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符号学视域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02 11:35

  本文选题:网络语言符号 + 英文网络语言 ; 参考:《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计算机的全球化普及和使用催生了一种全新的交流方式——CMC,而因特网的快速传播也使得一种新语言应运而生,即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是应用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当前中西方语言学者对网络语言的研究主要从词汇学、语用学等社会语言学角度研究其产生原因、意义、特征、形式、规范等,而较少有人用符号学的方法和理论系统地探究中英网络语言的特征、产生动因及符号表达方式。本论文试图以广义的网络语言符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符号学的方法和理论探索其特征、形成和发展,以及英汉两种网络语言符号的差异。本研究期望能成为网络语言研究方面和符号学研究方面的一个尝试性补充。 本研究尝试以索绪尔的语言符号理论和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广义的网络语言符号为研究对象,从符号特点、符号形成、符号意指、符号表达等层面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网络语言符号的差异性。研究范围具体涉及构词法、能指、所指、意指、隐喻等方面。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其中还包含对语料的描述、观察、分析、对比等方法。通过收集的大量语料及部分现有数据,作者对研究结果做出了描述和分析。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通过大量的语料及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作者指出,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网络语言符号,因隶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其符号形式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但其构词方式却大同小异。作为能指和所指的结合体,符号的首要功能即传递信息。通过对符号意义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全过程的研究,作者指出英汉两种网络语言符号在传播的过程中其能指和所指均发生了变化,另外二者对两种标准语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此外,作者还阐述了网络语言符号的表达方式,即主要通过隐喻来实现。
[Abstract]:This paper attempts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 significance , features , forms and norms of Chinese - English network language by means of semiotic approach and theory .

Based on Saussure ' s linguistic sign theory and the semiotic theory of Roland Barthes ,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ifferences of network language symbol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from the aspects of symbolic character , symbol formation , symbol meaning , symbol representation and so on .

This paper draws the conclusion that , based on a great deal of corpus and the research foundation of the former ,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 symbolic form of the network language symbols in the two languag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has great difference , but its word formation is very different . By studying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generation , development and extinction of symbolic meaning ,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 two kinds of network language symbols have changed in the course of propagation , and the two also have some influence on the two standard languages .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36;H3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永红,刘汉霞;中国网络语言初探[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曹进;刘芳;;网络语汇变异性的符号学阐释[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多晓萍;;从符号学的角度看网络语言的外延和内涵[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4 陆嘉;;从网络语言符号的认知和隐喻分析语言意义[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陈建华;网络语言的发展及其规范[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陈光明;;从网络语言缩略语看网络语言的后现代特征[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7 武丽梅;网络语言中的字母词构词特点分析[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王妍;;从符号学角度探究网络语言的特征[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9 禾木;论拉康的能指理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洪青皎;;网络文化中的网络语言特点探析[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本文编号:20899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0899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7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