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对“修辞立其诚”的理解——兼评王希杰与霍四通的争论
[Abstract]:Wang Xijie's criticism of Huo Sitong did not hit the key point, and Huo's key point was to confuse the judgment of facts with the judgment of value. Chen Wangdao did not abandon and ignore the principle of "rhetoric making his sincerity", but showed in the introduction that he had always understood this principle. If he defines rhetoric as "an effort to adjust the meaning of a language so as to make it appropriate," the figure of speech is meant to be "with meaning and speech." It is the embodiment of "rhetoric to build its sincerity" that rhetoric takes adaptation to the situation of purpose as the first meaning. However, he did not consciously realize this, and in many places with Western rhetoric theory to cover their true position, resulting in some cultural dislocation.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佐腾信夫修辞学的人性论研究”(09YJA740045)成果之一
【分类号】:H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义平;智者运动与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的兴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徐庆年,王达敏;钱钟书与休谟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陈祥明;论科学美及其美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5 杨晶;刘景霞;林俐;;从隐喻的角度分析语篇的衔接与连贯[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王金龙;生活经验转化为审美经验的心理功能分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7 李淑言;结构主义对美国文学研究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8 李剑;论比较教育的目的性与审美性[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9 王一川;通向中国现代性诗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易宁,李永明;修昔底德的人性说及其历史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仁强;;汉英词典词类标注与译义的对称性研究——兼评《ABC 汉英大词典》的词类标注与译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2 庄丽媚;;当代语言哲学的隐喻研究及其意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高贞;;名词化与语法隐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高军;;隐喻与英语学习词典中一词多义词汇的释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5 吴学辉;;试析鲁迅小说语言之幽默特色及其实现途径[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查清兰;;《左传》外交辞令的委婉特色[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巨川;;中国新诗的后现代视野[A];现当代诗歌:中韩学者对话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av本;;以屈原为例:西方浪漫主义阐释的有效性问题[A];中国楚辞学(第六辑)——2000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9 王治敏;俞士汶;;n-n三字隐喻研究[A];中国计算技术与语言问题研究——第七届中文信息处理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黄颂;自然法观念考[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3 李凯;儒家元典与中国诗学[D];四川大学;2002年
4 田春;审美知觉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5 胡泓;从他者到他们[D];河南大学;2003年
6 向宝云;曹禺悲剧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于东晔;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D];苏州大学;2003年
8 钟锡南;金圣叹文学批评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9 郎晓玲;十八、十九世纪中英鬼小说主题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10 姚振强;柏拉图—斯宾诺莎哲学中的理性与生存[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丽巍;“主体性”视野下的康德、克罗齐美学思想[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冯巩;相声艺术创新的探索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孙宁;“文气”的生命内涵与美学意蕴[D];西北大学;2002年
4 王美钦;写实油画技法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2年
5 余学玉;由理性向非理性过渡的桥梁[D];安徽大学;2002年
6 张鑫;爱伦·坡短篇小说的现代性[D];湘潭大学;2002年
7 唐小春;中英文常用修辞格对比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2002年
8 陈炼英;英汉修辞对比研究的若干问题[D];上海海运学院;2001年
9 袁继灵;三曹及其诗歌[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刘晓春;叶燮《原诗》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巴桑;;由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看藏语歌谣、谚语中的修辞文化[J];咸宁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朱正觉;;修辞学上适应题旨情境的理论[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2期
3 郑颐寿;;论汉语辞章学的定义[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李怡;;双饰、拈连与Zeugma、Syllepsis比论[J];大家;2011年14期
5 王红璐;;仿拟手法一瞥[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6 孙新运;董仁;;双元交相肯定、否定构成的四项式排比[J];当代修辞学;2011年03期
7 徐帅;;如何看待修辞定义的分歧[J];文教资料;2011年23期
8 鞠玉梅;;从伯克对修辞与人的定义看中西修辞学思想的差异[J];外语学刊;2011年05期
9 刘本臣;尚e,
本文编号:22770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277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