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对普遍语法内在先天性的质疑

发布时间:2018-07-24 09:50
【摘要】: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经历了五个阶段的不断修正,最后形成最简方案,认为转换生成语法深层结构高度抽象化的原则与参数就是普遍语法,并肯定普遍语法是人类的先天属性。对此观点,存在着很大的争议。现代科学还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普遍语法是人类的先天属性。习得机制虽然是人类语言习得的生物基因,但它并不是人类智能意义上的先天属性,与普遍语法有着本质区别。有着高度抽象化原则和参数的普遍语法的先天性是值得怀疑的。
[Abstract]:Chomsky's theory of 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 has undergone five stages of continuous revision and finally formed the simplest scheme.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principle and parameters of highly abstract deep structure of 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 are universal grammar. And affirms that universal grammar is the innate attribute of human beings. This point of view, there is a great deal of controversy. There is no direct evidence in modern science that universal grammar is the innate attribute of human beings. Although the acquisition mechanism is a biological gene of human language acquisition, it is not the innate attribute of human intelligence, and it is essentially different from universal grammar. The nature of universal grammar with highly abstract principles and parameters is questionable.
【作者单位】: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科研项目“广西壮族族语活力调查与研究”(编号:D20036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H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马春雨,王东霞;关于语言内在论的几点思考[J];北方论丛;2001年05期

2 杨松;;儿童语言习得过程的两个阶段——兼评乔姆斯基的语言天赋论[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3 陈小会;;浅论乔姆斯基“语言习得机制”的缺陷[J];大众文艺;2011年05期

4 А.М.Шахнарович;Ж.Лендел;赵云中;;语言能力中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J];国外语言学;1981年02期

5 袁晓红;戴卫平;;乔姆斯基的语义观解读[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李建芳;从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看转换生成语法的方法论特点[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张学忠;戴卫平;;解读乔姆斯基的“句法说”[J];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08期

8 石毓智;乔姆斯基语言学的哲学基础及其缺陷——兼论语言能力的合成观[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洁;;试论转换生成语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2 彭兵转;;传统语法与结构语言学对英语语法的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12期

3 魏忠伟;;语言哲学及乔姆斯基“天赋”假设的唯物论思想[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1期

4 杨松;;儿童语言习得过程的两个阶段——兼评乔姆斯基的语言天赋论[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5 胡亮才;;混沌理论的复杂性对二语教学研究的启示[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王馥芳;语言学理论研究成果与词典编纂[J];辞书研究;2004年04期

7 祁世明;英语语法流派[J];滁州师专学报;1999年03期

8 董革非;结构主义与转换生成语法的对比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张翼;;语法=用法?——2003年和2005年美国语言学会主席演讲[J];当代语言学;2006年02期

10 柳小丽;李桔元;;转换生成语法和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的英语教学观对比[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蒋红红;;民俗文化翻译探索[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郑定欧;;从“电子词典”谈起[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郑定欧;;谈对外汉语学习型对比词库的构建[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4 刘金凤;;基于标注语料库的情景语义成分分析[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金凤;亢世勇;;基于标注语料库的情景语义成分分析[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景霓;毛南语动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赵德全;纯理功能的传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3 贾春华;基于命题逻辑的《伤寒论》方证理论体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4 赵美娟;乔姆斯基的语言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孙爱珍;计算文体学工作模式探究[D];河南大学;2008年

6 常颖;汉、俄语言语行为动词语义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7 马乐东;作格结构的功能分析及其在汉语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于全有;语言底蕴的哲学追索[D];吉林大学;2008年

9 张炯;汉语量化结构的形式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10 曹火群;题元角色:句法—语义接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艺彬;俄语三价动词的语义配价与句法模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朱彦;复合词的语义结构与词素义的提示机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刘春燕;中国学生对英语名物化的习得[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朱玉彬;[D];安徽大学;2003年

5 安丰存;英语SVOC句式与汉语兼语式对比[D];延边大学;2003年

6 李俊香;汉语的“怎么”在英语中的对应形式[D];延边大学;2003年

7 郭莉敏;现代俄语简单句的逻辑表达式问题[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8 贺林茂;论中学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的必要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剑影;并置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李海波;语言游戏论与自然语言量化结构[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广成;从约束原则看生成语法对自然语言的共性研究——Chomsky的句法自立说评析[J];外语学刊;2002年03期

2 麦涛;;Chomsky的语言设计[J];外语学刊;2007年06期

3 魏标;从乔姆斯基的语言观看奈达的翻译思想[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4 马跃;Chomsky的语义哲学观[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5 周长银,张法科;TG理论的发展与走势[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6 龚放;;语义学与意义的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1993年01期

7 韩景泉!410075;乔姆斯基的形式主义语言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1期

8 严世清,董宏乐,吴蔚;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第六届全国功能语言学大会略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2期

9 何晓炜!51042197级博研信箱;Chomsky最简方案的新发展——《最简探索之框架》介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2期

10 宁春!岩410081长沙;关于意义内在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齐媛媛;;普遍语法在语言习得中的问题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2 杨烈祥;;二语习得研究:从普遍语法到认知处理[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08期

3 袁野;;构式语法的语言习得观[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郭爱丽;;从普遍语法看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J];青年文学家;2010年12期

5 王然;;简述管辖与约束理论[J];青年文学家;2011年13期

6 石毓智;乔姆斯基“普遍语法”假说的反证——来自认知心理学的启示[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廖菁菁;普遍语法和语言习得:原则和参量模式浅述[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01期

8 尹洪山,杨连瑞;中介语表征中的普遍语法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11期

9 蒲轶琼;;略谈普遍语法与二语习得[J];文教资料;2006年08期

10 隆利容;;普遍语法对语言习得的解释[J];考试周刊;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林允清;;哈里斯的“发现程序”作为人类的“普遍语法”[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朱志方;代天善;;普遍语法的几个问题[A];第二届分析哲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3 彭聃龄;;从汉字识别与命名看文字的普遍性与差异性[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4 郑定欧;;从“电子词典”谈起[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小涛;;学习理论论证与模块性假定——乔姆斯基的二难[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6 汪永勤;;分歧中的互补:三种儿童第一语言习得学说及其比较[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俞志峰;;《马氏文通》与语言共性研究[A];福建省辞书学会2003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姚小平;传教士语言学的功过得失[N];中华读书报;2011年

2 记者 宋晖;语言研究创新源于问题意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李开 澳门科技大学通识教育部;语言学方法与方法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语言巴别塔溯源[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美娟;乔姆斯基的语言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范连义;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视角下的语言学习[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昆;普遍语法,还是非普遍语法?[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2 刘艳;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可用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唐晋湘;论第二语言习得中普遍语法的可及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4 潘琪;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普遍语法可达性和语言迁移[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5 吴红岩;成人二语习得中邻接原则的可及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恩福;乔姆斯基语言学理论发展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晋;中国儿童对C原则的习得[D];郑州大学;2004年

8 吴转利;普遍语法及其对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的启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季月;乔姆斯基的语言习得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培翠;汉语完成体标记“了”对英语过渡语中使用一般过去时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409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1409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c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