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符号语言化探析
[Abstract]:Modern society accelerates the combination of linguistics, semiotics and consumer culture. In the process of consumption, commodity has become a tool for people to identify themselves and express social identity. Its signifier and signifier have all changed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ization, and have gradually been established and become the normative language. Consumption symbol language is a process of bidirectional circulation, which reflects the level of cultural consumption, social stratum difference, and reflects the language use ability of the masses.
【作者单位】: 河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
【基金】: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研究”(2011B257) 河南省社科联调研项目“河南方言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SKL-2011-961)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宁;消费与认同——对消费社会学的一个分析框架的探索[J];社会学研究;2001年01期
2 李翠敏;;消费社会中的符号世界之我见[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雅祺;文化消费的符号学解读[D];中南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继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视野下的消费观念嬗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2 徐从辉;;网络文本逻辑与城市想象——以70后、80后作家的城市书写为中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闻娱;;论作为整体的现代媒介艺术[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薛春;;广义大众传媒视野下的消费文化——浅析大众媒体缔造下的现代消费文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5 张莉莉;;试论《白噪音》的拟像世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6 秦朝翔;;大众媒体——现代神话的创造者[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7 周少青;;从言语交际角度看《暗示》的人物对话[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8 李晓彩;王萌;;身体写作:女权主义的重建与消解[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9 徐芳琳;;符号学视角下中国房地产广告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10 马晓艺;;消费社会中广告对人的层级划分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军;;网络和家乡——网络时代的存在论浅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2 吕尚彬;;后现代广告:人本观广告的新形态[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3 殷晓蓉;;传播学思想的“激情”演进——从传播学角度解读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郑志勇;;网络社会群体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贺建平;;消费社会的炫耀性消费与广告的意义建构[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6 盛国荣;;技术物:思考技术和消费社会技术问题的出发点——鲍德里亚早期技术哲学思想研究[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翟文铖;;从解放政治到生活政治——关于新时期以来小说主题转换的一种趋势[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3)[C];2009年
8 蒋红柳;;文化视域中英语语调研究初探[A];第八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庆贺吴宗济先生百岁华诞语音科学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宋一苇;;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当代接合[A];“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陈莹;;自我认同与大学生身体消费现象研究[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胡友培;城市沿街小型商业的形态呈现与成因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4 陈雪颂;设计驱动式创新机理与设计模式演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陈共德;互联网精神交往形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8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郝凤霞;技术的社会选择[D];复旦大学;2003年
10 郭虹;中国动画传播状况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小剑;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社会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林X;都市青年女性时尚消费中意见领袖的传播影响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连青;后现代广告设计语言的风格及其操纵性[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赵明;消费社会背景下中国DM广告发展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石岩;SNS对人际传播的不良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袁瑞强;网络媒体与报纸的博弈在上海世博前期报道中的体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袁洪君;企业劳动规章合法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廖礼艳;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视角下德莱塞小说主题探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汪玉;当代消费文化对室内环境设计影响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10 李壮志;农民工题材影视中的底层表述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国清;龙图腾崇拜与中华民族的融合[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田中阳;赵颖峰;;狂欢的符号——大型电视平民选秀节目的文化阐释[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连连;大众文化消费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关系探讨[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0年06期
4 焦斌龙;文化资源的产权属性演变与文化体制改革[J];开发研究;2004年05期
5 肖显静;消费主义文化的符号学解读[J];人文杂志;2004年01期
6 陶东风;广告的文化解读[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7 高丙中;西方生活方式研究的理论发展叙略[J];社会学研究;1998年03期
8 邱伟光;视觉文化生成的社会意义与审美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2005年Z1期
9 刘吉发;陈怀平;;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贺雪飞;;文化符号及其象征意义——论广告文化附加值的表现形式[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曲晓燕;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初探[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志伟;现代信息科学对语言学的影响[J];外语学刊;1986年01期
2 熊明丽;;语言模因观探微[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张柏然,韩江洪;论翻译学词典的特征与释义原则[J];中国翻译;2005年02期
4 高战荣;曲铁华;;澳大利亚外语教育的特征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5 邹韶华;语法规范琐议[J];语文建设;1991年11期
6 郭鸿;符号学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科学[J];外语研究;1998年03期
7 徐玉青;;网话特点与语用分析[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7年02期
8 梁丽;;索绪尔与罗兰·巴特语符观之比较[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李美霞;;关于语用符释相关问题的探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汪昱;;浅析合肥地名的语言特点[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祖仪;;荀子《正名》篇的心理语言思想初探[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2 曹剑芬;;汉语韵律切分的语音学和语言学线索[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陈东有;;江西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总结讲话(代跋)[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语言理论的新发展——2004·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语言学会专场综述[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刘春玲;杨松柠;;浅谈网络数字语言的类型及特征[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朱峰;;显性和潜性——语言学中的新概念——读《修辞学通论》[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7 周洪波;;他深深地迷恋着语言学——读王希杰《这就是汉语》[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8 朱峰;;显性和潜性——语言学中的新概念——读《修辞学通论》[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9 李新力;任创业;;语言学的研究需要数理统计知识[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10 李晗蕾;;重读《汉语修辞学》[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一个世纪后,,地球上的语言将会减少一半[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2 刘茜;《汉语方言地图集》填补语言学空白[N];中国文化报;2009年
3 本文为周有光孙女周和庆整理、提供;语言学:我业余的爱好[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江涛;北京召开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N];文学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陈洁;特等奖“照例”空缺[N];中华读书报;2008年
6 浙大;东汉魏晋疑伪佛经的语言学鉴别研究[N];社会科学报;2008年
7 张骅;继往开来,推动我国语言学事业的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0年
8 庞兆麟;迎来文字改革的春天[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9 宗守云 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教授;语言研究创新要关注:前沿、文献、理论与写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李开 南京大学中文系;说“言”道“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小仙;古代官名的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赵宏宇;索绪尔语言学理论对西方20世纪文学批评理论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马晓红;陈望道对中国语法修辞研究的历史贡献[D];复旦大学;2005年
4 卡丽娜;乌汉语词汇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雒自清;语义块类型、构成及变换的分析与处理[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声学研究所);2004年
6 瞿建慧;湘语辰溆片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高海洋;北京话常用词社会分层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8 张莹;译学观念的演进和冲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王望妮;中美政府首脑记者招待会语言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0 孙国俊;语言歧义及其消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庞兆勋;汉语委婉语构成方式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2 苗守艳;《列子》心理动词语义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孙月;俗语在熟语中的定位及其特征[D];河北大学;2006年
4 郭艳红;翻译研究的新课题[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5 刘杰;《红楼梦》惯用语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6 周小芳;名物化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梁海东;当代汉语流行语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钱英娇;当代合同语言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俊勇;写作基本规律再认识[D];长春理工大学;2006年
10 赖阳;试论语用的基本原则[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207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220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