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三音节新词新语考察
本文选题:现代汉语 + 三音节 ; 参考:《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10期
【摘要】:关于现代汉语新词新语的研究很多,但是针对三音节新词新语的研究却较少。此文运用简单静态分析法,并从理论上论证和阐述了新词新语向以三音节为主的多音节化发展的理据,总结了三音节新词新语的增生方式,对比了"附加式"构词"ABB"式新词新语与传统词语的不同之处,并总结三音节新词新语主要构词特点,探讨了大量三音节新词新语的产生和流行反映出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内涵。
[Abstract]:There are a lot of researches on neologisms in modern Chinese, but there are few researches on three-syllable neologisms. This paper uses the simple static analysis method, and theoretically demonstrates and expounds the rationa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words and new words to the multi-syllable with three syllables, and sums up the way of the three syllable new words and new words.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BB" neologisms and traditional words, summarizes the main word-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syllable neologisms, and probes into the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reflected in the emergence and popularity of a large number of three-syllable neologisms.
【作者单位】: 青岛滨海学院;
【分类号】:H1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于红;现代汉语新词语考察[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丁娟娟;现代汉语新词折射出的社会文化信息[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向限;汉英语码使用变异[D];四川大学;2005年
2 伍欣;近十年来报刊用语特点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3 袁园;1990-2002年间的经济类新词透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方赛繁;新词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5 李琳;科技语体词的跨体使用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6 黄蓝丹;英汉新词对比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7 于龙杰;新词语在新闻语体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张素玲;新时期以来的新词语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9 樊小玲;基于“时间”、“频率”概念和“新词语发现软件”的报刊新词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德鑫;“水至清则无鱼”——我的新生词语规范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2 亢世勇;《现代汉语新词语信息(电子)词典》的开发与应用[J];辞书研究;2001年02期
3 冯子薇;专门用语词义泛化的方式、效果及前景[J];汉语学习;2000年01期
4 何亚南;从佛经看早期外来音译词的汉化[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国家语委新词新语规范基本原则课题组 ,于根元,王铁琨,孙述学;新词新语规范基本原则[J];语言文字应用;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松岑;规范与变异——关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收词[J];语文研究;2004年03期
2 石荣新,余蓉;略论现代汉语中简称的用法[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吴为善;现代汉语三音节组合规律初探[J];汉语学习;1986年05期
4 张博;;“的”字结构说略——兼与胡裕树等同志商榷[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5 倪海曙;;《现代汉语虚词用法小词典》序[J];辞书研究;1984年02期
6 冯凭;;试论现代汉语实词分类的理论与方法[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7 屈承熹;;汉语的词序及其变迁[J];语言研究;1984年01期
8 眸子;;首届青年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综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年06期
9 奕;;“像”与“象”的区别[J];新闻与写作;1991年09期
10 邢福义;;现代汉语的特殊格式“V地V”[J];语言研究;199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现瑶;付莉;;《人民日报》50年来文章标题的语言变化[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2 李志江;;谈现代汉语通用字部首的定位[A];中国辞书论集2000[C];2000年
3 徐德宽;;现代汉语双宾构造中两个宾语的题元角色[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应学凤;;现代汉语单音节反义词音义象似性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振宇;陈振宁;;怎样计算现代汉语句子的时间信息[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徐赳赳;;现代汉语篇章中启后性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7 王萌;俞士汶;段慧明;孙薇薇;;基于语料统计的现代汉语量名搭配研究[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龚千炎;;现代汉语的时间系统[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9 《词典》编写组;徐德宽;杨同用;张会;刘兰民;;《现代汉语常用实词搭配词典》编撰中的几个问题[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尹世超;;现代汉语标题语言句法研究的价值与方法[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大学教授 苏培成;促进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李代祥;网络语言的定性[N];中华读书报;2006年
3 任松筠;到国外教汉语也不错[N];新华日报;2006年
4 伊明;“掉头”改为“调头”更人性化[N];唐山劳动日报;2010年
5 陈丹丹 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语气成分用法词典》:首部以语气成分用法作为编写对象的词典[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史金生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现代汉语描写语法》:百年汉语语法成果的全面总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徐来;网络方言对汉语破坏还是更新[N];中国改革报;2007年
8 尹旭恩;天水方言考(上)[N];天水日报;2006年
9 ;《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N];中华读书报;2000年
10 刘德谦;休闲探索(一):汉语中的“休闲”语义辨析[N];中国旅游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海良;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颜红菊;现代汉语复合词语义结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文欣;现代汉语责训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马春华;现代汉语欧化结构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5 安美娜;现代汉语高频语素复合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孙凡;现代汉语结果体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刘街生;现代汉语同位组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8 吴春红;现代汉语位事范畴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祁峰;现代汉语焦点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10 崔四行;三音节结构中副词、形容词、名词作状语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代建桃;现代汉语同音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2 乌兰;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中双音节形容词三分法分类教学理论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3 高俊霞;现代汉语方式宾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伍靖;现代汉语中的英语借词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5 齐丽娟;现代汉语泛义动词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夏军;现代汉语省略系统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7 张凌;现代汉语语序与修辞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白金莲;以蒙古语为母语的学生汉语学习中的离合词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9 曾凡云;副词在通知类行政公文中的运用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赵明琴;现代汉语性质词的语义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022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102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