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汉语词义演变机制例探

发布时间:2018-07-01 16:50

  本文选题:词义 + 演变机制 ; 参考:《浙江社会科学》2014年06期


【摘要】:文章选取数个现代汉语常用词进行历时的考察,并与其相关同义或近义词的发展情况做了对比,重在讨论汉语词义发展所涉的语言本体、个人主观认知、客观社会发展等主要要素间的关联和作用情况。构词语素意义的常用性和直观性对词语的发展影响很大,不仅使得词语在与同义词的竞争中胜出,同时也影响到语法规则和认知习惯对于词汇发展方向的作用。这与汉民族直观、意象的整体性思维方式有密切的关系。
[Abstract]:This paper selects several common words in modern Chinese for diachronic investigation, and compares them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ynonyms or synonyms. It focuses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linguistic ontology and personal subjective cognition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word meanings. Objectiv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other main elements of the relationship and the role of the situation. The commonness and intuitiveness of morphemes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words, which not only makes words win in the competition with synonyms, but also affects the function of grammatical rules and cognitive habits on the direction of lexical development.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whole thinking mode of the Han nationality.
【作者单位】: 天津科技大学法政学院;
【基金】: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1220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余桃桃;;谈“周旋”词义演变机制中的隐喻操作[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12期

2 蒋冀骋;;论近代汉语并列结构词的语素间声调关系[J];古汉语研究;2013年03期

3 周大军;赵德全;;词汇语义演变的认知机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张绍全;;词义演变的动因与认知机制[J];外语学刊;2010年01期

5 张杰;;试论汉语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建构[J];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07期

6 侯敏;同素异序词的发展和规范问题[J];语文建设;198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旖旎;;“牛人”与“雷人”的语义特点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2 郑家芳;;认知转喻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3 董衡;;“海”与“洋”词义引申对比分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4 王小穹;;浅谈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的内容和方法[J];才智;2009年06期

5 唐秀梅;;浅析英语词义演变的动因及类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苏宝荣;;“隐喻类比”与“近义偏移”——谈汉语多义词形成的两种主要途径[J];长江学术;2006年02期

7 吴金友;江礼娟;;“教父”词义的演变及其原因[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8 刘笑纳;刘丰;;论词义感情色彩变化中的意义感染现象[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郑家芳;;英语饮食词汇的隐喻和转喻分析[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10 赵倩;;语义取象对词义组合与发展的影响[J];大理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徐晶晶;;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AB-BA式同素异序词研究[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黎金娥;英语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祁世明;当代汉语变异的概念整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曾令香;元代农书农业词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张烨;支谶译经“构词法”及“造词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丁喜霞;中古常用并列双音词的成词和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杨会永;《佛本行集经》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鲁六;《荀子》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张凡;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同义词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林晓恒;魏晋至唐基本方位词语义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戚顺欣;论吴德旋“清雕琢”文艺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桂丹;汉语中英源外来词的形态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晓文;现代汉语称谓语的缺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李莹莹;《证俗文》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柴翱;汉语双字复合词产生中的语法启动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吴荣顺;汉、韩语同素异序词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爱香;视觉动词“见”的语义特征对语法功能的制约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慧华;《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所收新词语特点探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刘金波;“况”类连词功能差异及历时演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富婧姝;俄语经济术语隐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祖谟;汉语骈列的词语和四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2 徐通锵;思维方式与语法研究的方法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启功;古代诗歌、骈文的语法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0年01期

4 J.加尔通,西村文子,关山;结构、文化和语言——印欧语系语言、汉语、日语比较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1985年08期

5 鲁国尧;;语言学和接受学[J];汉语学报;2011年04期

6 王寅,严辰松;语法化的特征、动因和机制——认知语言学视野中的语法化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李洪儒;;意见命题意向谓词与命题的搭配——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六[J];外语学刊;2007年04期

8 王文斌;;再论隐喻中的相似性[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李明;隐喻——词汇语义变化的重要方式[J];山东外语教学;2004年05期

10 张杰;;“另外一个世界的语言”——西方视阈中的汉语诗性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万春;;商洛方言中“支微入鱼”现象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徐晶凝;;情态表达与时体表达的互相渗透——兼谈语气助词的范围确定[J];汉语学习;2008年01期

3 施其生;;汉语方言中语言成分的同质兼并[J];语言研究;2009年02期

4 宋文辉;;上古汉语双及物句式的类型学特征与演变机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瞿建慧;;“在”与“着”的平行虚化及成因[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吉晖;;谈“问鼎”[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王培敏;;网络语言“晒+X”的考察[J];铜陵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8 姜冬梅;;从认知的角度看“网”的语义转移[J];中国教师;2007年S2期

9 念颖;;“从来”的词汇化及其演变机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张旭红;;语言“内在论”的模因新解[J];外语学刊;200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丽;《三国志》称谓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萍;《贤愚经》判断句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2 范志飞;“和”类虚词的语法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3 陈云香;汉语“个”的语法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4 荣丽华;《左传》《史记》状态形容词比较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

5 邓静怡;汉语“比”的语法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红卫;语言共性:对英汉情态动词演变机制的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怡宁;现代汉语副词在口语中句法实现灵活性的功能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8 郑玲;新兴“范跑跑”与“楼脆脆”格式词语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银霞;英汉语完成体语法化比较研究[D];宁波大学;2007年

10 程文宣;关于颜色词“黄”的语义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884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0884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3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