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祈使疑问句对比研究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lause", using the theory and research method of "pragmatic transmutation theory of interrogative sentence", this paper takes imperative interrogative sentence in Chinese and English as the object of study, and makes a full observation of its form at the syntactic level. Describe and explain, dig deep into the meaning of the language, seek the pragmatic value from the outer layer, and try to combine the form and meaning in order to find a certain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form, meaning and function of the imperative question. The author concludes and classifies the two types reasonably, verifies the transfer and decline of the inquiry function of interrogative sentences, and finds out the root causes of imperative question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and finds ou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At the same time, it is verified that the model has the ability of cross-language interpretation.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网络媒体监测语料库(汉语)的性别语言比较研究”(09BYY018) 中北大学科学基金项目“汉英‘副词+名词’对比研究”(2010年)
【分类号】:H146;H3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徐盛桓;;疑问句探询功能的迁移[J];中国语文;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勇;名词谓语句研究综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2 甘智林;“V+一下”格式的歧义现象[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周元琳;“(一)点儿”的语法功能和语用特征[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4 方小中;定中结构研究综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刘世余;赵秀莉;;“数+人”结构中“人”的词性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王军;;古代汉语“有”字句研究综述[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7 王立;汉语方位词身份的确认与N+L结构的收词策略[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8 曾常年;动词重叠式中动词的语义虚化与发音轻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9 张颖;对复谓结构中“引陪式”的再认识[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10 周守晋;“主观量”的语义信息特征与“就”、“才”的语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红红;;外来词的界定[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高永欣;;西方语法流派和现代汉语语法的发展创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3 袁明军;;《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拟声词[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晋霞;;面向计算机的“V_双+N_双”结构类型研究[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5 熊文新;宋柔;;信息检索查询语句的表述分析[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刘楚群;;论现代汉语中非典型连动句式“V起来+AP”[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宋春阳;陆汝占;;说“纷纷”[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8 萧国政;;量词“把”的分类及使用——面向第二语言教学的再研究[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9 陶炼;;“因为”分句与“如果”分句比勘——因果类复句与条件类复句差异初探[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10 柯彼德;;以话题为纲——提高汉语语法教学效率的新尝试[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东晶;俄汉代词指示语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牛保义;相信和怀疑:附加疑问句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3 蔡金亭;语言因素对英语过渡语中使用一般过去时的影响[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4 王利众;俄汉科学语言句法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5 吴云霞;万荣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6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7 王道英;“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8 樊中元;现代汉语一名多量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卢小群;湘南土话代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赵娟廷;汉韩公文语体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宁;[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2 高增霞;疑问祈使句[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施栋琴;进行概念的表达和情状类型——英汉对比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D];上海海运学院;2000年
4 刘东;英汉否定结构的对比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D];上海海运学院;2000年
5 吴洁;英汉翻译与汉语欧化现象[D];外交学院;2001年
6 陈颖;宋代动量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7 彭文芳;元代量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8 赵东升;现代汉语复杂“给”字句的最简探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9 俞晨玮;英汉指示代词的功能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张巍然;命题及其表述:英汉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伯江;认识观的语法表现[J];当代语言学;1997年02期
2 张连文;;特指问句的语义所指依存限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盛桓;疑问句的语用性嬗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21835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183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