念整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郭靓靓;中英文同传译语序处理方式的选择与原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徐翰;本科英语专业技能化口译教学的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郭兰英;“适者生存”:翻译的生态学视角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刘庆雪;跨学科视角下的口译交际策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庄智象;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慧;同声传译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徐佳莉;从关联理论角度论2010年上海世博会口译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丽君;从图式理论角度研究同声传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刘祥瑞;论口译中的文化因素以及译者的跨文化意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田昕霞;从释意理论的回顾和思考看会忆口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汤月婷;从释意理论和认知语言学角度浅析口译中意义的显性/隐性双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李莎;论合作原则在会议口译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赵艳;内容记忆法及其在交替传译中的运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胡婕妤;一项关于主位推进模式在汉英交替口译中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李秋艳;汉英交替传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静;胡建军;;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英语》课程开发实践[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赵敏懿;;NVQ评估理念与“3P”商务口译模式[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夏美莲;;基于工作过程的旅游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开发[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张争祥;;浅谈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青春岁月;2010年12期

5 李晓华;;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英语》课程设计[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6 李庆苏;郭福娜;;浅谈基于工作过程的酒店情境英语课程开发[J];北方经贸;2011年05期

7 纪淑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J];职教论坛;2010年06期

8 马丽华;刘景;;工作过程导向的《文秘英语》课程校企合作教学探索[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4期

9 钱立武;;校政企合作平台上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0年14期

10 钱立武;;校政企合作平台上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0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向晓汉;倪森寿;;《电气控制系统的制作、调试与维护》课程的开发[A];2008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黄进;;高职钻探技术专业工作过程课程体系构建初探[A];国土资源职教改革与创新[C];2009年

3 梁新骚;;“2+1办学模式”下学生顶岗实习的德育改革与创新[A];中国职教学会德育教育工作委员会德育教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勇;;顶岗实习模式带来的多赢效应——以云南省思茅师专英语系顶岗实习为例[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5 周汝德;;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问题初探[A];科学发展与农村教育——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岳萍;;高职高专物流专业顶岗实习的实践探索[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7 邱燕;;“校企合作”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A];2008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张洁;张佳;;顶岗实习中的工学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模式[A];2010北京高教学会高职研究会学术年会“金商祺”杯优秀论文专辑[C];2010年

9 罗亮生;张晓明;张建超;;航空服务专业岗位群顶岗实习的实践与探索[A];2008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许邦丽;王玉英;罗瑞芳;陈志远;褚素贞;施碧强;;高职园艺技术专业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初探[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贲伟 编译;英格兰提出小学六大学习领域[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薛亚芳;2000外地大专生上海顶岗实习[N];人才市场报;2008年

3 谭呈宏;指导学生选科应注意的问题[N];中国教师报;2005年

4 记者  翟帆;顶岗实习可获合理报酬[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记者  耿建扩 蔺玉堂 通讯员  师轩;河北师大千名学生下农村“顶岗实习”[N];光明日报;2006年

6 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褚雯;南京晓庄学院为农村教育首创“顶岗实习”[N];光明日报;2006年

7 记者 赵学敏;职教工学结合 顶岗实习学生将获得合理报酬[N];人民政协报;2006年

8 李建强;建设高水平师范大学的战略选择[N];中国教师报;2007年

9 刘见;中职生顶岗实习可足不出校[N];中国教育报;2008年

10 李丽钧;我省明年起实施普通高中新课改[N];河北经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军;汽车排气后处理装置工作过程数值模拟[D];江苏大学;2002年

2 张强;生物质气发动机工作过程的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胡凡;镁基燃料水冲压发动机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4 吕继组;燃烧室部件传热时空非均匀性对内燃机工作过程影响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杨乐;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工作过程理论和实验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6 唐恒钧;顶岗实习中师范生专业素质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李自然;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设计与性能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8 杨国豪;船用低速智能柴油机工作过程建模与仿真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9 王春发;汽油机多循环数三维工作过程数值模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彭水生;轮机模拟器6S60MC柴油主机仿真系统与故障模拟[D];大连海事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勤安;大型低速二冲程船用柴油机工作过程数值模拟和优化[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2 许姹;基于模糊控制算法的装载机电子定位系统研究与开发[D];吉林大学;2006年

3 邬旺;基于多Agent思想的混凝土坝浇筑系统仿真建模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4 邵治家;6106柴油机工作过程的数值模拟及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回凤娜;135柴油机不同进气结构的缸内过程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周莉;基于正逆向交互设计思想的内燃直线动力机构的设计与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7 薄晓丽;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中国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8 吕思胜;关于“负重超速口译训练法”对英语口译影响的实验报告[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申文缙;基于“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德国职业教育教学大纲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曹世凤;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D];暨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673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0673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d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