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话题链的研究现状
本文选题:汉语话题链 + 研究现状 ; 参考:《汉语学习》2012年06期
【摘要】:本文回顾汉语话题链的研究现状,指出当前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话题链的界限问题,问题的根源是话题链的定义以及对话题的认识仍存在分歧。要解决好话题链的界限问题,话题链的研究必须从话题的研究着手,以此为基础才能更为全面地认识话题链的功能。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Chinese topic chain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main problem in this field is the boundary problem of the topic chain. The root of the problem is the definition of the topic chain an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topic.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boundary of the topic chain, the research of the topic chain must start from the research of the topic, so as to understand the function of the topic chain more comprehensively.
【作者单位】: 华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200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论话题的延续:基于话题链的汉英篇章研究”(项目编号:08CYY002) 2009年度国家留学基金[2009]3004号的资助
【分类号】:H14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静;现代汉语静态话题链的句法组织原则[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年02期
2 邓凤民;试论电视谈话节目中的话题转换[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彭宣维;语篇主题链系统[J];外语研究;2005年04期
4 王静;;语篇与话题链关系初探[J];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彭宣维;语篇主题系统[D];北京大学;200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平;零形回指现象考察[J];汉语学习;2004年03期
2 范晓;;关于汉语宾语问题的思考——纪念汉语主宾语问题讨论五十周年[J];汉语学习;2006年03期
3 吴秋芬;汉语主谓谓语句的英译[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年01期
4 王静;;语篇与话题链关系初探[J];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02期
5 周慧先;话题及其特征的多维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6 顾钢;话题和焦点的句法分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7 李梅,赵婵;话题之功能短语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4期
8 程丽霞;;左偏置结构频率统计与话题结构的显现[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02期
9 陈静,高远;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吗?[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05期
10 余玲丽;论信息结构中主题与存在性预设[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郭中;;从类型学的角度看汉语的基本语序问题[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许小星;亢世勇;;基于标注语料库的主谓谓语句的语义分析[A];中文信息处理前沿进展——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二十五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杰;不及物动词带主事宾语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游舒;现代汉语被字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李遐;新疆维吾尔族学生汉语介词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费惠彬;汉日话题对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军平;翻译中的语段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6 李丛禾;英汉语会话中第三人称回指现象的认知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7 傅玉;关键功能语类与它们的句法特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8 许宁云;汉语篇章零回指的解析与生成:一项基于语料的向心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刁世兰;受事成分的句法投射[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珂;英汉语存现构式的认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依民;主述位切分与翻译[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周卫华;汉语的主语和话题之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静;英汉学术文章主位结构对比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4 罗燕玲;述题为主谓结构的话题句的语篇功能考察[D];暨南大学;2004年
5 张静;现代汉语重动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于辉;英汉宾语移位现象对比[D];延边大学;2004年
7 朱晓红;英汉分句作定语现象的对比[D];延边大学;2004年
8 崔英杰;从语用角度研究英汉主题化[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9 褚鑫;动结式的配价及相关句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墨翰;现代汉语反转致使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宣维;主题发展与衔接[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2 周四瑗;话题转换的顺应性研究[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许余龙;从回指确认的角度看汉语叙述体篇章中的主题标示[J];当代语言学;2005年02期
4 徐立新;篇章中的语音衔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5 白世俊;话题的动态性[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6 彭宣维;从计算识别和生成的角度论英语句子的主题系统[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7 雷莉;话题与话语的生成[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竟成;汉语的成句过程和时间概念的表述[J];语文研究;1996年01期
9 刘勋宁;现代汉语的句子构造与词尾“了”的语法位置[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年03期
10 徐赳赳,JonathanJ.Webster!100732;叙述文中名词回指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立冉;;近二十年对外汉语俗语教学研究综述[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蒋文干;;口译理论研究的现状及趋势分析[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牛尚鹏;;浅析道法诸经词汇研究现状及其语料价值[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8期
4 刘悦明;;关于话轮研究的综述[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吕兆芳;;生态翻译学解读及其现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吕嵩崧;陆淼焱;;壮语区普通话教学与测试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贺州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李文娟;王继红;;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现状[J];才智;2011年18期
8 董农美;;高职《应用写作》课程教学研究现状及展望[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9 张燕;;“时—空隐喻”评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10 杨鹏;邹航;;综述主位推进模式理论及其研究[J];海外英语;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施家炜;;国内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二十年[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方棣棠;李树青;;汉语语音输入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徐明;;认知语言学在日本——日本认知语言学研究现状的调查与分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赵阿平;;中国满语文研究现状及发展[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李嘉郁;;华文教育研究现状简析[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周国栋;孔芳;朱巧明;;指代消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梁建飞;吐尔根·依布拉音;;基于Web的双语平行网页自动获取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分析[A];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研究与进展——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第二届全国多语言知识库建设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呼和;;加强少数民族实验语音学研究的几点建议[A];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余超;蔡东风;张桂平;;词汇语义相似度计算中相关技术的分析[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叶宝忠;;文献述评写作之我见[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西夏绝学:注解世界上最难懂的古文字[N];社会科学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杜再江;推进民族古文字深入研究[N];贵州民族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唐红丽;契丹文研究:三代学者 未有穷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学廷;右文说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2 陈海叶;反语及其识别与理解[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石桂芳;通山方言的代词[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翰颖;《读书杂志》的语境运用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晓;相声幽默的偏离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6 秀梅;蒙古语不稳定“√‘n’”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7 谭湛湛;一组动词的语法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王谦;杜预《春秋左传集解》语境运用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9 张燕;功能对等理论与戏剧翻译[D];外交学院;2007年
10 宋华英;《太平广记》语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886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088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