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也谈“竖”及其作詈语的来源

发布时间:2018-11-01 17:32
【摘要】:有学者认为"竖"的本义是"竖立",作为詈语的"竖"源自其"僮仆"义,"僮仆"义则因其声符"豆"之"小"义而得。通过考察文献用例和分析字形可知:"竖立"是"竖"的假借义,其本义是"僮仆",该义源于"佷","佷"又得义于表示战俘义的"臣"字。
[Abstract]:Some scholars believe that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erect" is "erect", the "erect" as a swear word originates from its "servant", and the meaning of "servant" is derived from the "small" meaning of its charm "beans". By examining the literature examples and analyzing the characters, we can see that "erect" is the false meaning of "erect", its original meaning is "servant", the meaning is derived from "very", and "very" also gets meaning from the word "minister" which indicates the meaning of prisoners of war.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
【基金】:浙江大学争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资助项目(201202A)
【分类号】:H1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当英;孔子道德本位的社会秩序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李梅训;简论欧阳修《诗本义》对《毛传》、《郑笺》的批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涂平荣;;孔子行政伦理观及其当代价值[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余君;;中国古代柳树的栽培及柳文化[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王雪峰,高畅;论孔子教育思想的主体性精神[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4期

6 易敏;在对译与比较中观察汉语词义系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7 蒋重跃;说“禅”及其反映的王朝更替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何元国;孔子的“仁”和亚里士多德的“友爱”之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彭宣维;认知发展、隐喻映射与词义范畴的延伸——现代汉语词汇系统形成的认知机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张荣强;从计断九月到岁终为断——汉唐间财政年度的演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罗玲玲;;浅议工程技术活动中的设计哲学[A];第6届东亚科技与社会(STS)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于昕;;苏辙《诗集传》文字校勘举例九则[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玉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医证候学调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2 潘世松;不同年龄段语用主体语体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 于立贤;三大球魅力的价值学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5 朱红;唐代节日民俗与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岳峰;架设东西方的桥梁——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7 程勇;汉代经学视野中的儒家文论叙述[D];复旦大学;2003年

8 张小艳;敦煌书仪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季琴;三国支谦译经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彭华;阴阳五行研究(先秦篇)[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小平;《三国志》中的复音虚词[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2 薛永刚;《说文解字》小篆异体字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杜晓莉;《景德传灯录》同义名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李昊;《焦氏易林》词汇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杨怀源;《段注》“废、行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社列;徐锴《系传》对字义的再阐释[D];河北大学;2003年

7 蒋莉;楚秦汉简标点符号初探[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8 杨建军;《三国志》常用反义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9 罗红胜;《说文解字》与清代书法篆刻艺术[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智群;颜师古注引方俗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超;;释“孨”[J];语文学刊;2011年13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燕;;当代詈语的嬗变[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辽宁社科院 曲彦斌;网络语言的使用与规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福根;古代汉语詈语小史[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郝彦;“V+你的+N”歧义的形式化考察[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春婵;兴宁俗语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王娜;论《朴通事谚解》的词汇编写[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韩冰;网络语言会话性别差异的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046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3046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0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