彳、彡、夕
[Abstract]:The oracle is a crossroads, in pictographs, as a way to express the path. " "(read ch rather than ch), in pictographs." The ellipsis of "line" is the result of the simplicity of ancient characters. When he was a radical, he was often referred to as a "double man" or "a double man." Don't go out alone,
【作者单位】: 山东省新闻出版局;
【分类号】:H1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维善;;关于“女”字的思考[J];汉字文化;2011年03期
2 林威娜;;浅谈与“人”有关的汉字的发展[J];群文天地;2011年06期
3 黄志婷;;浅析甲骨文中的“子”[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6期
4 朱锐;;甲骨文复音词研究[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5 周万;;《图解汉字起源》——一部书法家的工具书[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1年05期
6 刘恪山;;书是知识的源泉(一)——谈谈汉文字的演变与形成[J];辅导员;2011年28期
7 李慧玲;;从地理因素比较中西文字发展的不同[J];才智;2011年20期
8 胡世发;;从与古建筑相关的汉字看社会政治经济发展[J];青年文学家;2011年15期
9 程含林;郑远;;《说文解字》八部字研究(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李慧玲;;地域自然环境对中西文字不同发展道路的影响[J];中国报业;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宝珍;;释“u洝奔瞇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吴洁;;从“殳”字说起——浅谈形声字孳乳现象与形声字声符表音“传代”的关系[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刘志一;;考古发掘出土古夷(彝)文综述(提纲)[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葛力力;;字词辨析二题[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韦宗林;;水族文字“反书”成因简议[A];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三届、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99年
6 王国宇;;水族古文字考释[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二辑)[C];1993年
7 卢慧彬;;讲授以形表意 科学使用汉字[A];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韦宗林;;水族古文字源头的几个问题[A];水家学研究(四)论文集[C];2004年
9 陈好林;;从民族古文字看文字的起源——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专题学术讨论笔录之三[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四辑)[C];1994年
10 平伦员;;民族古文字研究中的一个颇为引人关注的问题[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四辑)[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英刚;《千字甲骨文》邮票成功发行[N];河南科技报;2009年
2 曹锦炎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藏在“人”里的秘密[N];南方周末;2010年
3 新华社记者 程瑛 查鑫 程红根;甲骨文与现代人的“亲密接触”[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4 桂娟;甲骨文有1250字存活至今[N];深圳特区报;2005年
5 通讯员 姜俊俊邋记者 余传诗;较全面系统整理殷墟甲骨文词义的首部专著问世[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钟新平;普通人能用甲骨文写文章[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7 刘源;甲骨文中所见的豕牲[N];中国文物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郭潇雅;殷商文字之旅 探寻甲骨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张悦;“文字归巢”是国家的一项伟大创举[N];中国艺术报;2009年
10 常利辉;“V纭弊止沤裉竅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年福;甲骨文词义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2 程邦雄;孙诒让文字学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冯华;尔雅新证[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郑继娥;殷墟甲骨卜辞祭祀动词的语法结构及其语义结构[D];四川大学;2004年
5 郝文勉;《商代文字汇编》的基础整理及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6 武振玉;两周金文词类研究(虚词篇)[D];吉林大学;2006年
7 张新艳;《说文》谐声源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张峰;楚系简帛文字讹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李国英;小篆形声字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89年
10 李索;敦煌写卷《春秋经传集解》异文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兰;甲骨文同源字系统初探[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朱习文;甲骨文位移动词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郭凤花;甲骨文谓宾动词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谌于蓝;金文同义词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邹渊;甲骨文器物字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6 田玲;甲骨文纳西东巴文象形字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7 宋华强;甲骨文疑难语辞例释[D];郑州大学;2002年
8 葛学港;杨树达古文字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宣璇;甲骨文人系汉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晓华;甲骨文象形字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831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283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