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网络新词“晒”的形成和发展:语言符号与传播的互动

发布时间:2018-09-12 13:37
【摘要】:网络新词"晒"是依赖传播媒介尤其是网络产生的,它代表的是一种新的以共享交流为特征的信息传播方式。同时,"晒"的语义演化又遵循着语言学的规律,首先由英语"share"谐音转用,意义是"分享",接着和原有语素"晒1"产生相似性联想引申出"公开"、"展示"之义。语言符号是传播的必备载体,但传播媒介、传播方式也影响着语言的发展演化",晒"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语言符号与传播的互动。
[Abstract]:Net neologism "sun" is produced by the media, especially the network, which represents a new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mode characterized by shared communic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semantic evolution of Sun follows the rules of linguistics. First, the homonym of "share" in English is changed to "share", and then the similarity with the original morpheme "Sun 1" leads to the meaning of "open" and "display". Language symbol is the necessary carrier of communication, but the media and the way of communication also affect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language.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symbol fully reflec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anguage symbol and communication.
【作者单位】: 长沙学院中文与新闻传播系;
【分类号】:H1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谊生;;网络新词“败”的形成与发展:汉语同形语素的感染生成及修辞解释[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纳日碧力戈;;民族教育观和语言意识形态[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3 朱俊伟;;网络词语“晒”的认知语言学解释[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赵红艳;;网络“晒”行为的社会文化学解读及监管[J];新闻知识;2010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俊勋;从高诱注看东汉北方代词系统的调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2 黄颖;;文学形态与媒介变革——对网络文学的检视与评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王媛媛;;中古汉语中的介词“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褚福侠;;元曲“量词+儿”用法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5 曾良;;明清小说词语俗写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李庆林;;论传播研究中媒介分析的对象和方法[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方云云;;近代汉语“脖子语义场”主导词的历时演变[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朱军;论大众传播时代的两类文化英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9 刘光明;《颜氏家训》的被动句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闻娱;本雅明技术复制艺术理论述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宁;;全球化语境与中国古典美术刍议[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背景下艺术的传统与创新”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王子舟;;论图书馆学的相关学科[A];第四次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曹书乐;;新闻集团进入中国媒介市场行为研究[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4 李明伟;;“传播技术决定论”辨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5 郑志勇;;网络社会群体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6 王伟;;语文词典中网络词语的收录[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荣光启;;句法转换:从古典诗到白话诗[A];中国新诗一百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肖云帆;;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民主与媒介素养——基于格拉斯哥媒介研究小组媒介观与方法论的思考[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9 徐瑾;;互联网时代上海高校媒介素养调查报告[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10 张平忠;;中古以O啛R音由}0廔洪的雕散式音燮[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胡友培;城市沿街小型商业的形态呈现与成因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5 洪梅;中古入声韵在明清韵书中的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曹廷玉;赣方言特征词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8 梁栋;网络组织的兴起[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陈共德;互联网精神交往形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王利众;俄汉科学语言句法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海瑛;《万历野获编》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李惠;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林琳;“代词+(的)+名词”结构中“的”字隐现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苏章海;进化与融合:中西语言学元语言关键词系统对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吉瑞;鲁迅与《河南》[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晶晶;《孟子》的介词“以”[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姜丹丹;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插入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师璐露;《国语》语言艺术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詹娇;网络语言形成发展动因分析及其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颖;《常语寻源》及其所辑释民俗语汇和俗语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灿龙;词汇化二例——兼谈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关系[J];当代语言学;2005年03期

2 陈志明;袁同凯;;地方政府与少数民族学校教育:跨文化的视角[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年03期

3 赖彦;;汉语借用英语外来词的特点及语用理据[J];汉语学习;2008年03期

4 巴战龙;;裕固族语言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探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曹炜;再论现代汉语外来词[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于洪颖;周亚祥;;从心智形式到内部形式:对音译外来词的语言创造理解[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翟步习;谈谈外来词的译介方式[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张建理;;新奇隐喻的动态识解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年05期

9 谭学纯;肖莉;;“绿色~ ~”:表色语义修辞认知阐释[J];语言科学;2006年03期

10 张谊生;;附缀式新词“X门”试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璐;;网络语言的“双面性”[J];青年文学家;2011年09期

2 武文杰;徐艳;;试论网络语言的发展前景[J];商场现代化;2006年36期

3 周建民;;网络语言的对外渗透[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06期

4 肖汉明;网络语言: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刘天明;;网络语言和现代语文教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12期

6 张迎治;徐显龙;;“网络语言”浅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17期

7 杜小甫;;浅析语言发展的现状及趋势[J];理论界;2009年12期

8 陈建华;网络语言的发展及其规范[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姜守e,

本文编号:22391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2391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f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