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叙事教学法观照下的虚拟语气教学

发布时间:2018-09-19 10:20
【摘要】:探讨叙事教学法在语法教学中的可行性,重点阐述了通过建构两个可能世界来对应虚拟语气中的虚实部分,并采用相应的陈述语气或虚拟语气表达形式,使学习者能正确理解并运用典型和非典型的虚拟语气表达式,取得更好的认知习得效果。
[Abstract]: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feasibility of narrative teaching method in grammar teaching, and focuses on how to construct two possible worlds to correspond to the subjunctive part of the subjunctive mood, and adopt the corresponding declarative mood or subjunctive mode of expression. So that learners can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use typical and atypical subjunctive mood expressions to achieve better cognitive acquisition.
【作者单位】: 四川外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
【分类号】:H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熊沐清;;故事与认知——简论认知诗学的文学功用观[J];外国语文;2009年01期

2 熊沐清;邓达;;叙事教学法论纲[J];外国语文;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云;;认知诗学理论的渊源与本土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姜淑芹;;英美文学主题教学模式探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3 黄燕;;身体叙事:认知叙事写作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21期

4 陈娟;包晓琪;张薇;;叙事心理学视角下的“故事化”英语写作——观念、运用与价值[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07期

5 熊沐清;;认知诗学的“可能世界理论”与《慈悲》的多重主题[J];当代外国文学;2011年04期

6 陈念君;;认知诗学视野下的专业英语写作教学[J];重庆与世界;2011年21期

7 昂娟;吴秀娟;李双利;;数字化叙事法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案例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8 李晓青;;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的文学视角[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王莉;;Stylistic Analysis of the Poem A Red, Red Rose[J];海外英语;2012年03期

10 郭巧懿;;认知诗学视角下《追风筝的人》的主题解读[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明树;“主观化对等”对原语文本理解和翻译的制约[D];西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周振琳;福克纳小说的叙事模式[D];南昌大学;2010年

2 邱俊敏;Gnomon:乔伊斯《都伯林人》中从未知到获知的隐喻[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3 彭欣;文学作品中视觉概念隐喻的认知文体学分析[D];西南大学;2010年

4 刘春伶;试论认知诗学的哲学基础[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5 谭晨;论认知诗学视域下的“文学阅读”[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6 王宣又;心理空间与文学文本意义的认知探寻[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7 陈琴;认知文体学视域下的人物塑造[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8 赵艳;突显理论视域下的诗歌省略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熊沐清;;故事与认知——简论认知诗学的文学功用观[J];外国语文;2009年01期

2 邓达;熊沐清;;外语教学的叙事表达:一种教学论视角[J];外国语文;2010年03期

3 熊沐清;;语言学与文学研究的新接面——两本认知诗学著作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秀琴;浅析“可能世界”中个体的跨界同一性问题[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刘国锋,王峥;D.刘易斯的可能世界理论述评[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刘宇红;可能世界与心理空间[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5期

4 朱跃;论人的认知与语义的不确定性[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田润民;“命题=可能世界→真值条件的函项”命题的话题[J];外语教学;1996年03期

6 韦世林;试析夸张辞格的逻辑支点[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7 曾柱;;“反逻辑”修辞中的“可能世界”[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鲍尔吉·原野;小女所思[J];中国校园文学;2005年01期

9 戴昭铭;语言功能和可能规范[J];语言文字应用;1999年02期

10 朱跃;意义与客观世界[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韦世林;;可能世界理论与变异修辞[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2 戴昭铭;;语言功能和可能规范[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祝勇;革命语境下的语言暴力[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2 张炯;汉语量化结构的形式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3 孙小龙;规范、推论与社会实践[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义清;克里普克严格指示词理论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范晓明;寻求心灵的自由[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郭,

本文编号:22498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2498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0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