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吗”问句的句法生成

发布时间:2018-10-08 18:08
【摘要】:文章主要讨论了汉语中典型的中心语居后的句子"吗"问句的句法生成。文章通过大量的语言事实证明,中心语"吗"表面看来在线性顺序上是居末的,而实际上在句法结构中生成在句首。"吗"问句的形成不是由于其补足语IP发生了前移,而是由于中心语"吗"语法化为附缀,失去了句法上的独立性,需要找到整个句子作为其依附的对象,为了满足这一句法需求,"吗"自身进行了右向外置移位。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syntactic generation of the "do" question sentence in Chinese. In this paper, it is proved by a large number of linguistic facts that the central word "Mou" appears to be the last in linear order, but in fact it is generated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sentence in the syntactic structure. The formation of the question is not due to the forward shift of its complement IP, but to the syntactic independence of the central phrase, which is transformed into affixes, so it is necessary to find the whole sentence as the object to which it is attached. In order to meet this syntactic requirement, the moe itself carries on the right-to-outside shift.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夏威夷大学;澳门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基金】:澳门大学研究委员会研究项目(MYRG172(Y2-L3)-FSH11-XJ)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CYY051;14CYY00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2YJC740054) 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丹桂计划(120002040653)的资助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永龙;;句尾语气词“吗”的语法化过程[J];语言科学;2003年01期

2 徐杰;王娟;;“句子类型标示假定”与疑问语气的句法标示[J];语言科学;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瑛;;从方所范畴到语气范畴:句末助词“在埾”的由来[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翟燕;;汉语助词的词素化及相关问题[J];东岳论丛;2013年07期

3 赵学玲;;山东章丘方言的疑问句及疑问语气词[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谷峰;;西方语法化理论概览(下)[J];南开语言学刊;2008年02期

5 薛宏武;;现代汉语“有没有”结构的形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徐正考;黄娜;;“VPNeg”式反复问句的来源[J];汉语史学报;2012年00期

7 梁拃峰;;《祖堂集》中的语气词“摩”及相关问题[J];汉语史研究集刊;2009年00期

8 杨才英;;论汉语语气词的人际意义[J];外国语文;2009年06期

9 李艳;;句末“没”从否定副词到疑问语气词的渐变[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彭兵转;姜毓锋;;多模态话语映射下的语言意义主观性[J];外语学刊;201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娟;疑问语气范畴与汉语疑问句的生成机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龙;现代汉语习用语法构式句法分析及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金智妍;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意义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叶建军;《祖堂集》疑问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佳璇;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询问范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武氏明河;汉越语气词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黄娜;南北朝译经疑问句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张文;汉语双宾句历时演变及相关结构问题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9 李书超;汉语反复问句的历时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福刚;《琵琶记》助词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2 孙苹;《雷雨》语气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雅娟;儿童语气词“吗”与“吧”的习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盛译元;现代汉语语气词A的用法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5 孙家鑫;汉语“着呢”的句法语义特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龙春芳;汉泰疑问句对比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7 左菲;《元刊杂剧三十种》语气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吴碧清;从评价理论视角分析《干旱的九月》中的人性扭曲[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9 黄小玉;《朱子语类》(七、八册)疑问句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10 兰洁;“吗”字疑问句的连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孙宏开;藏缅语疑问方式试析──兼论汉语、藏缅语特指问句的构成和来源[J];民族语文;1995年05期

2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3 钟兆华;论疑问语气词“吗”的形成与发展[J];语文研究;1997年01期

4 吴福祥;;从“VP-neg”式反复问句的分化谈语气词“麽”的产生[J];中国语文;1997年01期

5 石毓智;徐杰;;汉语史上疑问形式的类型学转变及其机制——焦点标记“是”的产生及其影响[J];中国语文;2001年05期

6 刘丹青;;句类及疑问句和祈使句:《语法调查研究手册》节选[J];语言科学;2005年05期

7 徐杰;疑问范畴与疑问句式[J];语言研究;1999年02期

8 伍华;;论《祖堂集》中以“不、否、无、摩”收尾的问句[J];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胡文宁;;汉语容纳句的句法生成机制[J];教师;2009年11期

2 武瑞丰;;从句法—语义界面看“双宾语”句[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3 黄飞飞;;汉语互动致使句的句法生成[J];现代语文;2006年12期

4 尹学利;;“V在LP”构式的句法生成[J];语文知识;2010年04期

5 王巍;;最简方案框架下汉语“NP_1+对NP_2+VP”句型的句法生成探讨[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4年04期

6 赵志国;;再论“V+了+T+的+N”结构的歧义[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于善志;杨艳琴;;最简方案框架下“主语+被+ViP”的句法生成探究[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旭;汉语分裂结构的句法分析[D];湖南大学;2011年

2 陈t,

本文编号:22577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2577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b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