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语言语义学发展刍议
[Abstract]:The question of meaning is put forward and discussed for a long time. From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western linguistic semant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n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terms of language semantics, and sums up and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Russian linguistic semantics. The study of Russian language semantics is unique and forms various theories and methods. Both traditional lexical semantics and modern linguistic semantics have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 and their syntactic semantics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Moscow semantics school, logic semantics syntax, natural language logic analysis, lexical semantic dynamic model and so on have stepped into the forefront of the world linguistics. It is hoped that the analysis of this paper will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rends of modern Russian linguistic semantics.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俄罗斯当代著名语言学家系列研究”(11JJD74002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翟丽霞,刘文菊;20世纪后期西方语言语义学发展特点管窥[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孙岩梅;语言语义学回顾与前瞻[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雪梅;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新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冯小钉;语言消亡与保护语言多样性问题的研究评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仰鑫,欧阳俊林;乔姆斯基语言理论的演变及其认知科学背景[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4 贺文照;汉语意译外来词归属问题探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5 侯爱文;思维与双语习得[J];北方论丛;1998年06期
6 肖建安;论语言的变化与变异规律[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7 刘卫东,何恩;广告翻译的最佳关联策略[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覃修桂;乔姆斯基的语言观及其唯理主义认识论基础[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韩冰,田慧;对北京体育大学2003级学生实施分级教学的探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10 张玲秀,邢桂娟;西方语言学流派综述[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郭丽军;;试论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及其指导策略[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2 宋晶;;论语言学流派对词典编纂的影响[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汪永勤;;分歧中的互补:三种儿童第一语言习得学说及其比较[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予军;;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城市化发展与语言的变迁[A];第二届城市科学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东晶;俄汉代词指示语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刘国永;德性涌现与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利众;俄汉科学语言句法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4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5 王道英;“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6 董海樱;西人汉语研究述论——16-19世纪初期[D];浙江大学;2005年
7 孙东方;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演变[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8 刘伟;现代汉语代词隐现的动态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9 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昊;意义的解码[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舫;希腊罗马神话在俄语中的反映[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谭燕保;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评估[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陆全;论隐喻的本质与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何红;[D];郑州大学;2000年
5 陈延兵;译者在处理文化类敏感文本中的作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6 吴洁;英汉翻译与汉语欧化现象[D];外交学院;2001年
7 张国华;素质教育下交际性英语测试的基本模式和实施方案[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段少敏;外语教学中的对比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黎清群;英语岐义成因探析[D];湖南大学;2001年
10 申英姬;语体功能翻译方法及其在C/E科技体翻译中的应用[D];延边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林书武;《隐喻与象似性》简介[J];当代语言学;1995年03期
2 翟丽霞;从《当代语义理论手册》——看二十一世纪语义学研究趋向[J];福建外语;2001年04期
3 刘佐艳;从认知角度看多义现象[J];外语研究;2002年05期
4 严世清,董宏乐,吴蔚;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第六届全国功能语言学大会略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2期
5 陈勇;浅论隐喻的文化认知价值[J];中国俄语教学;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恒兰;;谈Anna.Wierzbicka的语用认知观[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3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23252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325286.html