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为什么现代汉语发展成为话题优先型语言
[Abstract]:One of the major features of modern Chinese is topic preference. Why there is this type of characteristic, but there is little literature to explo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arison between ancient and modern Chinese, this paper first demonstrates the unobvious opposites between subjects and objects in modern Chinese, which is manifested in the fact that topicalization does not require complex pronoun anaphora. There are abundant means of detoxification and materialization, and it is easy to convert different sentence patterns of expressing semantic opposites. These morphological and syntactic features provide convenience for the operation of topicalization in modern Chinese. Finally, this view is demonstra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rastive analysi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作者单位】: 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汉语序类型特征形态句法基础对比研究”(10BYY005)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晓林;;特殊句式作格化的强弱及其类型学意义[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2 刘晓林;王文斌;;论汉语动词量化性成分的句法和语言类型效应——以英语动词系统为对比[J];现代外语;2009年01期
3 董秀芳;;汉语的句法演变与词汇化[J];中国语文;2009年05期
4 沈阳;司马翎;;句法结构标记“给”与动词结构的衍生关系[J];中国语文;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晗韫;;古代汉语话语标记“说不得”探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3期
2 姜玲;;2009年中国生成语法研究述要[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3 沈阳;魏航;;动结式中动作V1和结果V2隐现的句法和语义条件[J];对外汉语研究;2011年00期
4 周有斌;;谈谈“要么”的语法化[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刘晓林;;论去及物化态及其类型学意义[J];国际汉语学报;2011年02期
6 刘艳;徐天戍;许西美;;基于论元NP的作格分裂的语用阐释[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张智义;倪传赋;;英汉弱被动句式的句法语义特征及NP移位[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2年01期
8 刘晓林;曾成明;;英汉去及物化和语义自足化机制对比及其语序效应[J];当代外语研究;2011年08期
9 李文静;;从激进构式语法到汉语语态研究[J];兰州学刊;2011年05期
10 何彦诚;;红丰仡佬语连动结构的词汇化[J];民族语文;201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3 朱俊阳;现代汉语双事件结构衍生关系的被动式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4 张金圈;汉语单音方位词与单音动词的偏正性组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任敏;现代汉语非受事动宾式双音复合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范丽君;汉藏语因果类复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李明龙;《续高僧传》词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郭印;汉英致使交替现象的认知功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程丽丽;十八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末北京话被动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丽云;现代汉语动补式复合词的结构与功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辉;“彼此”的多角度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2 曾检红;限制副词“只”与“X”的粘合[D];南昌大学;2010年
3 王昕;汉语“接下来”和“接下去”及其语法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张海霞;“继而”的词汇化[D];河南大学;2011年
5 段兴臻;施事由字句动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刘迪;现代汉语“NP(受事)+状+V”中动句式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7 曾李;“本X”的多角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耿;现代汉语自感词语模“V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芬;双音结构“X以”的词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志香;《龙图耳录》连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阳;生成语法及词库中动词的一些特性[J];国外语言学;1996年03期
2 石定栩,胡建华;“被”的句法地位[J];当代语言学;2005年03期
3 邓思颖;;汉语被动句句法分析的重新思考[J];当代语言学;2008年04期
4 朱德熙;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J];方言;1979年02期
5 徐丹;北京话中的语法标记词“给”[J];方言;1992年01期
6 李宇明;陈前瑞;;北京话“给”字被动句的地位及其历史发展[J];方言;2005年04期
7 董秀芳;;古汉语中动名之间“于/於”的功能再认识[J];古汉语研究;2006年02期
8 施春宏;汉语句式的标记度及基本语序问题[J];汉语学习;2004年02期
9 Rint Sybesma;沈阳;;结果补语小句分析和小句的内部结构[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沈家煊;;现代汉语“动补结构”的类型学考察[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海泽;;双音化:偏义复词在演变中语素义的模糊与失落[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2期
2 徐从权;;《释名》单音词扩展成双音词的途径与特点[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李晓静;;从《高僧传》品人形容词看中古汉语词汇的双音化[J];语文知识;2007年03期
4 贾禄娟;;《比丘尼传》复音形容词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5 彭利瑞;;“闪电”词义演变考[J];丝绸之路;2010年04期
6 池挺钦;浅析三字格惯用语的稳固性[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08期
7 刘文正;;《朱子语类》附加式双音量词及发展[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史静薇;高光新;;《诗》毛传单音词到郑笺的双音化[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9 高天霞;;从“曰+直接引语”到“说+直接引语”的演变历程及原因分析[J];陇东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刘芬;;《论语》单音节情绪类心理动词的同义关系研究[J];语文学刊;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郭晨春;;汉语中的对称现象[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刘禀诚;;主谓式标题的语法特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天星;;借代的词汇功能[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长丽;;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起”不对称的原因[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5 徐时仪;;略论西学东渐与近代辞书编纂[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6 邵志洪;;汉英受事论元语法化对比研究——从汉语话题性结构的英译转换谈起[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雷建芳;思维一变 风光无限[N];中国教师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胡奎;乐评人李皖:打开音乐之门[N];华夏时报;2001年
3 思霏;《朗文当代英语教程》多方位助力英语学习[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4 李二占 苏军锋 盐城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一部研究语言微系统的专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河南平顶山市二中 李晓红;中古汉语副词“分别”的虚化[N];学知报;2010年
6 南方周末记者 陈一鸣;高考作文,改起来并不难[N];南方周末;2011年
7 郑述谱 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术语学研究所所长;从词汇学的辖域说开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山东省青州第二中学 冯永刚;审题立意——作文的前奏[N];学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俊勋;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词汇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2 林素娥;湘语与吴语语序类型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刘清平;“里”、“里面(头、边)”的共时历时考察及方位词的双音化效应[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朝军;英语左偏置构式:功能视角[D];河南大学;2006年
5 阿依克孜·卡德尔;现代汉语与现代维吾尔语名词对比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6 张悦;从《三国志》、《洛阳伽蓝记》、《水经注》看魏晋南北朝汉语双音合成词的发展及演变[D];山东大学;2006年
7 江傲霜;六朝笔记小说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刘晓然;双音短语的词汇化[D];四川大学;2007年
9 刘晓林;特殊句式的作格阐释[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10 张达球;非宾格性句法配置:句法语义接口[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霞;缩略语的词化[D];天津大学;2005年
2 邓玲;从认知角度看话题结构[D];西南大学;2007年
3 司罗红;格位理论、话题结构与被动句的生成机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韩婷;从《左传》与《东周列国志》的词语对比中看词义突显[D];兰州大学;2006年
5 何春香;汉语关系小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胡正旗;《营造法式》建筑用语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小妮;一组短时段时间副词的多角度考察[D];河南大学;2008年
8 张雪芹;新建住宅楼盘名称命名分析[D];暨南大学;2006年
9 张丹丹;英日韩留学生对汉语话题句习得的实验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10 王玉婷;现代汉语双项名词句问题的相关解释[D];南昌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445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244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