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发展中的现实语用思考
[Abstract]:Language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cultural carrier.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a society is initially reflected by the pragmatic changes of the people. It contains the most profound changes of traditional civilization and modern cultur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increasing expansion of material, all kinds of catchwords and new words show the fresh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cial major groups with their vivid and unique expressions. In a sense, it affects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social cultur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its composition, its unique ways of expressing meaning and its social and cultural psychological connotations.
【作者单位】: 甘肃兰州城市学院文学院;
【分类号】:H0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邵宜;近年的新词语研究[J];学术研究;2004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鲍曼;;论荷恩等级的不适用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唐朝辉;;辩证了解“白”之“两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3 郑荣馨;修辞策略的文化观照[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3年02期
4 冯广艺;;关于语用原则的思考[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5 陈之芥;;论教学语言的评价标准[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李钝;曹元大;万月亮;;Internet中的新词识别[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7 田新华;编辑的语言文字观[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周国辉;郭欣;;英汉新词词汇化程度对比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周彦涵;;性别歧视在英语词汇层面的具体体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10 彭晓;;聚合、类推与词义衍生——基于“跳水”的个案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游淑芬;;值得推荐的一本工具书——1995年新版《汉英词典》[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2 谢俊英;;新词语与时尚词语社会知晓度调查与分析[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3 李润生;;试论新词新义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从新词语“猛料”说起[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春华;;新词语构造的合作机制[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高少萍;话语伦理学观照下的委婉语传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祁世明;当代汉语变异的概念整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阿不力米提·优努斯;维吾尔象征词及其文化含义[D];新疆大学;2003年
5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刘晓梅;当代汉语新词语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7 林大津;跨文化言语交际:互动语用修辞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8 冯钢;房地产广告:一个时代变迁的真实文本[D];四川大学;2006年
9 曲向红;两宋俗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孙国亮;小说日常话语的叙述表征[D];上海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博;现代汉语新词语多角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冬;积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功能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志学;壮语语词视野中的农耕文化观念[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宁菁;语境视野中的礼仪文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娟;王蒙微型小说语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徐可红;英汉颜色词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善涛;基于《信息库》的对外汉语新词教学研究[D];鲁东大学;2011年
8 李森;基于非汉字文化圈的汉语谦语教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茅;从中学语文视角看鲁迅作品的学者解读[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兴海;2006—2008年度新词语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伍玉婵;当代汉语新词语特点浅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欧阳友珍;现代汉语外来词汉化轨迹及规律初探[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杨文全;流行语的界说与初步描写[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陈文博;新词新语的产生及其社会背景分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5 黄集伟,金子;新词语笔记[J];语文建设;2000年08期
6 贾宝书;关于给字母词注音问题的一点思考与尝试[J];语言文字应用;2000年03期
7 周健,张述娟,刘丽宁;略论字母词语的归属与规范[J];语言文字应用;2001年03期
8 刘涌泉;关于汉语字母词的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2年01期
9 李小华;再谈字母词的读音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慧;对外汉语教学中新词语问题刍议[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胡卫;;旧词翻新形成的新词语的几种情况[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年03期
3 舍·敖特根巴雅尔;;《汉蒙新词语诠释词典》的编纂特点[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9年06期
4 伍玉婵;当代汉语新词语特点浅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流行新词语(网络版)[J];中国电子出版;2001年01期
6 李必辉;王作新;;新词语与对外汉语教学[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谢蓓蓓;;2007年度新词语引起的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8 刘晓红;谈《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的新词语[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3期
9 刁晏斌;;“文革”新词语考察[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罗树林;;从恶族新词语看新旧词性之争[J];语文教学之友;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齐影;;对各省《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细则》中一二项的思考[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施家炜;;国内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二十年[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燕;;新词语的研究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衍妮;;谈新词语中带体词性宾语的动词[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郑家恒;李文花;;新词语自动识别方法研究[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亢世勇;;语料库技术在新词语词典开发中的具体应用[A];中国辞书论集2000[C];2000年
7 周洪波;;从隐性到显性:新词语产生的重要途径——兼谈新词新语词典的编写[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8 张春华;;新词语构造的合作机制[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沈孟璎;;新词语词典信息存量的设置[A];中国辞书论集1999[C];1999年
10 苏新春;黄启庆;;新词语的成熟与规范词典的选录标准——谈《现代汉语词典》(2002增补本)的“附录新词”[A];福建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冯骥 见习记者 马静;少数民族语言使用与文化发展——中国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拉萨召开[N];西藏日报;2006年
2 钟歆;维护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既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过程[N];中国民族报;2006年
3 江嘎;藏文辞书:见证藏文化发展成果[N];西藏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刘昊;新词语一年诞生396条[N];北京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任丽梅;我国2009年出现新词语396条[N];中国改革报;2010年
6 吕永海;话说“新词语”[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7 本报评论员刘文宁;新词语涌现折射社会发展轨迹[N];工人日报;2003年
8 记者 刘昊;汉语去年又增254条新词语[N];北京日报;2008年
9 刘毅;中文新词语专家论是非[N];团结报;2000年
10 商务印书馆汉语编辑室主任 周洪波;新词语犹如朝日[N];北京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孙荣实;汉语新词语运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刘晓梅;当代汉语新词语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3 周琳娜;清代新词新义位发展演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闫从发;基于《汉语大词典》语料库的时代汉语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肖模艳;现代汉语比喻造词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6 宋琳;基于《汉语大词典》语料库的魏晋新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史艳岚;基于中国主流报纸动态流通语料库的对外汉语报刊新闻主题词群及相关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8 侯昌硕;衍生与借用—新时期旧词新义现象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崔櫇席;中韩网络聊天语言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文彬;高职应用文课程构建之思考[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周根飞;“刀”、“雷”、“V纭薄ⅰ癷选保和绶麓视锔霭秆芯縖D];安徽大学;2010年
3 谢莉琳;试论对外汉语报刊阅读课中新词语的教学[D];暨南大学;2012年
4 何苗;现代汉语二十年新词语管窥[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王玉珊;从新词语谈当今社会文化[D];延边大学;2003年
6 伊兴荣;从《新华新词语词典》看新词语造词法[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7 骆彬;汉语新词语辅助识别系统的研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杨燕芳;网络新词语与对外汉语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蒋莹;东汉新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林庭龙;新词新语的特点及其规范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2866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286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