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空间与符号——当代空间批判理论中的符号学维度
[Abstract]:Semiotics is an important methodological pillar of contemporary space criticism theory. On the contrary, contemporary space theory is also a new symbol of the expansion of modern semiotics, but the Intertextuality between them is seldom noticed, which leads to some misunderstandings in accepting and understanding contemporary space criticism theory. The case study of Bourdieu's social space and symbolic power illustrates the intertext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pace theory and semiotics, which helps to push the study of contemporary critical theory of space to a deeper level.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分类号】:H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文旗;换一个角度打量语文——言语教学探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高路,高远;“黄花”=“yellow flowers”?——从一例中诗英译看将互文性理论引入翻译研究的必要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袁文彬;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杨春芳;福柯话语理论的文化解读[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4期
5 刘自匪;语言形象的生成与实现[J];北方论丛;2002年03期
6 刘艳茹;语言的结构之思——索绪尔哲学语言观述评[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7 税昌锡;语义特征分析的作用和语义特征的提取[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8 雷红;意象图式和隐喻的非命题意义[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傅书红;;文化研究在教育领域中的价值——亨利·吉鲁的文化研究教育思想[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10 易敏;在对译与比较中观察汉语词义系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朱宏力;;哈狗帮现象解读:青年亚文化的视角[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何小菲;;“杂交性”策略在跨文化符码中的运用及受众的解读——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案例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3 周频;;在学习词典中采用语义网络凸显语词意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4 周红红;;外来词的界定[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舒红;;关于地理空间认知[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6 吴校华;;汉语象声词理据初探[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韦世林;;空符号(blank-sign)与空集合的关系初探[A];云南省思维科学学会、云南省逻辑学会2007年联合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8 夏中华;;话语的冗余与辞格的形成——列日学派的辞格分析方法的相关概念阐释[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9 孟柱亿;;韩汉孪生词对汉语学习的影响[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相东;地缘政治学的性质:一种多维视角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2 朴姿映;空间的建构与想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解海江;汉语编码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5 黄汉平;拉康与后现代文化批评[D];暨南大学;2004年
6 周海波;现代传媒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周芸;新时期文学跨体式语言的语体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9 吴新叶;转型农村的政治空间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韩鸿;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一果;历史·革命·人——关于“十七年”长篇小说的历史叙事[D];苏州大学;2001年
2 魏海燕;试论英语辞格系统[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田文生;报纸品牌建设[D];厦门大学;2001年
4 付安权;东乡族小学生汉语文学习困难与教学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刘春玉;意义·风格·功能[D];四川大学;2002年
6 费国萍;符号学在翻译领域的历史性扩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学萍;文学翻译的符号学视野[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8 刘东方;胡适的文体理论及其文学史意义[D];青岛大学;2003年
9 刘泉;鲁迅前期文学语言论析[D];青岛大学;2003年
10 阳海燕;论散文语言的优美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慧慧;;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2014年南京青奥会会徽为例[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2 谭善明;;修辞与意识形态——罗兰·巴特符号学思想探析[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戴忠信;刘军;;双语学习理论:个体体验理论视角[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1年02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铭玉;;谈语言符号学理论系统的构建[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吕红周;符号学视角下的隐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陈明达;多样性与有限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佟颖;社会符号学与翻译基本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桂荣;罗兰·巴特符号学的文化意蕴[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敏;从符号学角度谈广告翻译[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3 杨萌萌;国产商业电影中植入式广告的语言符号特征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刘丽;图像的符号学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5 徐艳艳;系统功能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商业广告语篇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韩彤;索绪尔语言学理论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7 刘祥云;任意性与象似性:继承与超越[D];黑龙江大学;2008年
8 杨简茹;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理论探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9 梁爽;关于网络符号作为一种新兴的视觉文化现象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文婷;网络语言的符号生成方式及其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388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238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