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俄汉语动动并列结构标题对比

发布时间:2018-07-24 11:24
【摘要】:以2006年俄罗斯《消息报》和中国《人民日报》、俄汉语社科类和文学类杂志近5年的标题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俄汉动动并列结构标题。对比分析的结果是:俄汉语动动并列结构均属非典型现象,但汉语较俄语典型;使用结构形式,汉语多于俄语,汉语12种,俄语6种;均有2项、3项和4项并列;各项使用频率排序大致相同;结构上具有对称性,语音上具有节奏性,语义上不可逆,一般按先后、主次、轻重、因果、概念外延大小、概念相关等顺序排列,反映出人类思维的共性。
[Abstract]:Taking the titles of Russian and Chinese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and Literature in recent 5 years as research objects, the title of Russian and Chinese dynamic parallel structure was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are as follows: Russian and Chinese are atypical phenomena, but Chinese is more typical than Russian, using structural form, Chinese is more than Russian, Chinese is 12 kinds, Russian is 6, there are 2 items and 3 items and 4 items are juxtaposed; The order of frequency of use is roughly the same; it has symmetry in structure, rhythm in pronunciation, irreversibility in semantics, ranking in order of order, priority, weight and weight, causality, concept extension size, concept correlation, etc. It reflects the commonness of human thinking.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基金】:黑龙江大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俄汉语标题对比研究”(JC2010W5);黑龙江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俄语特色标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35;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尹世超;;有标题特点的“A与/和B”格式[J];汉语学习;2006年06期

2 吴云芳;;动词性并列结构的结构平行[J];语言科学;2004年06期

3 吴云芳;V+V形成的并列结构[J];语言研究;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许有胜;;连动结构的自动识别和分析[J];巢湖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2 郭燕妮;;《国语》并列短语研究[J];励耘学刊(语言卷);2006年02期

3 程山;孙霞;国伟;;现代汉语并列名词短语词序的认知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1年04期

4 刘丹青;;汉语的若干显赫范畴:语言库藏类型学视角[J];世界汉语教学;2012年03期

5 林晓恒;;关于“又…又…”结构形容词的数量语义限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邓云华;英汉联合短语的类型研究[J];外语教学;2005年01期

7 李丹弟;;汉语有标并列词语考察——对汉语“意合”特征的重新审视[J];外语教学;201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2 吴先文;东汉单字为训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3 钟小勇;重动句信息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彭建平;商品说明语的语法语义语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世英;汉英双项式并列短语的词序制约因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占炳;并列标志的类型学考察[D];南昌大学;2010年

2 张瑜;现代汉语复叠类小夸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郭倩;现代汉语表伴随义的格式辨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丽娟;现代汉语多项语义异类名词性成分的并列[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欧阳文芳;现代汉语伴随义动作表达方式“一边VP1一边VP2”与“VP1着VP2”辨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严羽;自然语言理解中并列名词歧义消解及其在智能仪器设计领域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杨坡;汉语联合短语结构分析与识别[D];湘潭大学;2011年

8 李婧;媒体标题的新用词与新格式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9 陈欢;器官量词的多视角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丽彩;现代汉语中表伴随义的三个格式考察[D];暨南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吴云芳;HPSG理论简介[J];当代语言学;2003年03期

2 陆俭明;郭锐;;汉语语法研究所面临的挑战[J];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伟;;名词性并列结构中语义量级的句法投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2 王伟;;名词性并列结构中语义量级的句法投射[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年02期

3 陈明学;大师早就用过[J];咬文嚼字;2005年08期

4 丁皓;于应机;;矛盾修辞法的认知构建[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10期

5 杨德忱;;真理的并列结构[J];学术交流;1987年05期

6 宋庆生;;英语并列结构的修辞作用[J];山东外语教学;1989年01期

7 孟祥宇;刘娜娜;;英汉句法歧义结构对比[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赵玉闪;浅谈并列结构表达条件意义[J];科技英语学习;1995年08期

9 钱雪昌;;成语中的并列结构[J];大学英语;1987年05期

10 耿德本;“移情”理论与并列结构中人称代词的顺序问题[J];现代外语;199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文杰;穗志方;;基于并列结构的概念实例和属性的同步提取方法[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2 吴云芳;;并列结构的外部句法特征[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2002年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吴云芳;;体词性并列结构的结构平行[A];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刘菲露;;“总之”的语义和语用功能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磊;夏士雄;周勇;牛强;;具有语义最小支持度的关联规则挖掘方法[A];2008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寇金凤;;浅析篇章连接成分“当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修辞格形式的简化[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杨建艳;;浅析“而”字在汉语理解中的特殊价值[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郭黎;崔铁军;刘灿由;田新林;张威;;基于本体的空间数据集成技术[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赵晓伟;韩群;;单用“X是X”的语义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广厚;黑河俄汉语教育中心以特色求发展[N];黑河日报;2010年

2 李广厚;黑河俄汉语教育中心享誉俄布市[N];黑河日报;2010年

3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徐全利;“学”尤须“习”[N];咸宁日报;2010年

4 郄建业 张瑞;偷梁换柱[N];中国包装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朱凯;南京发现明代夫妻同坟异葬墓[N];南京日报;2008年

6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文全;善取善弃 和而不同[N];贵州日报;2009年

7 晓冬;“独董不独”病根在机制[N];中国企业报;2005年

8 周志忠;谈“以上”和“以下”的使用问题[N];人民日报;2004年

9 太仓检验检疫局 付虎;研读“检验”与“检疫”[N];中国国门时报;2008年

10 王学毅;大连市馆赴俄征集档案找回散失历史记忆(下)[N];中国档案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春立;产品知识管理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2 彭建平;商品说明语的语法语义语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冯文贺;汉语连词及其相关结构的依存分析[D];武汉大学;2011年

4 马清华;并列结构的自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景东升;基于本体的地理空间信息语义表达和服务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5年

6 王松琴;目标和干扰子的关系对空间背景线索效应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易花萍;汉语名词陈述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李绍群;现代汉语“名_1+(的)+名_2”定中结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9 赵春利;形名组合的静态与动态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10 解植永;中古汉语判断句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宫文丽;俄汉语破折号结构标题对比[D];黑龙江大学;2013年

2 范玲玲;双宾句的语义、认知基础[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萍;现代汉语标语语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宋维玲;英语长句的汉译:语义块解释[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5 黄倩;动宾式词语带宾语结构(V·O+O_1)探析[D];暨南大学;2003年

6 高海龙;通过构建语义关系进行英语词汇教学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聂绛雯;现代汉语中的外位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田佳;语义关系与联结: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杨阳;中医临床术语集语义关系的示范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10 张平;汉英常用词语义对比研究[D];鲁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412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1412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0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