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认识立场标记“我觉得”初探

发布时间:2018-08-18 13:24
【摘要】:"我觉得"是汉语口语中常见的一个认识立场标记。语义上,"我觉得"所表达的说话人的确信度较低,不过,也可与表高确信的其他立场标记共现。在语篇中,"我觉得"除了用来引出说话人的确不太确信的主观看法以外,它的低确信特点更常被说话人利用,以减缓面子威胁,构建交际语境。
[Abstract]:I think "is a common understanding of spoken Chinese." Semantically, I feel that the speaker's confidence level is lower, but it can also be shared with other position markers of high confidence. In the discourse, "I feel" is used not only to elicit the subjective view that the speaker is not quite sure, but also to be used by the speaker to mitigate the face threat and construct the communicative context.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现代汉语语篇的结构和范畴研究”的资助(项目号:2009JJD740001)
【分类号】:H1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徐晶凝;语气助词“吧”的情态解释[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胡健;;话语标记语I think在英语会话中的语用功能[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5年04期

3 陶红印;刘娅琼;;从语体差异到语法差异(下)——以自然会话与影视对白中的把字句、被动结构、光杆动词句、否定反问句为例[J];当代修辞学;2010年02期

4 方梅;;认证义谓宾动词的虚化——从谓宾动词到语用标记[J];中国语文;2005年06期

5 郭昭军;现代汉语中的弱断言谓词“我想”[J];语言研究;2004年02期

6 陶红印;刘娅琼;;从语体差异到语法差异(上)——以自然会话与影视对白中的把字句、被动结构、光杆动词句、否定反问句为例[J];当代修辞学;2010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妍;欧美学生汉语中介语易混行为动词、心理动词及其辨析方法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德岁;;话语标记“你想”的成因及其语用修辞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袁周敏;方宗祥;;关联理论框架下话语标记语“well”的认知研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年08期

3 王建国;;英汉疑问句等级对比与翻译—以《茶馆》翻译为例[J];国外外语教学;2007年01期

4 董宪臣;;汉语是非问句相关研究述评[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杨一飞;;感观类话语标记语初探——以“你+感观动词”(看、听、说、讲、想、知道、认为等)为例[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年04期

6 葛立胜;;“V到”小句中“V”与“到”结合紧密程度的连续统分析[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王华;朱丽杰;;小句宾语句反整合的结果[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高增霞;;疑问祈使句“Q+吧”及其中“吧”的功能[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5期

9 张亚明;;语气词“吧”的基本语法意义[J];黄山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0 郭昭军;尹美子;;现代汉语必要类动词比较研究[J];汉语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古川裕;;“我不想VP”和“我不要VP”——论第一人称主语句的否定意愿表现[A];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洪明;俄汉阐释动词词义的元语言释义对比[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胡晓慧;动词后“上”与“下”、“来”与“去”的语义演变及其不对称性[D];浙江大学;2010年

3 张德岁;谓词性主语与谓词性宾语不对称现象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4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杨一飞;语篇中的连接手段[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寅颖;基于对外汉语教材的同译词现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姚闻歌;留学生语气词“吧”的使用情况考察[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春花;初级对外汉语教材中“非共素同译词”现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俊伊;“是的”的语用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5 黄安妮;留学生疑问语气词习得调查与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董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气助词教学[D];黑龙江大学;2011年

7 高雅;现代汉语表主观认识的词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8 王曦萌;外国学生汉语语气助词“吧”的习得情况的调查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黄聪;汉字/非汉字文化圈HSK甲级心理动词搭配的语料库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梅那;同素近义单双音节语气副词习得偏误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秋忠;;《语气与情态》评介[J];国外语言学;1989年04期

2 张伯江;认识观的语法表现[J];国外语言学;1997年02期

3 陶红印;试论语体分类的语法学意义[J];当代语言学;1999年03期

4 张博;词的相应分化与义分同族词系列[J];古汉语研究;1995年04期

5 刘明章;语音偏误与语音对比——谈朝鲜人汉语语音教学问题[J];汉语学习;1990年05期

6 苏英霞;同译词辨析的几种方法[J];汉语学习;2000年02期

7 王建勤;关于中介语研究方法的思考[J];汉语学习;2000年03期

8 吕滇雯;日本留学生汉语偏误分析之(一):动词重叠[J];汉语学习;2000年05期

9 戴国华;日本留学生汉语动词常见偏误分析[J];汉语学习;2000年06期

10 王改改;北京话口语中的"被"字句[J];汉语学习;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博;;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同(近)义词”处理模式分析及建议[A];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翟艳;日本学生汉语动词使用偏误分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子石;;“面子”新说[J];金秋;2009年06期

2 李玲;;委婉语维护面子的功能[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3 陆萍;“面子”与言语交际[J];南京化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周家庭;“差一点……”和“差一点没……”[J];汉语学习;1981年03期

5 刘乃实,熊学亮;浅析言语幽默的维护面子功能[J];外语教学;2003年06期

6 何自然;言语交际中的语用移情[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年04期

7 陈建民;怎样听话[J];汉语学习;1994年01期

8 吴卸耀;自称调节人际关系的功能与言语情景[J];修辞学习;2002年06期

9 宋玮;同意亦或反对——由“沉默”的语用功能所想到的[J];山东外语教学;2004年01期

10 木■;说话人的意图与语用学[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艾妮;;谏劝中委婉格运用的“源”与“流”初探[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邓英;;基于说话人的对话语音分割[A];中国声学学会2005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5]论文集[C];2005年

3 祝东平;高彦怡;;副词“就”的释义[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黄南松;;省略和语篇[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6年

5 朱犁,

本文编号:21896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1896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e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