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试论《经典释文》对古汉语常用异读字异读音性质的确认

发布时间:2018-08-18 15:19
【摘要】:所谓常用异读字,是指古今均常用、古代汉语有一个或多个与常见音相对的异读的字。所谓异读音的性质,是指异读是否区别意义。对常用异读字异读性质的确定是一项实用性很强的研究。学者们一般通过《广韵》的释义来确定常用异读字异读音的性质,但由于受其韵书性质的局限,确定常用异读字异读音的性质往往有很多不足。《经典释文》是弥补《广韵》这方面不足的好材料。利用《经典释文》常用异读字的注音数据与《广韵》常用异读字的音义相互印证,可以提高确定常用异读字异读音性质的准确性。
[Abstract]:The so-called common-reading characters refer to both ancient and modern Chinese which have one or more characters opposite to common sounds. The nature of the so-called heteronym refers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eaning of the different pronunciations. It is a practical study to determine the nature of the common characters. Scholars generally use the interpretation of "Guang Yun" to determine the nature of the different pronunciations of commonly used disyllabic characters, but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the nature of rhyme books, There are many shortcomings in determining the properties of the different pronunciations of commonly used characters. The classic interpretation is a good material to make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Guangyun". By using the phonetic data of "classic interpretation" and "Guangyun", we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determining the character of different pronunciation.
【作者单位】: 遵义师范学院中文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经典释文》常用异读字注音问题研究”(07XYY012)
【分类号】:H11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俊利;;试论郑珍《说文逸字》的贡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蒋宗福;;《广韵·微韵》语词笺识[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顾永新;《七经孟子考文补遗》考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黄易青;;从宋跋本王仁f+《刊谬补缺切韵》看唇音字的开合[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夏能权;;比较研究《王三》与《广韵》反切的意义[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6 金少华;;法藏敦煌《西京赋》写卷校补[J];敦煌研究;2009年02期

7 丁治民;;敦煌残卷《笺注本切韵》所引《说文》反切考[J];敦煌研究;2011年01期

8 曹志国;;裴务齐正字本《刊谬补缺切韵》异构字声符的音韵类型及其成因[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蔡梦麒;夏能权;;《王三》《广韵》小韵切语异同比较[J];古汉语研究;2009年01期

10 曾良;赵铮艳;;佛经疑难字词考[J];古汉语研究;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iJ幫;Q2泰松;;从《释文》引“顾野王”或“顾”论《篆隶万象名义》与原本《玉篇》之关系[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九、十合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傲生;《切韵》的音韵格局[D];浙江大学;2008年

2 孙玉文;汉语变调构词研究[D];北京大学;1997年

3 周文;《全相平话五种》语词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杜朝晖;敦煌文献名物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王新华;唐五代敦煌语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仝小琳;唐五代《切韵》系韵书演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吕春燕;中日移动动词的认知语义学对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8 于建松;早期韵图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9 王洁;黠戛斯历史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10 孙艳庆;中古琅邪颜氏家族学术文化与文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威;一、二、三、四等的来源、特点与演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员平平;“初唐四杰”诗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谢心丽;张说诗歌声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玉翠;论李峤诗声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静毅;《切楙》S2071反切注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高天霞;顾炎武《音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亚南;《新修玉篇》注音材料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8 焦甜甜;四川、两湖、江西地区唐五代诗歌用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翁振山;二十卷本《倭名类聚抄》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10 马俊;元明汉语入声与元明韵书入声的关系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重奇;《广韵》韵系与漳州方言韵系比较研究(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2 张国光;黔语词本字举隅[J];贵州文史丛刊;1997年02期

3 白钟仁;《韵镜校证》求疵[J];古汉语研究;1998年02期

4 邱尚仁,钱静芳;南城方言字音和《广韵》的声韵调系统——综论[J];汉字文化;2002年04期

5 范开珍;从医籍中看“工”的音义嬗变[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4年04期

6 李薛妃;;《广韵》韵目切语献疑[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7 兰小云;;《广韵》后增小韵考[J];中华文化论坛;2010年03期

8 吴子慧;绍兴方言本字考[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9 李瑞禾;《广韵》庄组、章组、知组和精组字在现代汉语方言区的合流与分化[J];西昌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杨宝忠;;《广韵》疑难字考[J];古汉语研究;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曹先擢;;普通话异读词审音[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2 李青梅;;海峡两岸字音比较[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3 曾启雄;林雪栶;;汉字字书中的色彩文字[A];传统色彩与现代应用——海峡两岸传统色彩与现代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蔡运章;;姑蔑史迹考略[A];姑蔑历史文化论文集[C];2002年

5 郝志伦;;川东方言本字考[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钱奠香;;汉语方言常用词“拉”“拿”的共时分布特点和语源分析[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宋均芬;;明本《诗辑》音注中的术语“韵”“协韵”“从韵”研究[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赵家栋;;敦煌诗歌语词释证[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桓;读《肥致碑碑额“〖TPCWWB20100317007200BT〗”字释读平议》[N];中国文物报;2010年

2 刀尔登;一本屁书[N];南方周末;2004年

3 徐时仪 肖燕;“杜撰”的语源[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4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虎;“雕虫”探源[N];光明日报;2009年

5 郑张尚芳;虎年说寅、虎[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6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人民法院 张闰婷 樊艳潮;莫固守 应致之[N];人民法院报;2010年

7 任文京;史诗般壮丽的元代出版[N];光明日报;2003年

8 刘桓;说《肥致碑》碑首文字的释读[N];中国文物报;2009年

9 苏培成;“身份证”的“份”应该用“分”[N];光明日报;2002年

10 孙占国;从毛泽东的诗说到诗韵改革[N];吉林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杜季芳;《群经音辨》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蔡梦麒;《说文解字》字音注释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怀中;《经典释文》陆氏音系之声类声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马德强;重韵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怓亚荣;宋元韵图五种用字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芳;汉语核心词“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马楠;周秦两汉书经考[D];清华大学;2012年

8 张忠堂;汉语变声构词研究[D];北京大学;2010年

9 魏现军;《玉篇》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凤;《广韵》异体字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黄萍;《汉语大字典》引用《^銞非杏锍檠鞑楸ǜ鎇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妮;《经典释文》陆德明反切的类相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晶;司马彪《庄子注》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谢建娘;王植《韵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璇;庞大X《唐韵辑略》反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7 刘红花;《广韵》方言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崔洋;唐五代音释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李秀芹;《经典释文》中的舌音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10 章黎平;《广韵》止摄字在胶辽官话中的演变[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1898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1898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d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