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孔子对话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25 18:08
【摘要】:孔子是中华民族精神财富的象征,孔子研究已成为中国学界伟大的事业之一。孔子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深入,已取得了备受瞩目的丰硕成果。然而,经典的魅力就在于富有挖掘不尽的价值和意义。从全新的视角,用独特的观照方式开展研究成为新时期孔子研究的必然趋势,而且孔子研究确实存在需要填补的空间。 本文从对话角度切入,借鉴巴赫金对话理论的思维方式研究孔子的对话,旨在将历史文献中记载有关孔子故事性的对话及对话性的片断还原,综合对话发生的各种要素,深入分析孔子的各种对话,全新地揭示出孔子的对话艺术。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概述孔子研究的历史概况和本课题的研究现状,总论孔子的个人气质和对话对象、内容,介绍巴赫金对话理论的基本范畴,说明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方法。 第二部分,分析孔子与孔门弟子的“纯粹对话”。孔子重视教育活动,注重对弟子独立人格的培养,通过孔子与不同弟子发生的对话,感受孔子融入教学中的教育艺术。 第三部分,分析孔子与君卿大夫的“微型对话”。孔子一生奔走于政途,面对不同的当权者,孔子采取了曲直有度的不同策略,尽显微言大义,体现出微型对话背后“识时务者为俊杰”的智慧。 第四部分,,分析孔子与朋友、民及隐士的“大型对话”。作为普通人的孔子,与朋友忠信,与百姓仁爱,与道不同者求同存异、和而不同,通过感受孔子对这些人的态度和相处的方式,探究承载人文精神的思想碰撞,体会已成为孔子存在方式的大型对话。 第五部分,比较研究孔子与孟子间对话艺术的异同。孟子是对孔子最直接的继承与发展,通过分析孟子的对话论辩艺术,与孔子的对话艺术形成对比,从而总结出孔子对话艺术的总特征,并对后世产生影响。
[Abstract]:Confucius is the symbol of the spiritual wealth of the Chinese nation. Confucius research has become one of the great undertakings of Chinese academic circl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Confucius research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However, the charm of the classic lies in its inexhaustibl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From a new angle of view, it is an inevitable trend of Confucius research in the new period to carry out research in a unique way, and there is a space that needs to be filled in the study of Confucius. From the angle of dialogu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ialogue of Confucius by learning from the thinking mode of Bakhtin's dialogue theor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restore the historical documents about Confucius' story and dialogue fragments, and to synthesize the various elements of dialogue. Deeply analyze various kinds of dialogue of Confucius, reveal the art of dialogue of Confucius completely. 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summarizes the historical survey of Confucius research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of this subject, the general discussion of Confucius' personal temperament and dialogue object, the content, introduces the basic category of Bakhtin's dialogue theory. The research significance and method of this subject are explained. The second part analyzes the pure dialogue between Confucius and Confucius disciples. Confucius attached importance to educational activities, paid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of disciples, and felt Confucius' integration into the educational art of teaching through the dialogue between Confucius and different disciples. The third part analyzes the micro dialogue between Confucius and Dr Jun Qing. Confucius ran all his life on the road of politics. In the face of the different authorities, Confucius adopted different strategies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accuracy, showing great meaning and reflecting the wisdom that "those who know the times are the best minds" behind the mini-dialogue. In the fourth part,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dialogue between Confucius and his friends, people and hermits. Confucius, as an ordinary person, is loyal to his friends, benevolent to the people, seeking common ground while reserving differences with different Tao, and through feeling Confucius' attitude towards these people and the way he gets along, he explores the ideological collision that carries the humanistic spirit. Experience has become a way of Confucius existence of a large dialogue. The fifth part, compar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onfucius and Mencius. Mencius is the most direct inheritor and development of Confucius. By analyzing Mencius' art of dialogue and argumentation, it contrasts with Confucius' art of dialogue, thus summing up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Confucius' art of dialogue and exerting an influence on later generations.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伟;;还原真实孔子 回归大众学术——读韩喜凯《名家评说孔子辨析》[J];孔子研究;2008年02期

2 冯友兰;;关于论孔子“仁”的思想的一些补充论证[J];学术月刊;1963年08期

3 陈正夫;关于孔子思想奤价的几个UO楲——兼与煇朴同志商榷[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8年04期

4 袁岳洪;孔子认识论及其局限[J];齐鲁学刊;1985年04期

5 林志浩;评鲁迅论孔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7年01期

6 刘怡翔;孔子思想宜用几分法[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7 李桂荣,孔凡文;论老子和孔子思想的同源同归[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杨淑明;朱平;;关于孔子思想的两点辨析[J];理论学刊;2006年12期

9 王云云;;从“了解”到“评估”——评《仁礼之辨:孔子之道的再释与重估》[J];孔子研究;2011年03期

10 童书im;孔子思想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0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琦萍;;人人皆可为孔子[A];孔学研究(第十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三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孔庆福;;时代需要的孔子[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3 叶任南;;孔子思想与中华文化道统[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4 李锐;;孔子政治伦理思想探微[A];孔学研究(第八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白子超;;孔子中庸思想再辨析[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胡曲园;蔡尚思;罗竹风;丁祯彦;夏乃儒;潘富恩;;孔子研究笔谈[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7 山西省太谷中学课题组;;“孔子思想与师资建设”的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8 薛卫东;;论新课标下素质教育如何实施“因材施教”[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9 沈浩然;;日月经天 江河行地——孔子思想在建水[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山西省太谷中学课题组;;“孔子思想与师资建设”的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雁南 李铭 本报通讯员 曹天一;孔子诞生地——尼山理应名扬天下[N];济宁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赵京军;从孔子那里汲取智慧[N];济宁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王婷;孔子:乘桴浮于海[N];浙江日报;2011年

4 韩满琦;我国发行的孔子题材邮资票品[N];中国集邮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孙煜东;将“仁爱”播撒世界[N];武威日报;2005年

6 孔祥安;孔子“仁”“礼”思想的内涵及对后世的影响[N];济宁日报;2005年

7 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 汤勤福;不必把孔子“尊奉”为神[N];社会科学报;2006年

8 肖复兴;孔子学院对我们的要求[N];文汇报;2006年

9 纪宝成;弘扬孔子思想精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N];科技日报;2004年

10 王杰;孔子思想的价值核心:“仁”说[N];学习时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天圣;孔子民族观与宗教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朱俊艺;孔子天命鬼神思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汉苗;儒家恕道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4 曹威;英译《论语》的哲学诠释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5 贾景峰;孔子政治思想的基础[D];吉林大学;2007年

6 黄梓根;孔老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7 马国华;孔子与董仲舒伦理思想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万光军;孟子仁义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德苏;周室衰乱与孔子救世的人性思索[D];山东大学;2006年

10 洪晓丽;仁:作为道德本体的构成[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峰;论孔子“道”的思想及其终极关怀意义[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2 治丹丹;孔子荀子等级观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金花;文化人格美学视野下的孔子人格魅力[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r

本文编号:22036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2036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c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